周黑鴨營收凈利潤大幅下滑:半年時間關店360家,銷售費用仍增加
“鹵味為什么賣不動了”,9月6日,該詞條登上微博熱搜,引發消費者關于高價鹵味背刺、性價比越來越低等的討論。日前,鹵味三大頭之一周黑鴨發布今年上半年業績報告,披露營收、凈利雙下滑等情況,業績承壓之下,半年時間,周黑鴨門店關閉360家。
來源|《港灣商業觀察》作者|廖紫雯
?
“鹵味為什么賣不動了”,9月6日,該詞條登上微博熱搜,引發消費者關于高價鹵味背刺、性價比越來越低等的討論。日前,鹵味三大頭之一周黑鴨發布今年上半年業績報告,披露營收、凈利雙下滑等情況,業績承壓之下,半年時間,周黑鴨門店關閉360家。
?
營收凈利潤下滑,同行普遍承壓
2024年上半年,周黑鴨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周黑鴨,01458.HK)實現營收為12.60億,同比下滑11%,期內溢利為3291.3萬,同比下滑67.7%。公司表示,營收下滑主要是由于消費環境尚未明顯恢復,外部需求不振,銷售量下降,收益隨之減少。
?
此前盈利預警中,公司指出,營收、凈利變化主要由于:1,消費需求尚未明顯改善,門店銷售承壓,同時集團直營門店數量同比增加導致人工、租金等剛性費用同比上升,產生負經營杠桿影響;2,聯營公司產生公允價值變動,預計產生分占聯營公司虧損不高于3400萬元。
?
同時,周黑鴨指出,2024年上半年,集團已在門店、產品、用戶等關鍵戰略上進行復盤調整,以不斷適應外部環境變化及挑戰。未來,集團將持續強化門店精細化管理,優化單店經營質量,加強會員及私域運營,同時嚴格控制成本費用,實現高質量增長。
?
國海證券發布研報指出,當前消費需求尚未顯著回暖,在追求性價比趨勢下,公司整體經營表現承壓。公司采取多重措施以提升店效,隨著消費環境的回暖和公司綜合能力的不斷提升,期待公司后續業績的修復。調整對公司的盈利預測,預計公司2024-2026年公司營業收入為24.44/25.75/27.12億元,同比-11%/+5%/+5%;預計歸母凈利潤為1.00/1.93/2.14億元,同比-14%/+94%/+11%;EPS分別為0.04/0.08/0.09元,對應PE分別為31/16/14X,維持“買入”評級。
?
中金公司發布研報指出,考慮行業需求疲弱,下調2024/25年盈利預測59%、28%至0.93、1.86億元。公司目前交易在34/17倍24/25年P/E;考慮公司凈資產較高具備吸引力,僅下調目標價15%至1.7港幣,對應38.6/19倍24/25年P/E和13%上行空間,維持跑贏行業評級。
?
事實上,目前鹵味三劍客之二,煌上煌、絕味食品業績面均迎來不同程度下滑態勢。2024年上半年,煌上煌實現營收、凈利分別為10.60億、6061.52萬,分別同比下滑7.53%、26.59%;同期,絕味食品實現營收、凈利分別為33.40億、2.96億,分別同比下滑9.73%、22.20%。
?
行業情況來看,據相關數據顯示,國內現存鹵味相關企業8.86萬家。近十年相關企業注冊量呈整體增長態勢,2023年全年注冊2.18萬家鹵味相關企業,首次突破兩萬家,同比增長14.44%。截至目前,今年已注冊1.31萬家,與去年同期相比略有減少。
?
從區域來看,鹵味相關企業多分布在南方地區,其中浙江現存8524家鹵味相關企業,居全國存量首位。湖南、福建分別現存8033家、7882家相關企業,居全國前三。此后是上海、廣東等地。
?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指出,消費降級是鹵味市場銷售放緩的一個重要因素,隨著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提高,鹵味產品的價格上升導致部分消費者選擇更經濟實惠的替代品;產品同質化也是一個問題,市場上的鹵味產品缺乏創新,消費者可能對傳統鹵味產品失去興趣;原材料成本的上升也影響了鹵味企業的盈利能力,尤其是鴨副類產品價格的波動;市場競爭的加劇,新品牌的涌現以及零食品牌和商超等渠道的加入,也分流了傳統鹵味店的消費者;消費者口味和需求的變化,以及健康意識的提高,也可能導致傳統鹵味產品銷量下降。
?
柏文喜提出,在業績承壓的情況下,鹵味公司可采取多種措施來提振業績。首先,可以通過產品創新來吸引消費者,比如開發新的口味、推出健康低脂的鹵味產品,或者結合流行趨勢推出特色鹵味。其次,優化供應鏈和成本控制也是關鍵,通過提高運營效率來降低成本。此外,鹵味企業可通過拓展新的銷售渠道,比如線上商城、社區團購等,來增加銷售額。還有,加強品牌建設和營銷活動,提升品牌影響力和消費者忠誠度。最后,關注細分市場的機會,比如佐餐鹵味的市場潛力,以及探索海外市場。通過這些舉措,鹵味企業可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尋找新的增長點。
?
半年時間,門店關閉360家
截止2024年6月30日,周黑鴨的門店總數達3456間,其中自營門店1735間,特許經營門店1721間,覆蓋中國28個省、自治區及直轄市內的323個城市。
?
