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輝挖前東家“墻角”,杰理科技IPO前被前高管告了
“挖墻腳”式創業,實控人與前東家對簿公堂
來源/瑞財經? 作者/李姍姍
三十年前,年輕的王藝輝孤身一人從四川來到廣東珠海打拼,工作上的出色表現,令她在三年時間里便坐上了行政部總監的位子。
2003年8月,33歲的王藝輝入職珠海一家芯片商建榮集成電路科技(珠海)有限公司(下稱“珠海建榮”),當上了該公司副總裁,工作七年后離職創業,創辦了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杰理科技”)。
王藝輝離職時,還帶走了前東家數十名員工,其中包含多位核心技術人員。這樣的經歷為杰理科技日后的IPO受阻埋下了伏筆。
自2017年以來,杰理科技一直尋求資本化,已累計啟動了四次上市計劃,而前三次沖擊A股均因各式各樣的突發狀況鎩羽而歸。在蟄伏了長達兩年零四個月后,杰理科技趕在2025年前被北交所正式受理。
而此次IPO前夕,杰理科技被前董秘兼財務總監告上了法庭。這是繼首次申報IPO時與珠海建榮對簿公堂后,杰理科技IPO再次蒙上被告的陰影,四闖資本市場的杰理科技能成功尚且是個未知數。
據招股書,杰理科技此次擬募集資金10.8億元,將用于智能無線音頻技術升級及產業化項目、智能穿戴芯片升級及產業化項目、AIoT邊緣計算芯片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據統計,杰理科技系北交所年內受理IPO中,擬募集資金最高的企業。
“挖墻腳”式創業,實控人與前東家對簿公堂
杰理科技的前身杰理有限成立于2010年8月,注冊資本為10萬元,成立時由許大鵬全資持股。
看似簡單的持股背后,實則暗藏玄機。
實際上,許大鵬所擁有的股份為代替王藝輝持有。據披露,在王藝輝決定在集成電路行業創業前,曾在集成電路行業工作,為避免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及確保公司業務的順利開展,故委托朋友許大鵬代持股權。
公司成立一年后,2011年8月,王藝輝為進一步落實公司創業團隊持股,安排許大鵬將其代為持有的杰理科技股權全部轉讓給珠海高齊,雙方之間的股權代持關系就此解除。
盡管代持關系得以解除,但股權高度集中的問題一直環繞著杰理科技。
截至2024年6月末,杰理科技實際控制人為王藝輝、胡向軍、張啟明及其兄弟張錦華。四人合計直接持有并控制公司17.54%的股份及表決權,并通過珠海高齊間接持有公司43.73%的股份并控制公司63.01%的表決權,總計控制公司80.55%的表決權。?
2022年-2024年上半年,杰理科技分別進行現金分紅9962.55萬元、19997.75萬元、9998.88萬元,合計約4億元。按照持股比例計算,約2.45億元現金分紅落入四位實控人的口袋。
據招股書介紹,王藝輝、張啟明、張錦華、胡向軍系共同創業伙伴,在公司發展過程中分別負責不同的業務板塊。其中,王藝輝擔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主要負責采購、銷售和綜合行政;張啟明作為董事、副總經理及技術研究與發展中心總經理,負責芯片設計研發;張錦華則擔任公司技術研究與發展中心總監,負責芯片邏輯設計;胡向軍作為董事、董秘、副總經理及系統研發中心總經理,負責芯片應用設計研發和資本運作事務。?
值得一提的是,四人在創立杰理科技前,均曾在珠海建榮任職,并擔任該公司高管職務,2010年8月-9月,四人陸續從建榮集成離職,加入杰理科技。
資料顯示,珠海建榮成立于2003年, 由美國硅谷回國的優秀企業家和工程師創辦,是一家設計與銷售自主知識產權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產品應用于媒體播放器、移動存儲、信息安全、無線多媒體、網絡通信及家用電器等領域。
除了四位實控人以外,杰理科技還有眾多其他核心高管成員來自珠海建榮。其中,包括董事、首席技術官、技術研究與發展中心副總經理羅廣君;監事會主席、技術研究與發展中心副總經理黃海濤;監事、系統研發中心總經理鄧玉林;人職工代表監事、運營中心部門經理付瓊。
不僅如此,據此前問詢函披露,截至2021年末,杰理科技共有404名員工,其中33名員工曾來自珠海建榮及其關聯方,包括5名核心技術人員。?
