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虧損、依賴吉利,福瑞泰克艱難上市
雖說今年11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1000萬輛,迎來歷史性時刻。智能化、高階智駕正成為全球車企角逐的下半場,但隨著主機廠洗牌加劇、通過多方式要求供應商降價、延長賬期及福瑞泰克對吉利的依賴,如何生存成為福瑞泰克面臨最棘手的問題。
撰文 | 曹雙濤??編輯 | 楊博丞??來源 |? DoNews
股價破發、裁員降薪、艱難求生成為2024年國內智駕行業的年度關鍵詞。
廣汽投資的禾多科技發不出工資后面臨重組,毫末智行、輕舟智能等多家智駕廠商陷入裁員風波,毫末智行五周年內部全員信中強調危機意識。
頂著“國內智駕芯片第一股”光環的黑芝麻智能,港交所上市首日開盤價為18.8港元/股,低開近33%。收盤價為20.45港元/股,跌幅26.96%。
地平線港交所上市首日發行價為3.99港元,雖開盤一度暴漲超36%,但次日盤中深跌12%,大幅跌破3.99港元的發行價,最終收跌2.68%,兜兜轉轉回到3.99港元/股的起點。
頂著“Robotaxi第一股”和“年內美股自動駕駛最大規模IPO”兩大光環的小馬智行,美股上市首日發行價為13美元/股,其間股價雖一度上漲至21.1%至15.74美元,但當日收盤價卻為12美元,收跌近8%。
即使已上市智駕企業股價破發,但虧損帶來的資金壓力,讓其他智駕企業只能通過IPO“輸血”。據福瑞泰克招股書顯示,2023年其營收較2022年同期增長177%,但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福瑞泰克累計虧損21.67億元。
圖源:福瑞泰克招股書
雖說今年11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1000萬輛,迎來歷史性時刻。智能化、高階智駕正成為全球車企角逐的下半場,但隨著主機廠洗牌加劇、通過多方式要求供應商降價、延長賬期及福瑞泰克對吉利的依賴,如何生存成為福瑞泰克面臨最棘手的問題。
01.依賴吉利,既是蜜糖也是砒霜
結合福瑞泰克招股書和公開信息,其和吉利屬深度合作關系:
人事上,福瑞泰克從創始人到高層,不少都是“吉利人”。創始人兼董事長張林曾任吉利控股副總裁,非執行董事楊健是吉利控股現任副董事長,聯席秘書郭瓅曾擔任吉利控股投資總監,人力資源副總彭文帥此前曾就職于吉利。
智駕團隊上,吉利內部智駕團隊分為路特斯、極氪、吉利研究院、億咖通,福瑞泰克和吉利研究院綁定較為緊密。
股權上,2016年福瑞泰克成立時,吉利旗下億咖通科技以8000萬元認購福瑞泰克16%的股份,成為其TOP3股東。后經幾次股權挪移,李書福投資創辦的寧波駿馬為福瑞泰克TOP1股東。
客戶上,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福瑞泰克向吉利提供產品和服務金額占當前營收比重分別為30%、20%、43%、37%。尤其是2023年福瑞泰克向吉利提供3.93億元的產品和服務,超過2021年和2022年全年營收,這也是帶動其2023年營收大漲的原因所在。
圖源:結合公開信息整理
圖源:基于福瑞泰克招股書整理 DoNews制圖
既是大股東又是大客戶的吉利,雖能為福瑞泰克提供更多上車機會,但對標已被洗牌的威馬和愛馳來看,因其在沖刺IPO過程中均面臨大股東與關聯方之間的交易公允性問題,遭到監管機構問詢。問詢內容包括:
關聯交易的公允性:即大股東和其關聯方是否通過非市場化的方式向公司提供產品或服務,是否存在價格不公的情況。
股東決策的獨立性:能否確保股東在重大決策中的利益不會偏向大股東,避免其通過控制權影響公司決策。
信息披露的透明度:關聯交易和股東行為是否足夠透明,是否披露所有可能涉及利益輸送的交易。
利益沖突的管理:公司是否有獨立董事、審計委員會等機制來管理與股東的潛在利益沖突,保障所有股東的利益。
隨著當前IPO審核愈發嚴格,福瑞泰克或將同樣面對監管機構問詢,或將影響其IPO速度。相較于短期沖刺IPO帶來的問題,背靠吉利的福瑞泰克處境頗有些尷尬。
一方面,傳統車企每個子品牌事業部都有明確的業績考核,銷量作為車企生存的底線,更是考核的重中之重。對于傳統車企銷量較好的子品牌,想要上車的第三方智駕供應商很多。
站在子品牌事業部高層角度來看,不管白貓黑貓,能提升銷量的智駕方案就是好貓,自然會從大量智駕供應商中“擇優錄取”。這意味集團自研方案、第三方供應商方案及集團獨立團隊出去做的方案,在子品牌眼中都是“供應商”,能不能上車,全靠技術和價格說話。
如長城旗下即使有超20款車型搭載毫末智行智駕產品,但長城首款搭載城區NOA的智駕車型魏牌“藍山”并非毫末的智駕方案。另據元戎啟行披露消息,公司已完成由長城汽車獨家投資的1億美元C輪融資,目前該筆資金已經到賬。吉利近幾年推出的車型中,智駕方案服務商包括華為、Mobil Eye等等。
