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創控股擬“鯨吞”估值600億的宏拓實業,“魏橋系”上演資產騰挪術
宏創控股計劃收購實控人張波家族旗下的宏拓實業,無論是從估值,還是資產規模來看,這是一次典型的“蛇吞象”交易。此外,本次收購屬于“魏橋系”內部資產騰挪,將旗下核心鋁產品資產從港股騰挪至A股,不僅有利于拔高估值,還能在A股擁有一個融資平臺。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宏創控股擬“蛇吞象”收購兄弟公司宏拓實業。
12月23日,宏創控股公告,公司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宏拓實業100%的股權。需要注意的是,宏創控股凈資產不到20億元,最新市值僅101.9億元,而宏拓實業凈資產約為472.14億元,2023年末估值約600億元。此次收購,無疑是一次“蛇吞象”的交易。
與此同時,此次收購實際上是“魏橋系”的內部資產騰挪,兩家公司同屬山東前首富張波家族旗下。其中宏拓實業是張波家族鋁制品業務的核心資產,擁有張波家族實控的港股上市公司中國宏橋及其附屬公司位于中國內地的全部鋁合金產品、氧化鋁產品及部分鋁合金加工產品生產線。
若此次交易順利完成,一方面,“魏橋系”的大部分鋁制品資產將從港股騰挪至A股,另一方面,宏創控股的營收規模和盈利能力也將得到顯著提升,可謂一舉兩得。
宏創控股“蛇吞象”,估值600億的宏拓實業
據宏創控股12月23日公告,公司正在籌劃發行股份購買山東魏橋鋁電有限公司(簡稱魏橋鋁電)等交易對方合計持有的宏拓實業100%股權。
公告顯示,宏拓實業成立于2016年11月,注冊資本78.70億元,為宏創控股控股股東山東宏橋全資子公司魏橋鋁電的控股子公司,魏橋鋁電直接持有宏拓實業95.295%的股權,因此本次交易構成關聯交易。
宏創控股股票自12月23日開市時起開始停牌。公司預計不超10個交易日內(即2025年1月7日前)披露本次交易方案。
同日,山東宏橋的控股股東中國宏橋也披露了此次收購事項,并表示本次交易后,公司在宏創控股的持股比例將相應提高,宏拓實業亦將繼續作為公司的附屬公司(透過宏創控股)。通過本次交易,將有助于提升公司資產證券化水平。
而此次收購是典型的“蛇吞象”。據悉,截至2024年11月30日,宏拓實業凈資產約為472.14億元(未經審計)。而目前宏創控股的總市值不過剛剛過百億元,總資產為33.38億元,凈資產為19.78億元。二者凈資產相差近24倍。
2023年12月,中國宏橋還為宏拓實業引入了戰略投資者。天津聚信、濟南嘉匯、中信金融資產、濟南君岳、中國東方、寧波信鋁、濟南宏泰及天鋮鋅鋮一期均同意分別以5億元、5.3億元、5億元、2.02億元、5億元、4億元、3.01億元及3000萬元的對價認購宏拓實業新資本,累計對價合共為29.626億元。目前這8名投資人合計持有宏拓實業約4.71%的股權。
彼時的公告顯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宏拓實業的估值為600億元,截至2023年上半年其凈資產為343.58億元。
2022年宏拓實業的稅前利潤為97.02億元,同期,中國宏橋稅前利潤為112.31億元。而宏創控股的營業總收入才35.29億元,歸母凈利潤為2284.27萬元。兩相對比,宏拓實業妥妥的“優質資產”。
值得注意的是,收購公告發布前一日,宏創控股出現股價“搶跑”漲停,報8.97元/股,市值一度攀升至百億。
資產騰挪背后的算盤
資料顯示,宏創控股成立于2000年8月,是一家大型綜合性鋁加工企業,提供鋁板帶箔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其實控人為張波、張艷紅、張紅霞兄妹三人。
中國宏橋同樣是張波家族鋁制品業務上市公司,于2011年登陸香港聯交所,目前中國宏橋的市值達1056億港元。
此次被收購的宏拓實業,則為中國宏橋貢獻了大部分收入。據中國宏橋公告,宏拓實業目前擁有中國宏橋及其附屬公司位于中國內地的全部鋁合金產品、氧化鋁產品及部分鋁合金加工產品生產線。
根據中國宏橋財報,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35.92億元,歸母凈利潤為91.55億元。按地區分,公司94.48%的收入來自中國地區。按業務分,鋁產品實現營收730.93億元,占公司總收入的99.32%。其中,液態鋁合金、鋁合金錠、鋁合金加工產品、氧化鋁分別實現營收425.16億元、40.95億元、75.82億元、162億元,分別占總收入的61.44%、5.56%、10.3%、22.01%。
這也意味著,本次重組完成后,宏拓實業的業務條線都將轉移至宏創控股旗下。
那么張波家族為什么要大費周章地將港股中國宏橋的部分鋁制品業務騰挪至A股上市公司宏創控股?
