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出差去重慶
產業興城。
作者?I 周佳麗?吳瓊 楊文靜??報道 I 投資界PEdaily
“重慶產業正式進入爆發模式。”
多位投資人不約而同聊起這一印象。年初以來,問界M9橫空出世,上演排隊提車火爆一幕。身后賽力斯打造的“超級工廠”浮出水面:全世界最先進的汽車產線,擁有超3000臺機器人智能協同,100%自動化,年產能40萬輛,成為重慶工業版圖的一縷縮影。
這是重慶近年來資本賦能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質生產力的的標志性案例之一。而外界鮮少知道的是,賽力斯從當初一個瀕臨破產邊緣的傳統車企,完成如今的蛻變,背后離不開渝富控股集團的長期支持——先后向賽力斯一工廠投資6.4億元、二工廠投資3億元、三工廠投資33億元、定向增發投資3億,不僅帶來強大的背書與信心,同時撬動社會資本投資140億元。
沿著相似的邏輯,長安、阿維塔等一批企業正在重復著相同的故事,重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集群式發展;同時,上海超硅、盛泰光電、奧松電子等行業領軍企業也相繼落地重慶。
歷史經驗證明,新興產業的崛起離不開創投力量。而過去一年,重慶留給創投圈深刻的印象,明天(12月10日),第二十四屆中國股權投資年度大會將在這里拉開序幕,數百余家投資機構云集,堪稱年度創投圈最熱鬧一幕。
一批明星項目落地重慶
追溯起來,重慶的風格更傾向于招引一批鏈長鏈主企業和具有牽引性帶動性的重大項目,實行兩條腿走路:一方面,著力培育本地重點產業的龍頭企業,另一方面則通過戰略性項目直投的方式,推動重大戰略項目落地重慶。
當中,最新標志性一幕莫過于——三安意法半導體公司首期產線已于11月完成點亮。回想2023年6月,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之一意法半導體與中國化合物半導體龍頭企業三安光電聯合宣布,擬在重慶共同建立一個新的8英寸碳化硅器件合資制造工廠。
該項目總投資230億元,計劃2028年全面建成。整個項目投產后將更好地支持中國的汽車電氣化、工業電力和能源等應用日益增長的需求。
無獨有偶,今年9月,奧松半導體母公司奧松電子完成D輪融資7億元,由重慶產業投資母基金與重科控股聯合領投,友博資本等機構跟投。在此之前,奧松半導體已經落地重慶,如此一來重慶集成電路產業再落一子。
在打造萬億級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產業集群上,重慶還引來了盛泰光電:這是重慶大足光電產業的“鏈主”企業,引領上下游24家企業協同創新,光電產業正邁向產業鏈中高端,目標直指“西部光谷”。
相似的還有上海超硅。今年7月,上海超硅半導體宣布完成C輪融資,由上海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重慶產業投資母基金、重慶兩江基金、交銀投資、上海國鑫投資聯合投資,原股東上海松江集硅追加投資。
坐擁“中國汽車第一城”,重慶正在打造重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萬億產業集群,除了華為問界,長安阿維塔、深藍汽車等熱銷全國的新能源汽車都是重慶制造,一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之都躍然眼前。
細數這些公司背后,都出現了一個共同的身影——重慶渝富控股集團。
作為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國有產業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重慶渝富控股集團在2023年4月整合組建了重慶產業投資母基金,總規模2000億元,旨在以大項目促進大投資推動重慶大發展的戰略目標。
如今一年多過去,成效初顯。重慶產業投資母基金完成對賽力斯、阿維塔等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領域龍頭企業直接投資37億元,帶動計劃總投資155億元;完成對三安意法、芯聯微電子等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領域龍頭企業直接投資63億元,帶動計劃總投資572億元。初步預計,母基金投資項目實現帶動重慶工業產值約1000億元。
“一子落”帶動“滿盤活”。如此種種,是重慶踴躍布局新興產業的生動寫照。
重慶創投崛起
創投圈應該還記得重慶“資本招商”的歷史性一刻——