圖源:基于公開信息整理 DoNews制圖
另一方面,傳統車企子品牌在選擇智駕方案服務商時,也會衡量其他因素。以極氪為例,24款極氪001的智駕方案服務商為Mobil Eye,存在問題包括高速領航場景中無法下去匝道、接管率較高,道路施工場景中撞到水馬等。即使存在這些問題,24款極氪001仍采用Mobil Eye,實則和雙方利益綁定較深有關。
除極氪IPO中Mobil Eye認購1000萬美元外,此前極氪曾支付Mobil Eye不菲的研發費用。為補齊智駕短板,陳奇帶隊的極氪高階智駕自研團隊正持續發力,不斷縮小和其他廠商在智駕上的差距。
另外今年9月吉利《臺州宣言》中指出,吉利將推出“戰略聚焦、戰略整合、戰略協同、戰略穩健、戰略人才”五大舉措。目的在于:減少子品牌過多給集團帶來的內耗、通過戰略協同實現集團統一集中化采購,實現降本增效等等。該戰略推進過程中,吉利到底如何平衡集團利益和子品牌利益呢?
如子品牌車型搭載集團給到的智駕方案,若全年銷量慘淡,拖累整個集團財報業績增長。銷量不佳的鍋到底是集團來背,還是子品牌事業部高層來背?權責難分,互相扯皮、利益沖突下,未來福瑞泰克想要拿下更多吉利子品牌車型,仍面臨諸多壓力。
02.賬期壓力增加,現金流迎來大考
隨著新能源汽車朝著智駕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已成不可逆趨勢,其帶動的上云需求也在增長。為搶奪主機廠客戶,騰訊、阿里、字節均采取“以投資換業務”方式。
此外,騰訊還將騰訊云和騰訊地圖整合,試圖完成差異化競爭,阿里云采取高舉高打策略,不放過任何一個主機廠合作機會。但華為旗下鴻蒙智行因和主機廠存在競爭關系,主機廠的防備和隔閡讓華為云在搶奪主機廠客戶時有所尷尬。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主機廠選擇智駕方案服務商上,來自國內某智駕公司一線銷售陸琪(化名)告訴我們,相較于第三方獨立智駕供應商,主機廠在和其他主機廠孵化的智駕供應商合作時,肯定會有所顧慮、缺乏信任、互相猜忌。
在高階智駕成為新能源汽車賣點的今天,部分主機廠子品牌甚至連集團其他事業部都不信任,他們又怎么可能信任和友商有著千絲萬縷關系的其他智駕廠商呢?
如陸琪所言,雖然毫末智行此前被曝已與其他主機廠簽訂相關合作協議,但遲遲沒有披露項目進展。毫末智行的故事未來又是否會在福瑞泰克身上上演呢?更甚至說,未來的福瑞泰克又要如何打消其他主機廠的這種顧慮,拿下更多定點訂單呢?
除信任問題外,當前的智駕方案服務商不管對外宣傳的智駕方案多么具有性價比,多么領先,方案只有上車才能給其帶來更多營收和利潤,進而支撐企業生存下去。但智駕方案服務商和主機廠是一個嚴重失衡的甲乙方關系,強TOB市場下讓福瑞泰克想要實現盈利面臨較大壓力。
陸琪接著表示,智駕方案服務商在主機廠這里幾乎沒有任何話語權,除非是像英偉達那樣在芯片領域無法替代,否則只能接受來自主機廠的各種“不平等條約”。
主機廠給智駕方案服務商畫餅說,明年我們將上市某款車型,預計銷量幾十萬輛,智駕方案交給你們來做。但項目執行階段,主機廠開啟“選妃模式”。項目推進和執行階段,主機廠不僅要求智駕方案服務商白盒交付,甚至會以自研、車型暫不上市等各種理由,對項目說割就割。
更糟糕的是,若智駕方案服務商在和主機廠合作過程中,覺得該智駕方案服務商技術實力較強,甚至會通過各種方式直接挖走核心技術骨干。面對主機廠的各種“不平等條款”,智駕方案服務商只能咬碎牙朝肚子咽。圈子就這么大,你敢鬧大把主機廠得罪了嗎?除非是你徹底不想在這個圈子里混了。
“智駕方案服務商堆幾百人、忍氣吞聲做完主機廠的定點項目,能不能要到錢,要到多少錢也很難說,畢竟現在智駕方案服務商需承擔主機廠的長賬期壓力。你不愿意抗賬期,有人愿意抗。”陸琪無奈地說道。
如陸琪所言,作為國內動力電池TOP1廠商的寧德時代,曾要求車企預付款以鎖定動力電池產能,但其應收賬款的增長倍數依然由2014年末的3.7億元增長180倍,至2024年三季度末的667億元。
福瑞泰克招股書顯示,其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周轉天數已從2021年的139.1天暴漲到2024年上半年的241.4天。且今年上半年3.389億元的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金額已遠超2021年和2022年全年水平。來自主機廠賬期的不斷延長,讓本就現金流吃緊的福瑞泰克雪上加霜。
圖源:福瑞泰克招股書
圖源:福瑞泰克招股書
主機廠延長賬期是沒有流動資金給供應商結算嗎?陸琪表示,一方面,當前的主機廠頗有當年地產公司的影子,即通過延期給供應商付款完成低成本“融資”,并將“融資”到的錢用以團隊運營、渠道開發和維護等等。
另一方面,主機廠以此作為籌碼倒逼供應鏈廠商降價。如雙方報價達成一致前,有主機廠要求已交付產品暫時不結算。另一些主機廠則沒談價格,直接給未結算的貨款打折。
03.行業洗牌加劇,福瑞泰克如何活下去?
