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債新政助推債務減負,上市公司乘勢揚帆啟航
化債新政助推債務減負,上市公司乘勢揚帆啟航
近年來,中國經濟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國內改革發展的雙重挑戰下,債務問題日益凸顯。為了有效應對不斷嚴峻的債務形勢,中國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化債政策,旨在通過優化債務結構、強化風險管控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確保經濟的健康發展和金融市場的穩定。
化債,即通過各種手段減少和消除債務負擔,對于國家、地方政府及企業而言,都是一項重要的經濟任務。近年來,隨著經濟形勢的復雜多變,特別是新冠疫情后的復蘇進程緩慢,許多國家都面臨著巨大的債務壓力。中國的債務問題同樣不容忽視,據財政部披露,2023年末,全國隱性債務余額為14.3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和企業債務的增加,給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挑戰。為了應對這一挑戰,中國政府經過深入研究,在2024年推出了全面而系統的化債政策。
11月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并通過了一項關于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以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議案。相關政策的出臺,不僅標志著我國在地方政府債務管理上的又一次重要探索,更預示著未來五年內將有高達10萬億元的資金被直接注入到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工作中,為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筑起一道堅實的防線。
這些政策不僅涵蓋了債務清理與重組、風險監測與預警,還包括了債務市場化改革等多個方面,旨在通過多元化的手段,全面降低債務水平,增強經濟的抗風險能力。其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6+4+2”萬億元化債政策,該政策旨在解決地方政府債務問題,通過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用于置換存量隱性債務,以及連續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資金化債,極大減輕了地方化債壓力。
相關化債舉措的推出,無疑是對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的一次精準施策,旨在通過規范化的債務置換,有效降低債務風險,為地方政府騰出更多發展空間和財政資源。與此同時,從2024年起,連續五年,每年還將從新增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劃撥出8000億元,專門用于化解債務,累計可達4萬億元。這兩項措施合計,直接為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提供了10萬億元的資金支持,其規模之大、力度之強,足見國家對這一問題的重視與決心。
在經濟發展與財政穩健的天平上,每一次政策的微調都承載著深遠的意義。化債政策不僅能緩解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同時也對資本市場產生不小的積極影響。一方面,化債政策有助于改善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提升其償債能力,從而減輕上市公司的應收賬款壓力,改善現金流狀況。另一方面,化債過程中也可能伴隨著債務重組、資產處置等操作,對上市公司的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產生一定影響。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在采訪中表示,總量達10萬億的資源用于地方政府化解隱性債務,引起市場廣泛關注,極大提振了投資者對經濟復蘇的信心,對于資本市場而言是重大的利好。
融資環境是上市公司運營的重要基礎。例如,陸家嘴作為從事房地產業務的上市公司,將受益于化債政策帶來的房地產市場穩定。通過減輕地方政府債務壓力,提升市場信心,穩定房價和促進房地產銷售,陸家嘴有望實現銷售業績和盈利能力的雙重提升。
華泰證券研報指出,化債政策的實施將有助于改善環保行業的應收賬款問題,進而提升環保公司的市場估值和盈利能力?;瘋叩耐苿訉⑹弓h衛、設備、水務及部分檢測公司的現金流、訂單、盈利進入正向循環,華泰證券看好環保和檢測價值重估。
以首創環保為例,該公司應收賬款類資產占比較高。在化債政策的推動下,公司有望通過改善現金流狀況和提升市場信心,進而提升市場估值和融資能力。
同時,上海證券分析師表示,我國地方政府債務主要用于交通、水利等項目建設的資本性項目,10 萬億化債新政落地有助于降低當期地方政府化債和利息支出的財政壓力,隨著政府財政壓力緩解,國內停滯的基建項目或啟動,項目建設進度有望改善,利好上游工程機械設備需求。
軌交行業方面,近年來,隨著對地方債務管控政策的趨嚴,城軌項目審批及建設邁入“降速期”。但化債政策的實施有效改善了城軌企業的再融資環境,短期風險收斂顯著。由于軌交行業投資規模大、回報周期長,公司往往需要頻繁的再融資來支持項目建設?;瘋叩膶嵤兄谔嵘镜男庞迷u級,降低融資成本,從而使其更容易獲得資金支持。同時,化債政策的實施,有助于改善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提升其支付能力,從而加快對軌交行業公司的賬款償還速度。
以國統股份為例,化債政策落地后,地方政府的支付能力增強,公司的應收賬款回收速度有望加快,壞賬計提準備也有正向影響。此外,九州一軌的客戶群體主要為各城市地鐵集團以及中國中鐵、中國鐵建等大型國有施工方企業,歷史上業務合作的經驗及實際回款情況,公司應收賬款無法收回的整體風險較小,而政策的推出勢必利于項目回款情況的改善。
化債政策對上市公司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涉及融資環境、市場估值、盈利能力等多個方面。通過減輕債務負擔、改善市場環境、提升市場信心等措施,化債政策有助于為上市公司提供更加穩定和有利的經營背景。
來源/信陽新聞網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