其中,周黑鴨于華中地區擁有1566家門店,門店數目占比為45.3%;華南地區、華東地區、華北地區、華西地區門店數分別為572家、524家、443家、351家。
?
上年同期,公司門店總數為3706家,其中華中地區門店數為1584家,華南地區、華東地區、華北地區、華西地區門店數分別為666家、504家、542家、410家。相較于上年同期,公司門店減少250家。
截至2023年年底,周黑鴨線下門店共有3816家,相較于去年年底,半年時間內,公司門店減少360家。
?
周黑鴨表示,2024年上半年,消費需求尚未顯著回暖,消費環境及消費者偏好亦變化顯著,促使消費企業不斷通過自身策略調整以順應市場新需求,探索新消費時代下的發展之路。報告期內,集團全面覆盤反思過去不足,根據當前市場趨勢及消費者需求,在門店、產品、用戶等戰略方向上做出了適當調整,并持續推動關鍵策略落地,以提升集團整體經營質量。
?
同時,周黑鴨指出,在門店拓展上,公司不盲目追求門店數量增長,將提升門店質量作為核心目標,對門店進行了深入盤點分析,判斷門店是否具有長期增長潛力,并針對性擬定整改幫扶計劃或進行閉店止損處理。
?
國海證券發布研報指出,店效表現承壓,多重措施提振。根據測算,公司平均單店收入有所下滑,受到客單價下滑的影響幅度更大,2024年上半年門店平均客單價為55.57元,同比-10%,而產品銷售噸數同比-7%。針對店效的下滑,公司積極采取多重措施:1)試點新業態,在武漢及周邊試點鎖鮮&散裝產品的“二合一門店”以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截至2024年上半年已經開設127家;2)加強門店精細化管理,發起門店PK激勵計劃,提升一線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3)產品推出經典口味鴨副及整只醬板鴨、鹵鴨(不辣)等多款散裝產品,并搭配多元化產品組合以適應不同的門店場景;4)加強會員體系及私域化運營建設。
?
2024年上半年,周黑鴨在武漢及周邊試點鎖鮮&散裝產品“二合一門店”,旨在滿足新消費環境下消費者愈加多元化的消費需求,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二合一門店”達127家。
?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12日晚間,周黑鴨發布公告指出,張宇晨因個人發展原因,已辭任執行董事、公司行政總裁及董事會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職務。辭任后,張宇晨不再于公司擔任任何職務;周黑鴨創始人、董事長周富裕接替行政總裁。
?
周黑鴨表示,“目前公司正處于重要的戰略變革時期,董事會相信,由集團創始人兼任董事長及行政總裁的角色,可有力推進集團關鍵策略落實,確保在推進長期戰略方面的貫徹領導,并進一步優化集團運營效率,提升集團經營質量。”
?
銷售費用增長,食安問題引發投訴
業績承壓、門店關閉的情況下,周黑鴨銷售費用出現一定增長。
?
費用端來看,2024年上半年,公司銷售及分銷開支為5.05億,同比增長6.5%。公司表示,該增加乃主要由于集團線下自營門店,主要是交通樞紐門店增加,使得門店有關的租金、銷售人員薪金福利有所增加。
?
國海證券發布研報指出,2024年上半年銷售/管理費用率分別為40.1%/9.5%,同比增加6.6個百分點/減少1.8個百分點,銷售費用率提升幅度較大,主要系自營門店增加帶來的租金、銷售人員薪酬的增加且整體營收下滑,管理費用率的下降系股權激勵費用的減少。最終2024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率2.6%,同比減少4.6個百分點。
?
時間線拉長來看,據雪球數據,2021年-2023年,周黑鴨銷售費用分別為10.85億元、9.31億元、9.83億元。雖銷售費用出現一定波動,但整體處于高位。
?
2023年財報中,周黑鴨曾指出,2023年銷售及分銷開支增長主要由于本集團線下門店經營恢復正常,同時交通樞紐門店迅速增補,使得門店有關租金、銷售人員薪金福利有所增加。
?
食品安全方面,截止2024年9月18日,周黑鴨于黑貓投訴平臺共計擁有623條投訴量,其中已完成530條,消費者投訴內容涉及“吃出異物、缺斤少兩、虛假宣傳”等情況。同一時期,煌上煌、絕味、紫燕百味雞于黑貓投訴平臺分別擁有142條、820條、229投訴量。
?
8月22日,有消費者指出“周黑鴨手撕雞脖里吃出毛發”,該消費者要求“賠償、道歉、退款”,涉訴金額達1000元。據該消費者詳細描述,其在8月20日美團超市買的周黑鴨手撕雞脖里吃出了毛發,聯系了周黑鴨客服并且已經按照客服要求上傳了產品照片訂單截圖及批次照片,但是商家還找借口不依法退款賠償。該消費者要求商家按照《食品安全法》148條規定退款賠償。同日,周黑鴨官方微博于該平臺給出回復,但回復內容顯示已隱藏。
6月28日,有消費者于該平臺表示,“周黑鴨鹵蓮藕長毛好幾包”,該消費者詳細描述到,“在京東周黑鴨自營店買了鹵蓮藕,里邊有好幾袋都長毛了,其中一小袋還給商家寄回去核實了,我要求按照食品安全法規定賠償不足一千按照一千賠償。還都是新日期,質量有極大問題。食品企業不重視食品安全,一定斗爭到底?!保ǜ蹫池斀洺銎罚?/span>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