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圈收購逮蝦記,聚焦“社區央廚”新戰略打造餐飲“大航母”
鍋圈收購逮蝦記,聚焦“社區央廚”新戰略打造餐飲“大航母”
2024年9月27日,上市公司鍋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鍋圈)在港交所發布公告表示,鍋圈與獨立第三方海南自貿區海那邊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及獨立第三方北海北新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簽署股權收購協議,將分別以人民幣2.11億元及人民幣3540萬元收購北海逮蝦記食品有限公司35.1%和5.9%股權,合計41%股權。
此次收購前,鍋圈就已經通過公司全資附屬公司鍋圈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持有目標公司10%股權。此次對逮蝦記的收購,是鍋圈深化產業布局的又一重要舉措。
到家火鍋是鍋圈整個在家吃飯商業版圖中非常重要的場景。據艾媒咨詢《2024年中國火鍋行業發展與消費行為檢測報告》顯示,2023年,火鍋行業市場規模達5966億元,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達6689億元。而在眾多火鍋食材中,蝦滑已經排到了消費者最喜愛的火鍋葷菜前三名。從2020年參與籌建逮蝦記再到現在的收購,鍋圈進一步鞏固了自己對關鍵食材生產的掌控力。
公告表示,此次收購完成后,鍋圈將加大其在單品單廠戰略下,對于大單品的上游供應鏈方面的控制力,并加強其獲得優質且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產品供應的穩定性,從而加深其上游供應鏈市場布局,深化協同效應和資源整合,進一步提升其整體盈利能力。
收購逮蝦記后,鍋圈食品產業布局更加完整,更有助于從產業生態建設上發力,助力整體戰略的實現。但這并不是鍋圈產業鏈垂直整合的終點。
01深化產業布局,做“中國版的雀巢”
除了收購逮蝦記外,鍋圈今年早些時候已經在產業鏈布局上做出了諸多動作。
7月22日,鍋圈曾發布公告稱,其控股股東上海鍋圈實業全資收購華鼎冷鏈。一直以來,華鼎冷鏈都是鍋圈在冷鏈配送領域的主要供應商。在此次收購完成后,成為兄弟公司的鍋圈和華鼎冷鏈無疑能夠更好的進行業務協同。鍋圈將能夠憑借華鼎冷鏈集中整合的冷鏈物流服務業務,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地為鍋圈門店提供一體化數字化冷鏈倉儲物流服務。
在此之后的9月20日,鍋圈旗下的鍋圈歡歡食品新工廠建成投產。作為鍋圈旗下食材單品工廠的新成員,鍋圈歡歡食品將專注“一只小龍蝦、一只牛蛙、一條淡水魚”等河鮮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與逮蝦記在青蝦原產地廣西北海設廠類似,鍋圈歡歡食品將工廠建在位于長江江畔、水產資源豐沛的湖北省荊州市。全面投產后,鍋圈歡歡食品的小龍蝦產品最大年產量可達2萬噸,無抗牛蛙及淡水魚產品的年產量均為1萬噸。年產值可達10億元,利稅約2500萬元,并帶動就業2500人。
截至目前,包括逮蝦記在內,鍋圈旗下已經有五家食材單品生產工廠,專注于對火鍋底料、牛肉、肉丸、淡水河鮮、蝦滑產品的專業化生產。
鍋圈的雄心不會止步于此,在2024沙利文新投資大會上,鍋圈董事長楊明超在接受財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為了實現品質可控且好吃不貴,食材工廠、冷鏈物流、信息化系統等供應鏈建設,將是鍋圈未來發力點所在,還將繼續加碼自有工廠,“未來有可能鍋圈的食品產業會有上百家工廠,那時鍋圈就變成了中國版的雀巢。”
02整合產業鏈,打通產業與場景壁壘
鍋圈對食品行業的戰略重點和競爭力來源有著深刻的理解,其提出的單品單廠創新模式已經成為食品行業戰略布局中的一大亮點。
所謂“單品單廠”模式,即鍋圈只與供應商就其核心品類進行合作,一家工廠只為鍋圈提供一款產品。通過這種模式,不僅可以提高單品的品質、生產工藝、研發能力,還可以顯著提高采購效率以及成本控制能力。通過讓一個供應商專注于一個品類、一種產品,鍋圈也可以更好地把控產品品質。同時,鍋圈還可以通過自建的研發中心,與上游工廠進行緊密合作,共同研發新產品,這樣就形成了從源頭到終端的全鏈條質量把控。以逮蝦記為例,鍋圈不僅給逮蝦記貢獻了巨額銷量,還深入其研發端幫助逮蝦記攻克了新的生產工藝。
在此基礎上,鍋圈通過躬身入局,投入資金自建或收購食材生產工廠,無疑可以使鍋圈整個商業體系的運轉效率更高,成本更為可控。通過打通從工廠到中央倉、再到零售門店的整個供應鏈,鍋圈可以消除供應鏈多余的中間環節,從而優化成本控制。
除此之外,結合鍋圈自身在產業鏈上下游既有的布局,也可以使其對上下游的趨勢變化更為敏感,場景創新更加精準。
在今年六月份,鍋圈準確的洞察了直播電商的新趨勢,以及毛肚這一食材在C端消費場景的熱度,快速反應推出了售價僅99元的毛肚自由套餐,收到了市場的廣泛好評。截至目前,這一套餐已經在線上售出超500萬份,銷售額超過5億元人民幣。
毛肚自由套餐的推出,不僅需要消費端的準確洞察,也需要生產端的快速配合,物流端的積極響應。沒有全鏈路的產業布局,鍋圈難以在短時間內將該產品打爆,也不可能在保障產品高品質低價格的基礎上還能有利潤。
事實上,鍋圈早已經不是簡單的食材零售企業,而是涵蓋了終端餐飲、即時零售、數字化智能化食品生產的綜合性食品企業。食材與供應鏈也并不是鍋圈產業布局的全部,鍋圈正不斷強化自身數字化實力,通過推進全產業鏈數字化協同,持續重構農業生產方式和傳統食品供應鏈,打造了自身發展新動能,也推動了行業的發展。
鍋圈將產業鏈布局與消費場景打通,正在改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或許在未來不久,鍋圈將和攜程、滴滴、美團一樣,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成為中國餐飲語境下的“麥當勞”,為國民提供美食智造、美食平權。
來源/大眾新聞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