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雷達|智慧樹母公司再戰IPO:創始人之子突擊入股,股東卻“割肉”撤退
這一次,卓越睿新能夠如愿以償嗎?
在首版招股書失效約1個月后,智慧樹母公司再次向港交所發起沖擊。
12月11日,上海卓越睿新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卓越睿新)遞表港交所,農銀國際為獨家保薦人。
相比于卓越睿新的名字,外界更熟悉的應該是其打造的品牌“智慧樹”。智慧樹是國內知名的學分課程運營服務平臺,能夠幫助會員高校間實現跨校課程共享和學分互認,完成跨校選課修讀。
值得一提的是,新浪和百度分別在B輪、C輪融資中入股卓越睿新。IPO前,新浪、百度仍然是公司的前兩大機構股東,持股比例均超過10%。
距離C輪融資已經過去了4年,卓越睿新再未從公開市場獲得過融資。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已經無法覆蓋短期借款。資金鏈承壓之際,公司試圖奔赴資本市場,但兩次IPO都無疾而終。
這一次,卓越睿新能夠如愿以償嗎?
再戰港交所,“燒錢”換業績增長?
卓越睿新是一家高校教學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致力于高校數字化教育內容、數字化教學場景服務及產品的開發、交付和運營。
其中,2013年,卓越睿新推出品牌“智慧樹”;2020年,推出了虛擬仿真開發;2023年,又推出了知識圖譜開發。于往績記錄期間,公司已開發超過3.3萬門數字化課程。
在高等教育領域,卓越睿新的確取得了一些成績。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2023年,公司在中國高等教育教學數字化市場中收入排名第二,市場份額為3.4%;在中國高等教育數字化教學內容制作市場中收入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為6.2%。
圖 / 卓越睿新招股書
在這些亮眼的光環之下,卓越睿新的業績卻一直起起伏伏。
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4年前6月(以下簡稱:報告期),公司實現收入4.17億元、4.00億元、6.53億元及2.41億元。其中,在2022年出現短暫下滑后,收入很快回到增長軌道。
然而,其利潤仍然在盈利、虧損之間來回橫跳。報告期內,公司擁有人應占利潤分別為3374萬元、-5911萬元、8142.1萬元、-8885.5萬元。
圖 / 卓越睿新招股書
「子彈財經」注意到,在利潤劇烈震蕩的背后,公司的分銷及銷售開支在悄然走高。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公司的分銷及銷售開支分別為1.11億元、1.29億元、1.68億元,快速提升。
2024年上半年,卓越睿新的分銷及銷售開支達到1.04億元,同比增長32.5%,占當期收入的43.3%。然而,同期,公司的營收僅同比增長18%、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同比擴大93%。
圖 / 卓越睿新招股書
也就是說,在2024年上半年,卓越睿新幾乎拿出了一半的收入投入到銷售之中,但卻沒有取得更好效果。未來,為了獲取或留住更多客戶以獲得業績增長,公司或許仍需要加大成本投入,而這勢必反過來進一步影響公司利潤。
其實早在2021年,卓越睿新就已經在為登陸資本市場做準備。
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1月,公司就A股上市與東方證券簽訂上市前輔導協議。直到2024年4月,才終止了上述輔導協議。在這期間,卓越睿新始終未向證監會提交上市申請。
不過,卓越睿新并沒有放棄上市計劃,而是快速調轉方向南下,向港交所發起沖擊。在終止A股上市輔導協議1個月后(即2024年5月),卓越睿新首次遞表港交所,但最終以招股書失效告終。
在首版招股書失效1個月后,卓越睿新選擇二戰港交所,可以看出公司對于上市的強烈渴望。只不過,公司若想敲開港交所的大門,恐怕還需要更強勁的業績支撐。
創始人之子突擊入股,有股東“割肉”減持
在創辦卓越睿新之前,王暉、葛新夫婦就已經有了在教育行業創業的經驗。
2003年,王暉、葛新夫婦聯合其他合伙人合資成立了上海杉盈,主要從事語音教學設備的開發、生產及銷售。
2008年,卓越睿新成立,由上海杉盈和襲普照分別持股95%、5%。IPO前,王暉、葛新夫婦合共持有卓越睿新約38.44%股權,仍然是公司控股股東。
圖 / 卓越睿新招股書
但實際上,王氏家族持有的股權比例應該更高。
在王暉夫婦之外,其親屬也是公司股東。截至2010年11月,王暉的兄弟王軍、葛新的姐妹葛軼都出現在了公司的股東列表。
在卓越睿新首次遞表前2個月,即2024年3月,王暉、葛新分別向兒子王韻寧轉讓了300萬股公司股票(共計600萬股),對價為零。在父母的鋪路下,王韻寧如今已經是卓越睿新持股10%的股東。
圖 / 卓越睿新招股書
以此來看,僅僅王暉一家三口持有公司的股權比例就已經達到48.44%。
在IPO前夕,卓越睿新的股東層快速變動,一邊是王韻寧突擊入股,另一邊還有股東突然低價“割肉”減持。
2024年4月,朱大鵬將其直接持有的全部股權轉讓予襲普照、楊秋實,總對價為634.56萬元。
圖 / 卓越睿新招股書
頗為奇怪的是,朱大鵬手中的這些股權本就是從襲普照、楊秋實處收購而來。2020年12月,襲普照、楊秋實分別向朱大鵬轉讓5.28萬元、2.88萬元注冊資本,總對價900萬元。
圖 / 卓越睿新招股書
也就是說,這一來一回之間,朱大鵬虧損約265萬元。而此時,距離卓越睿新首次遞表港交所僅僅只有一個月的時間。
作為公司股東、執行董事兼總經理,襲普照必然清楚公司上市的具體安排。這也意味著,在明知公司即將IPO的情況下,襲普照連同楊秋實將4年前出售的部分股份收回,還在這筆交易中賺了一筆。
那么,朱大鵬當時是否知曉公司的IPO計劃?公司是否有提前告知相關情況?朱大鵬為何突然在IPO前夕選擇低價“割肉”減持?在2020年12月的股權轉讓過程中,襲普照、楊秋實兩位股東與接盤方是否存在特殊安排?