去年5月重慶產業投資母基金成立大會暨投資峰會上,由重慶渝富控股集團、重慶兩江新區產業發展集團、重慶兩江新區開發投資集團、重慶高新開發建設投資集團、重慶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出資組建的重慶產業投資母基金正式成立,總規模2000億元,震撼投資圈。
具體到投資運作上,重慶產業投資母基金采用“子基金+直投”模式運作,并具備突出重點領域、突出重點企業、突出放大撬動功能、突出市場化運作四大特點。同時,為廣招全國優秀VC/PE,對于投資招商市外企業的總部或上市主體遷入重慶的,可獎勵返投額按雙倍計算。
由此,投資人組團來了。
投資界了解到,至今重慶產業母基金已與招銀國際、中信建投資本、金浦創投、基石資本、洪泰基金、華蓋資本、挑戰者創投、鼎暉投資等數十余家頭部機構,以及長安汽車、中國化學工程、京東方、海辰儲能等多家產業龍頭企業完成子基金的組建。目前,母基金已投子基金25支,其中15支落地重慶。
這幾年來,重慶不僅積極走出去,面向全國VC/PE推介;同時規劃建設“西部創投中心”“基金創新服務基地”“基金小鎮”等私募基金集聚區,致力于打造中國西部創投高地。
效果初顯,據重慶創投協會統計,截至2024年9月末,重慶地區存續私募基金管理人146家,管理基金數量638只,管理基金規模超過1700億元,這里正在成為投資人熱門出差目的地。
隨之而來,重慶產業生態悄然發生變化。以重慶產業母基金為例,聚焦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食品及農產品加工、先進材料、新能源及新型儲能等各區縣重點發展產業,子基金已完成重慶項目投資18個,投資金額超35億元,帶動總投資規模120億元;子基金在區縣擬投、儲備項目約60個,計劃總投資規模約300億元。
一座城市的產業之戰
悄然間,這座山城正在打破外界的印象。
提起重慶,往往會想起“霧都”“山城”“火鍋之城”……伴隨著每年洶涌而來的游客,重慶意外成為Tik Tok上最火的中國城市。而投資人則會下意識地想到,這里是中國老工業基地之一和國家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
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重慶至今坐擁著全球最大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和中國國內最大汽車產業集群。近年來,重慶還承擔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等一系列戰略使命。
眼前國內正在經歷一場波瀾壯闊的產業變遷,每一座城市都想抓住產業革命的機會。相比更為發達的東部沿海城市,擺在重慶面前的壓力不言而喻。
正所謂創投興則產業興,產業興則城市強。2023年9月,《關于進一步發揮私募股權投資力量促進 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指引》正式發布,重慶投身到新興產業競賽的歷史洪流。
其中,從提升國有投資基金吸引力、助力科技創新產業升級、持續優化基金行業生態三個方面提出十條政策指引,不僅在國資方面提出加強與社會資本合作,緊扣重慶市 “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和產業發展方向開展投資等,還在重點在產業布局方面強調了四大方面,并提出一系列獎勵和補貼措施。
具體來看,重點助力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發揮好“種子基金”“天使基金”“風投基金”等引導基金作用,以科技產業應用場景開發為抓手,做好初創科技企業挖掘與培育,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成功率;
圍繞重點產業投資布局方面,聚焦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 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先進材料等“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 系設立“賽道”基金,鼓勵“鏈主”企業,設立 CVC 基金,整合產業鏈資源,開展戰略投資.....如是種種,都是重慶發力新興產業的一縷縮影。
一張嶄新藍圖正在浮現。想起一位知名投資人聊起一個細節,“我們問企業家們,如果要擴大產能、搬遷總部或設立第二總部、研發中心,在國內會首選哪三座城市?重慶首次出現在這份名單的前三。”
長風萬里,這方土地正在雄起。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