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安在線營收凈利潤大降:凈已賺保費連年下滑,近萬條投訴引關注
有著“互聯網保險第一股之稱”的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公司(下稱“眾安在線”,06060.HK),交出的2024半年報很不樂觀。
來源|《港灣商業觀察》作者|黃懿
?
一方面,按總保費計,眾安在線上半年位列中國財險行業第九名,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并且在國內互聯網財險市場份額超20%;但另一方面,保費收入個位數增長,營收和凈利潤卻呈現雙位數大跌現象。
?
眾安在線怎么了?
?
上半年營收凈利潤大降,近年來持續大起大落
2024年上半年,眾安在線營業收入為13.58億,同比下滑35.55%;保費收入為150.9億,同比增長18.87%;凈已賺保費分別為3.456億,同比下滑40.39%;承保溢利為3.14億,同比下滑39.94%;股東應占溢利為5547萬,同比下滑74.96%。
?
顯而易見,眾安在線的營收和凈利潤在上半年經歷了雙下滑,雖然保費有所增長,但是凈已賺保費的下滑幅度較高的情況,亦不可忽視。
?
眾安在線總經理、首席執行官解釋,主要是消費金融業務主動收縮,以及健康險在投放獲客上的策略調整。基于投入產出比的優化,公司更傾向于以更經濟的方式吸引新客戶,這導致了總保費的適度調整。展望下半年,眾安在線將繼續以用戶需求為核心,專注于提升用戶體驗,以實現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
對于凈利潤的下滑,眾安在線指出,一方面,2024年上半年,保險服務收入增長達到19.0%,承保持續盈利,受到賠付率上升的影響,承保利潤下降導致保險分部凈利潤下降人民幣3.09億元。另一方面,科技分部和銀行分部的凈虧損都有所收窄。
?
綜合賠付率的上漲在各個細分生態中的賠付率有所表現,根據眾安在線給出按生態細分的總保費及占比顯示,健康類占比為29.8%,保費同比減少9.6%,綜合賠付率為38.1%,同比增加0.1個百分點。數字生活類占比為48.7%,保費同比增加27.0%;綜合賠付率為71.7%,同比增加3.3個百分點。消費金融類占比為14.3%,保費同比減少21.6%;綜合賠付率為73.8%,同比增長13個百分點。汽車類占比為7.2%,保費同比增加34.0%;綜合賠付率為66.7%,同比增長7.6個百分點。
?
可以看出,四類生態的綜合賠付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其中消費金融的增幅最高,次為汽車,但是這兩者的總保費占比為后兩名。
?
作為參考,2021年至2023年,眾安在線營收分別為219.4億、24.94億、74.41億,同比增長18.64%、-88.63%、198.33%;保費收入分別為204.8億、221.9億、275.4億,同比增長22.57%、8.35%、24.09%;凈已賺保費分別為188.9億、15.17億、14.46億,同比增長16.47%、-91.97%、-4.67%;股東應占溢利分別為11.65億、-11.12億、40.78億,同比增長110.30%、-195.52%、466.58%。
?
從往期的財務表現可以看出,眾安在線的營收和凈利潤存在著非常的不穩定性,各年間常常經歷大起大落。有意思的是,雖然三年間保費收入保持在200億以上同時呈不斷上升的趨勢,但是凈已賺保費卻在2022年大幅下跌,且跌勢持續至今。
?
天風證券研報指出,眾安有望憑借多元生態布局以及自營渠道,提升渠道獲客能力及用戶粘性,同時科技業務發展態勢強勁,有望貢獻長期盈利增量。但考慮到上半年承保端部分生態表現不佳及未來資本市場或仍持續波動,下調公司2024-2026年歸母凈利潤至2.4/3.7/6.2億元,同比-94.1%/+53.4%/+68.3%,維持“買入”評級。
現金流承壓,今年1號罰單被罰180萬
在營收和凈利潤雙下滑的壓力下,眾安在線的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8.51億,去年同期為13.76億,同比下滑38.18%。與此同時,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20.23億,同比減少36.77%。
?
同一時期內,眾安在線的資產負債率為53.0%,同比減少0.2個百分點。
?
實際上,眾安在線在2021年至2022年期間,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流量凈額均錄得負值,到了2023年才有所好轉。將時間線拉長,2020年至2023年,眾安在線的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48.59億、-6.03億、-7.02億、22.08億。而這四年間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分別為82.18億、37.65億、36.18億、16.76億。
?
結合往期的現金流情況可見,眾安在線的現金流情況并不穩定,目前,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正處于不斷減少的狀態當中。
?
在合規層面,2024年4月16日,于金罰決字(2024)1號案件中,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發布2024年的首張罰單,眾安保險因存在隱瞞關聯關系和關聯交易、通過關聯方虛假列支費用、通過關聯交易監管系統報送的報表存在錯報漏報、將保險資金運用形成的投資資產用于向他人發放貸款等違法違規行為,對眾安財險罰款180萬元;對宋振華警告并罰款7萬元;對張勇博警告并罰款10萬元;對李高峰警告并罰款7萬元。
?