據悉,宏創控股于2017年借殼魯豐環保上市,不過上市之后,公司的業績表現并不理想。2017-2023年7年間,僅2019年歸母凈利潤破億,為3.25億元,其余均在千萬元規模,2020年、2021年和2023年,公司還分別虧損1.65億元、0.75億元和1.45億元。
今年前三季度,宏創控股實現營業總收入25.59億元,同比增長27.48%,凈利潤虧損5113.30萬元。同期,宏拓實業實現營收765.93億元,凈利潤為29.9億元。
同時,宏創控股的毛利率極低,今年上半年,公司鋁卷和鋁箔的毛利率分別為2.92%、1.4%。
在此背景下,張波家族將宏拓實業注入宏創控股后,后者的營收規模和盈利能力都將迎來“質的飛躍”。同時,由于港股估值普遍偏低,交易完成后,宏拓實業有望在A股獲得更高的市場估值,融資更為便捷,可謂一舉兩得。
值得一提的是,宏創控股與宏拓實業之間還有著大額的日常關聯交易。據宏創控股披露,公司2024年的日常關聯交易金額調整后為26.79億元,其中預計與拓宏事業的關聯交易金額達23.68億元。截至10月31日,向宏拓實業采購的已發生金額為19.24億元。
張波家族的資本局
作為這場資產騰挪大戲背后的操盤手,張波家族坐擁山東知名民營企業魏橋集團。
官網顯示,魏橋集團成立于1951年,擁有12個生產基地,是集紡織、染整、服裝、家紡、熱電等產業于一體的特大型企業,自2012年起,公司連續10年入選世界500強。
2024年1-10月,魏橋集團實現銷售收入4680億元,同比增長6.2%;凈利潤245億元,同比增長101%,預計全年實現銷售收入5500億元以上。
在《2024胡潤全球富豪榜》中,張波家族以720億元的財富值排名第217位,在“山東首富之爭”上敗給了信發集團的張剛家族,其以1350億元的財富排名第92位。而此前,張波家族曾獨占山東首富之位近十年。
巔峰時期,張波家族坐擁三家上市公司,魏橋紡織、中國宏橋、宏創控股。不過,2023年12月,伴隨著業績萎靡,魏橋紡織宣布將從港股私有化退市。如今,張波家族又打算將旗下的鋁產品資產注入到A股宏創控股。
回顧魏橋集團的發家史,其創始人張士平與柳傳志、任正非、曹德旺和宗慶后并稱為“中國實業界五老”。
魏橋集團以棉紡織業務發家,由于紡織業務在擴大規模的過程中被限電困擾,張士平想到了自建電廠。隨著紡織業務的規模越擴越大、范圍越來越廣,2005年魏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棉紡織企業,自建電廠也越做越大,電“根本用不完”。
此時,張士平發現,在電解鋁行業電力成本高達45%,魏橋集團的自建電廠在成本上有優勢,于是開始布局氧化鋁項目,并逐步進入高精鋁板帶箔等領域,至今已建立起了一個“鋁產品王國”,中國宏橋還一度被稱為“世界鋁王”。
2019年張士平去世,其子張波接棒出任魏橋集團董事長。在魏橋集團現有業務的基礎上,張波開始尋找更多的鋁材使用場景。由此,他“盯上”了新能源汽車。
張波先是進行了汽車輕量化布局,例如,2019年9月,魏橋宣布,濱州市雙招雙引重點建設工程集中開工儀式舉行,其中就包括濱州鋁基輕量化結構件高端制造基地項目,總投資17億元。2021年2月,魏橋集團與福田汽車達成全方位戰略合作,宣布已完成開發新能源全鋁小VAN車型、全鋁貨箱、全鋁車架、全鋁后防撞等項目,陸續批量上市。
此外,2023年1月,魏橋集團旗下的魏橋國科買下北京藍雀靈汽車科技有限公司50%的股份,控股了曾隸屬于長城汽車的領途汽車。2月,魏橋集團又通過收購青島富路71%的股權,控股了位于青島萊西的北京汽車制造廠,拿下了造車資質。9月,魏橋集團又以10億美元戰略投資了極石汽車的母公司洛軻智能,后者為石頭科技創始人昌敬下場造車所設立的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魏橋集團還投資了卡車造車新勢力DeepWay,今年9月,該公司完成7.7億元A+輪股權融資,累計融資超12億元,由魏橋集團與軟銀中國資本聯同領投,老股東啟明創投等跟投。
責任編輯 |? 陳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