除延期賬期外,陸琪接著表示,主機廠為要求供應商降價,可謂說是無所不盡其極:
現在主機廠已不是簡單的主供、二供,雞蛋不能放到同一個籃子的主機廠已出現五供、六供。目的就是讓供應商們卷價格,主機廠坐收漁翁之利。
以前主機廠按照每年要求供應商降價10%來合作,但今年部分主機廠直接要求供應商每半年或每季度都要降價,降幅從3%、5%飆漲到15%、20%。
競標階段采取實時滾動制,供應商報價愈低、排名愈靠前、訂單愈多。若企業喊出最低價,系統將出現再次延時,直到友商跟不動價格才可能結束。
“很多主機廠的想法是既然車型價格在降,降本增效壓力下,整個供應鏈的價格也要降,但現實卻是很多供應商能想到降低成本的方式降低,完全降不下去了。”陸琪對我們說道。
從今年11月份開始,門店看車客流較上半年至少下跌40%,且近期跟進的很多意向客戶都黃了,黃的原因也是各式各樣。有客戶因餐飲生意暴跌,每天三百五的營業額無法對沖門店運營成本放棄購車。有客戶擔心若被公司裁員后無力償還車貸,最終選擇放棄購車。某新勢力品牌一線銷售張明(化名)對我們說道。
張明繼續表示,明年新能源車市或將更加內卷,我們明顯能感受到當前客戶愈發關注購車和用車綜合成本,且客戶更加理性不會再像此前那樣敢動輒背三年或五年車貸。整個購車需求人群在減少,廠商又要讓財報好看,自然需要通過各種方式降價才能挖掘更多存量用戶。2025年車企或將迎來更卷、價格戰更慘烈的一年。
當車市迎來更慘烈的價格戰后,追求降本增效的主機廠或將價格壓力繼續傳導到各層供應商,整個智駕企業或將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華為、元戎、Momenta這類能夠量產高階智駕方案迅速上位,形成TOP3格局,其他二三線智駕方案服務商或加速量產,或被淘汰出局。
擺在福瑞泰克面前棘手的問題是,若不拿下更多定點項目,恐難以支撐團隊運營。若拿下更多項目,來自主機廠降價壓力對其毛利率的擠壓,長賬期對現金流的占用、持續研發投入對現金流的消耗。與之而來的問題是,福瑞泰克又要如何補充更多現金流呢?
圖源:福瑞泰克招股書
但福瑞泰克想要從一級市場補充更多資金恐不太現實。一方面,在當前主機廠通過各種方式讓供應商內卷、降價下,資方進入意味著只是給主機廠打工而已,很難說服更多投資人。
另一方面,在當前L4智駕面臨諸多阻力,商業化不成熟之際,智駕公司營收存在天花板。目前主機廠車型開發通常是走平臺而非車型,每年市面上流出單筆價值1億元的高階智駕大單有限。
且高額的研發投入、高人力成本對利潤的擠壓,智駕公司短期仍面臨盈利壓力。尤其是已上市企業股價持續破發,導致其背后投資人利益受損。種種不利因素,均在勸退投資人。
供應商們要如何告別內卷呢?陸琪表示,除非是你能達到如福耀玻璃、英偉達芯片那樣在行業內成為絕對的龍頭,才能對主機廠有著高議價權。但這條路國內智駕方案服務商又有多少能做到的呢?又需要投入多大的研發和人力呢?隨著二三線智駕方案服務商將迎來更大洗牌,留給福瑞泰克的時間恐怕不多了。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