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液晶之父”又帶來一個超級IPO
追趕之路并不好走。
來源/翠鳥資本
年關臨近,資本市場即將迎來一場引人矚目的收官之戰(zhàn),為這一年波譎云詭、變幻莫測的資本市場畫卷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上交所官網消息,西安奕斯偉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奕斯偉材料”)科創(chuàng)板上市申請已被上交所受理。其預估市值高達240億元,有望成為2024年度規(guī)模最大的IPO項目。此次IPO計劃募集資金49億元,主要用于西安奕斯偉硅產業(yè)基地二期項目的建設。
然而,奕斯偉材料目前的盈利狀況并不樂觀,尚未實現盈利的它,面臨著逐年擴大的巨額虧損局面。毫不夸張地說,“流血上市”一詞用于形容其當下的處境可謂再恰當不過。
追趕之路并不好走。
王東升和他的“硅片帝國”
資料顯示,奕斯偉材料專注 12 英寸電子級硅片研發(fā)、產銷,產品用于多領域多芯片類型。
一紙招股書,也讓奕斯偉材料展露出真容。
奕斯偉材料背后的關鍵人物是有著“中國液晶之父”美譽的王東升。
2019 年,時年62歲的王東升從京東方功成身退之后,毅然投身芯片領域,牽頭創(chuàng)立了奕斯偉材料,就此開啟了一段全新的征程。這一回,他如同當初在京東方一樣懷揣著宏偉壯志,決心沖破國外芯片企業(yè)的壟斷壁壘,讓中國芯片產業(yè)徹底擺脫受制于人的困境。
王東升畢業(yè)于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財務專業(yè),早年在北京電子管廠負責財務,后主導北京東方電子集團重組,帶領京東方在全球液晶面板行業(yè)稱雄,總市值超 1600 億元。2019 年卸任京東方董事長后,投身集成電路領域,加盟并重組創(chuàng)立北京奕斯偉科技集團。
在硅片業(yè)務上,12英寸硅片是市場主流,奕斯偉的產品有正片(含拋光片、外延片)和測試片。正片營收占比從 2021 年 8.59% 升至 2022 年 53.83% 并維持近半。拋光片供貨美光科技、日本鎧俠等,外延片用于邏輯芯片制造且有更先進制程產品在驗證。測試片已為全球多地晶圓廠供貨。
產能方面,奕斯偉在西安高新區(qū)擁有兩座工廠,截至2024年9月末,合并口徑產能已達到65萬片/月,占全球12英寸硅片產能約7%。
據了解,目前奕斯偉材料已形成拉晶、成型、拋光、清洗和外延五大工藝環(huán)節(jié)的核心技術體系。正片已量產應用于先進制程邏輯芯片、先進際代 DRAM 和 2XX 層 NAND Flash 制造。同時在更先進制程邏輯芯片、先進際代 DRAM 和 2YY 層 NAND Flash 等更先進制程應用的硅片正在客戶端正片驗證。
可以看到,奕斯偉材料所處的半導體科技賽道科創(chuàng)含量非常高,近年國家也在大力倡導和扶持。也正是得益于此,奕斯偉材料乘著東風不斷積蓄力量,迎來了新發(fā)展機遇。
招股書數據顯示,奕斯偉在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前三季度,分別實現收入2.08億元、10.55億元、14.74億元、14.34億元,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能。
而借由此次招股書的披露,還可以發(fā)現在奕斯偉240億元的估值背后,還站著中國創(chuàng)投歷史中極為罕見的資本力量。根據天眼查APP顯示,奕斯偉成立至今,已拿到6輪超100億元的融資,共有50余家投資機構,具體包括國家集成電路產業(yè)投資基金、IDG資本等頂尖產業(yè)資本等。
增收不增利
從面板到芯片,王東升的開拓可謂波瀾壯闊,然而奕斯偉材料的經營現狀卻著實令人比較憂慮。
招股書顯示,從2021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奕斯偉材料營收雖呈持續(xù)上揚態(tài)勢,但其凈利潤虧損額也在不斷擴增,依次為-5.21億元、-5.33億元、-6.83億元、-5.89億元,累計虧損達23.26億元。
針對虧損狀況,奕斯偉材料于招股書中闡釋,鑒于行業(yè)特性,新入場的“挑戰(zhàn)者” 通常需歷經 4 - 6 年的經營虧損期,伴隨產能逐步釋放,其營收穩(wěn)步增長,有望提前抵達盈利節(jié)點。
同時,奕斯偉材料在核心工藝研發(fā)方面持續(xù)投入,招股書表明,報告期內研發(fā)投入分別為1.03億元、1.46億元、1.71億元以及1.85億元,累計約6億元。
此外,奕斯偉材料面臨的挑戰(zhàn)也不容小覷。
首先是存貨的急劇攀升。招股書數據顯示,伴隨公司產能擴張,存貨規(guī)模大幅躍升,各期末存貨賬面余額分別為 2.04 億元、7.09 億元、11.19 億元以及 11.42 億元。細分來看,原材料與庫存商品在存貨中占比頗高。截至 2024 年 9 月末,二者合計賬面價值達 5.79 億元,占總存貨價值比例高達 50.73%。
其次,備品備件及低值易耗品占比亦較高,當期賬面價值為 2.61 億元,占比 22.81%。
在當前半導體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硅片產品庫存消化壓力與日俱增的形勢下,奕斯偉材料如何妥善處置這部分高額存貨,絕非易事,后續(xù)極有可能面臨較大的存貨跌價損失風險。
持續(xù)逆勢擴張
近年來,宏觀經濟波動與消費電子產品需求疲軟,致使全球主要晶圓廠在2023年的產能利用率跌入谷底,電子級硅片市場也受到直接沖擊。受此波及,奕斯偉材料的產能利用率同樣呈下降趨勢,2022年為81.71%,至2023年末已降至72.92%。
今年,伴隨半導體行業(yè)的回暖態(tài)勢向電子級硅片市場逐步蔓延,奕斯偉材料產能利用率快速回升至 91.07%,但仍未達飽和狀態(tài)。
令外界擔憂的是,奕斯偉材料在擴產提能方面表現得頗為激進。
截至2024年9月末,其已將第一工廠的產能從50萬片/月提升至60萬片/月以上。此次公司上市募集的49億元資金將專項用于西安奕斯偉硅產業(yè)基地二期項目建設,目標是在2026年達成50萬片/月的產能,屆時兩座工廠合計月產能可達120萬片。
在產能利用率較為充裕時,持續(xù)擴張產能有助于搶占市場先機。然而,當下半導體市場正處于深度調整階段,且自身產能利用率有待進一步提升,像奕斯偉材料這般激進的擴產舉措,已逐漸引發(fā)一系列不利的連鎖反應。
招股書顯示,近年來奕斯偉材料負債率急劇攀升,合并資產負債率從2021年的11.14% 大幅躍升至2024年9月末的49.6%。從2023年到2024 年三季度末,總負債由62.74億元增至85.13億元。其中,長期借款在9個月內激增23.49億元,達到60.83億元,增幅高達62.91%。
從CRT顯像管時期的艱難起步,到京東方引領中國液晶面板產業(yè)登上全球第一的寶座;從曾經硅片高度依賴進口的困境,到奕斯偉材料力求實現自主突破,中國科技產業(yè)的進階之路迫切需要先驅者挺身而出,勇挑攻堅重擔。
這條追趕之路布滿荊棘,充滿艱辛,現在,奕斯偉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fā)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fā)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