據此,「子彈財經」試圖向卓越睿新方面進行了解,但截至發稿仍未獲回復。
值得注意的是,朱大鵬并未清倉自己透過其他平臺持有的卓越睿新股權。IPO前,朱大鵬仍然通過公司員工激勵平臺上海黍懷持有少量股權。不過,卓越睿新卻聲稱朱大鵬并不是公司員工,而是一位獨立第三方。
其實,朱大鵬與襲普照、楊秋實的這場交易或許只是卓越睿新股東們獲利的冰山一角。
「子彈財經」注意到,襲普照、楊秋實在向朱大鵬轉讓股份的同時,還向上海長視、任耀琮、孫一、封靜芬轉讓了部分股份,二人分別套現517.6萬元、282.4萬元。
圖 / 卓越睿新招股書
據了解,襲普照與王暉共事多年。在上海杉盈,襲普照就是公司副總經理,可見與王暉的交情之深。
除此之外,2020年9月,外部投資方達泰悅達分別向中葉至源、廣州誠亨轉讓18.15萬元、4.08萬元注冊資本,套現2450萬元。
2016年9月,王暉向婁明轉讓公司13.36萬元注冊資本,套現600萬元。
圖 / 卓越睿新招股書
未來倘若卓越睿新如愿登陸資本市場,王暉和他的親朋好友仍會繼續共享這場資本盛宴。
新浪、百度入股,4年未獲新融資
曾經,卓越睿新也頗受資本歡迎。
2015年至2020年,公司共獲得過4輪融資。其中,新浪、百度分別參與了公司的B輪融資和C輪融資。IPO前,新浪和百度分別持有公司17.89%、10.06%股權,是卓越睿新前兩大機構股東。
招股書顯示,2016年11月,新浪通過金卓恒邦認購了公司362.94萬元注冊資本,每股成本32.6元,耗資3.5億元;2020年9月,百度通過百瑞翔創投認購公司204.14萬元注冊資本,每股成本38.9元,耗資2.35億元。
圖 / 卓越睿新招股書
不過,就在百度入股前后,卓越睿新的股東在2020年8月和11月進行了股權轉讓,而轉讓的成本為37.3元/股。這也意味著,百度剛剛入股,所持股份就已經浮虧。
不僅如此,百度目前是卓越睿新引入的最后一位外部機構投資方。在百度2020年入股至今,公司已經連續4年未獲得過公開市場的投資。
而在這4年時間里,卓越睿新已經動用了全部募集款項,而公司所面臨的現金流壓力已經逐漸顯露。
「子彈財經」梳理發現,2021年至2023年,卓越睿新沒有任何短期借款。到了2024年,公司出現短期借款,并且數據快速上漲。
于2024年6月30日,卓越睿新的短期借款為2792.2萬元。到了10月31日,其短期借款達到9998萬元。短短4個月后時間,上漲了258%。
而公司的資金已經無法覆蓋這些短期借款。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6771.9萬元,即便加上受限制現金352.6萬元,仍然有將近3000萬元的資金缺口。
圖 / 卓越睿新招股書
當前,公司欠缺足夠的“造血”能力。2024年上半年,公司的經營現金流凈額仍然為負,達到-2.06億元。
圖 / 卓越睿新招股書
好在公司還有一些緩沖的空間。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公司未動用銀行融資為3000萬元。
但長期依靠借款生存終究不是長久之計,而上市融資是解決流動性壓力的一條快速路,這或許可以解釋,卓越睿新為何如此急切地反復沖擊港交所。
或許想要企業盡快登陸資本市場的不止王暉一家三口,站在卓越睿新背后的新浪和百度也已經等了太久時間。
接下來,卓越睿新能否如愿上市,「子彈財經」將持續保持關注。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