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億!44家IPO企業堵不上短債缺口
近年來不少的存在流動性壓力的企業也向交易所遞表,存在讓市場為其流動性買單的嫌疑。
文|瑞財經 作者|楊宏彬
通用發展破產案,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破產案之一。
通用發展曾是美國第二大房地產開發商、購物中心巨頭,因金融危機,在2009年4月宣告破產。其隕落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過高的短期負債。
據《紐約時報》當時報道,通用發展近300億美元負債中,很大一部分屬于短期抵押貸款,金融風暴沖擊下,信貸嚴重萎縮,通用發展融資困難,而主要債權人表示,不愿接受通用發展延期支付債務。
其實回看國內外的各種知名違約或破產事件,大多都與無法償還短期的債務有關。這意味著,短期流動性對于企業的經營至關重要。
登陸資本市場,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一步。按理來說,遞表公司應該已經具備一定的規模,有著較強的盈利能力以及較好的流動性。
但事實卻是,近年來不少的存在流動性壓力的企業也向交易所遞表,存在讓市場為其流動性買單的嫌疑。
從另一方面看,存在流動性壓力的企業遞表或也是在“押注”。若最終企業無法登陸資本市場打通融資渠道,公司未來的經營將面臨嚴峻的挑戰。
44家IPO企業存在短債缺口,最高達48.54億
從通用發展的例子來看,衡量企業短期內流動性是否承壓,或可從公司的短期債務入手,即報告期末公司在手的現金及等價物能否覆蓋短債。
據瑞財經《預審IPO》不完全統計,數百家正在IPO或已撤單IPO的企業中,有44家企業于報告期最后一期末的在手資金不能覆蓋短債,即存在短債缺口。其中,有19家IPO企業的短債缺口超過1億元,更有兩家企業短債缺口超過40億元。
短債缺口最大的IPO企業為龍蟠科技。截至2023年8月末,龍蟠科技的短期借款為67.15億元,而在手的現金等價物僅為18.61億元,短債缺口達到48.54億元。
事實上,早在2017年4月,龍蟠科技已經登陸A股,發行市值約為19.8億元。而后分別于2023年10月25日以及2024年4月29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請書。
經營上看,龍蟠科技業績一路飆升,2020年-2022年營收為19.15億元、40.54億元、140.72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2.4億元、4.33億元、10.3億元。
然而,公司的經營現金流卻未持續保證凈流入,2021年-2022年合計凈流出約36.5億元。同時,截至2023年6月末,龍蟠科技資產負債率已經達到72.3%。
曹操出行的短債缺口僅次于龍蟠科技。截至2024年2月末,公司一年內需償還的債務達到51.76億元,而手持的現金及等價物不到9億元,短債缺口達到42.76億元。
招股書顯示,曹操出行2021年-2023年合計虧損達到69.95億元,且經營現金流及投資現金流多存在缺口,主要靠融資活動維持在手資金。
永臻股份亦是短債缺口較大的IPO企業。截至2022年末,永臻股份擁有貨幣資金7.32億元,而同期公司短期借款14.79億元,存在7.47億元的短債缺口。
2020年-2022年,永臻股份雖連續保持盈利,但公司的經營現金流卻持續凈流出,分別為-2.87億元、-9.17億元、-12.2億元,缺口不斷擴大。另外,永臻股份3年內的投資現金流亦是凈流出,同樣意味著公司的在手資金依靠融資活動維持。
興業汽配的短債缺口也接近6億元。截至2022年6月末,公司的短期借款為達到6.89億元,而手持的貨幣資金為9,846.89萬元,短債缺口達到5.91億元。
招股書披露,興業汽配將部分生產經營用土地、房產進行抵押用于銀行借款,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受限資產占總資產比例為34.77%。
值得一提的是,興業汽配在遞表前,財務總監曾有兩次變動。2019 年 11 月,興業汽配原財務總監劉祥福因個人原因辭職,接替他的人為單玉芬。而單玉芬在任職僅15個月后,也選擇辭職。
另外,短債缺口較大的IPO企業還包括星星冷鏈、找鋼網、明基醫院、利來智造,該等企業的短債缺口均超過3億元。
短債壓力下仍分紅,更有甚者分紅后補流還債
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部分IPO企業在存在短債壓力的情況下,仍然進行大手筆分紅,更有甚者是因為分紅導致了短債壓力的出現。
如上文所提到短債缺口最大的龍蟠科技,其曾在2020年-2022年連續進行分紅,分紅金額分別為3870萬元、6100萬元、1.05億元,合計2.05億元。按股權比例算,公司實控人石俊峰、朱香蘭夫婦拿到了約8612.05萬元分紅款。
不僅如此,石俊峰、朱香蘭還通過減持龍蟠科技套現。夫婦二人控制的南京貝利自2021年以來3次轉讓龍蟠科技股份,套現金額累計5.37億元。
迪嘉醫藥與道爾道則更甚之。前者曾在2021年-2022年合計分紅2.2億元,占比公司報告期凈利潤總額的90.53%;后者則是在2020年及2021年合計分紅4.4億元,分紅金額占報告期凈利潤總和的96.07%。
截至2022年末,迪嘉醫藥的短債缺口為2606萬元,道爾道的短債缺口為1106萬元。
而迪嘉醫藥的招股書顯示,募集資金投向包括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1.5億元。道爾道的招股書則顯示,募集資金11.90億元中,有3.5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總結一下就是,二者在把公司的利潤分紅分完后,公司存在短債缺口,又想通過上市募集資金還債。
這一操作簡直讓交易所滿頭問號,直接發出問詢函質問兩者分紅的合理性和恰當性。而道爾道已經在今年3月31日撤回了上市申請。
除上述企業外,報告期內有過分紅而在報告期最后一期末存在短債缺口的企業還包括容大合眾、騰茂科技、金康精工、九源基因等。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