2023年6月21日,于蘇銀保監罰決字(2023)32號和蘇銀保監罰決字(2023)33號案件中,眾安在線虛列費用的行為負直接責任,兩次行政處罰均被江蘇銀保監局處以7萬元罰款及警告。
?
2023年6月19日,于蘇銀保監罰決字〔2023〕27號案件中,眾安在線因虛列費用被江蘇銀保監局處以35萬元罰款。
?
2023年4月17日,于鄂銀保監罰決字〔2023〕19號案件中,眾安在線存在以下違法違規行為:第三方平臺宣傳銷售頁面欺騙投保人。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眾安在線通過第三方網絡平臺銷售‘無憂保綜合意外險’的宣傳銷售用語與事實不符。時任眾安在線數字生活事業部平臺產品組負責人馬艷,直接負責涉案產品開發及銷售頁面上線工作,對上述違法行為負直接責任;時任眾安在線數字生活事業部副總經理李圈,負責涉案產品開發及銷售頁面上線審批工作,對上述違法行為負直接管理責任。上述事實有事實確認書、產品銷售宣傳頁面截圖、產品銷售頁面、保險條款及費率、審批記錄、履職情況說明等證據證明。被湖北銀保監局處以30萬罰款。
?
總體來看,眾安在線屢屢被罰的緣由集中于虛假宣傳欺騙投保人,實際上,這一現象并未因處罰得到有效遏制,現在仍有消費者對眾安保險存在著大量投訴。此外,今年“3·15”前夕,公司曾被上海消保委點名。
?
被上海消保委點名,近萬條投訴當重視
公開資料顯示,上海市消保委指出,去年以來,有大量消費者通過微博等渠道反映,頻繁接到自稱“眾安保險”的營銷電話與短信騷擾。上海市消保委也接到了相關消費者投訴。
?
在315前夕,上海市消保委專門就營銷電話騷擾問題與眾安保險進行溝通。而眾安保險稱,消費者反映的“眾安保險”的營銷電話與短信騷擾中的大部分不是公司行為,其中有相當數量是涉嫌“外部不明勢力不法分子”電信詐騙行為。
?
截至10月20日,在微博輸入關鍵詞“眾安保險”,仍有一些用戶表示收到電話或者其他平臺的騷擾。
?
根據黑貓投訴顯示,截至10月20日,累計投訴量為9794條,已完成5905條,近30條投訴量為265條,已完成51條。消費者的投訴大多集中于在投保人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投保、以1元保險誘導隨后再扣多于1元的保金、拒絕賠付的理由不被接受、理賠時效慢等情況。
?
今年10月9日,有消費者表示,8月份點擊鏈接購買一份2元首月特惠眾安保險百萬醫療(惠民版)B,查看賬單后發現除了此保單還莫名其妙多了一份眾安重疾險(超越版)月繳版,聯系微信客服申請退保,但是客服一直打馬虎眼,說過兩天幫忙查看后退保。直到9月查看賬單再次發現這兩份保險又被扣了一個月的錢,再次聯系微信客服,客服依舊打馬虎眼,拖延時間冷處理,直到家人幫其從支付寶退保才停止損失。再聯系產品客服并多次撥打其電話時依舊是拖延時間遲遲為給出處理結果。
對于上述投保人多次提及的1元或2元投保,曾在2020年,原銀保監會就“首月0元”“首月1元”等欺騙投保人問題,對多家保險公司、經紀機構予以通報和處罰。2023年11月,監管部門向各保險公司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短期健康保險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要求各家保險公司不得通過隨意調整精算假設等方式改變產品的費率結構,嚴禁出現“0”費率等各類明顯不符合精算原理的情況。
?
換湯不換藥,眾安保險將明令禁止的“0”費率換成了“1”,同樣具有相似的效力。根據消費者投訴可以明顯看到,“1元投保”之后,每個月的投保費都會上升,而后續扣費的詳細規則并沒有在宣傳界面有所體現。
?
專注于公司法領域的法律人士指出,“如果該保險公司多次被行政處罰,確實可能會被監管部門列入重點監控對象,意味著該公司將面臨更嚴格的審查和更多的合規要求,且會給公司帶來如下具體的負面影響。首先,頻繁的行政處罰會嚴重損害保險公司的聲譽,客戶和合作伙伴可能會對其失去信任,從而影響業務發展。其次,由于聲譽受損和財務壓力,保險公司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可能會下降,難以吸引新客戶或留住現有客戶。再者,監管部門可能會對多次違規的保險公司施加業務限制,例如暫停某些業務的開展,甚至在極端情況下吊銷經營許可證。最后,多次被處罰的信息公開后,投資者可能會對公司的未來表現產生懷疑,導致股價下跌或融資困難。”
?
“綜上所述,多次被行政處罰不僅會引起監管部門的重點關注,還會給保險公司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因此,保險公司應當高度重視合規管理,避免頻繁違規行為。”(港灣財經出品)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