這種“挖墻腳”式的創業背景以及大規模的人員流動,無疑觸動了前東家珠海建榮的利益底線。于是,珠海建榮將杰理科技告上了法庭。
2012年-2017年,珠海建榮及其子公司發起了長達五年的三次訴訟,以侵犯商業秘密、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侵權等為由,欲追究杰理科技實控人王藝輝等人刑事和民事責任,訴訟金額從5萬元到800萬元不等。
目前,珠海建榮雖已撤訴,但雙方尚未達成和解,若一旦糾紛再次爆發,將成為杰理科技IPO路上的一顆可能隨時一觸即發的“暗雷”。
IPO一波三折,戰投套現離場
事實證明,杰理科技實控人與前東家的恩怨確為公司資本化路上的絆腳石。不僅如此,七年時間以來,杰理科技尋求IPO之路亦因各種各樣的狀況而一波三折。
2017年3月,杰理科技擬登陸上交所主板,擬募集資金11億元,保薦機構為中信建投。
而杰理科技首次沖擊IPO便因實控人前東家的舉報事件和業績問題,最終不歡而散,于2018年3月終止了審核。
同年11月,杰理科技再次申報上交所主板,擬募資金額減半至5.87億元。而在該次上市審核期間,杰理科技被證監會抽中現場檢查,并由此牽扯出一系列稽查懲處,后于2019年9月2日撤回了申請材料。
據悉,2019年底,杰理科技被送交稽查,次年1月,證監會給杰理科技出具了警示函監管措施公告,揭開了公司的財務內控問題。
公告顯示,經查,2015年-2016年,杰理科技使用個人銀行賬戶收支貨款,其中2015年體外收取銷售貨款7084萬元、體外支付采購貨款6999萬元;2016年體外收取銷售貨款1330萬元、體外支付采購貨款1126萬元;2014年-2018年,該個人銀行賬戶向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關聯方轉出資金373.27萬元。
在證監會公布的上述調查結果中稱,相關行為違反《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第四條、第十七條、第二十三條的規定,構成《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第五十五條規定所述行為,對杰理科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二次闖關失利后,杰理科技養精蓄銳,開啟成立十年來首次引入外部投資者。
2020年12月,義烏華芯、日照中融、宇信金、深圳展想、蘇州元禾以22.22元/股的價格認繳新股1057.5萬股,合計增資2.35億元;次年3月,小米科技、上海華虹以同樣的價格向杰理科技注資2.8億元,公司投后估值達到85.14億元。
外部機構股東的入股,尤其是小米集團和國資上海華虹的加持,給了杰理科技接連受挫后繼續向資本市場發起沖擊的底氣。于是,在增資擴股后不足一年時間,2021年9月,杰理科技再度遞表,并選擇改道深交所創業板,募集資金提高至25億元,其中11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然而,在經歷三輪審核問詢后,杰理科技IPO再次戛然而止,于2022年8月終止審核。
終止次月,一份來自深交所的文件揭開了杰理科技第三次IPO失利的謎底。
據《深交所創業板注冊制發行上市審核動態》(2022年第8期),在現場督導中,杰理科技有前次申報被開展現場檢查,發現通過使用員工個人銀行賬戶大額收取、支付貨款,而本次申報發現仍存在前述情形,但未能就資金往來情況提供充分證據和合理解釋。
第三次IPO失敗后,杰理科技多位投資者套現離場。2023年4月,日照中融和宇信金分別將所持公司427.5萬股股份和180萬股股份轉讓給南海盈天,轉讓對價分別為1.07億元和4,500萬元,股權轉讓價格為25元/股,對應公司估值99.99億元。
此次遞表前,小米科技持有公司2.7%股權,為最大外部機構股東;南海盈天持股1.52%;義務華芯、上海華虹、深圳展想均持股0.45%;蘇州元禾持股0.23%。
被失聯的前高管推上被告席
三次IPO均無功而返的杰理科技,除了遭到戰投的拋棄,還被前任財務總監兼董事會秘書李翰韜推上了被告席。
2024年3月,一紙來自珠海市香洲區人民法院的訴訟書將杰理科技訴至公堂。原告正是李翰韜,其要求法院判令杰理科技向其支付2022年度分紅款、逾期付款利息5.51萬元、律師費10萬元并由公司承擔訴訟費用。
事情的起因為,2023年7月,杰理科技決定對2022年度利潤進行現金分紅,但李翰韜作為股東之一并未收到該筆分紅款。
對此,杰理科技解釋稱,自2022年11月至今,公司就股東大會、分紅款項發放、申請掛牌等事項通過多種渠道嘗試聯系李翰韜,但未能取得有效聯系。
直到2024年1月25日,李翰韜突然委托廣東維邦律師事務所向杰理科技發出律師函,要求公司支付分紅款項以及相關的利息、律師費。
在接到李翰韜的律師函后,同月29日,杰理科技發出復函,要求李翰韜在收到《律師函》后與北京國楓律師事務所聯系,并攜帶身份證明、銀行卡及相關資料,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及公司章程的規定行使股東權利、履行股東義務。
然而,李翰韜在收到《律師函》后仍未與公司進行聯系,直到兩個月后,一紙訴狀直接遞至法院。
2024年6月20日,珠海市香洲區人民法院作出判決,要求杰理科技向李翰韜支付利潤191.62萬元及利息,次月,杰理科技予以支付相應款項。
據此前招股書,李翰韜于2016年便進入杰理科技任職,擔任公司財務總監兼董秘,成為曾經深度參與公司財務和上市籌備工作的關鍵人物。
2022年8月,杰理科技沖擊深交所失敗后,李翰韜于同年9月便迅速離職,杰理科技給出的理由為,前次IPO申報撤回后,由于雙方存在分歧,遂與李翰韜解除勞動關系。此后,由董事長王藝輝代為履行董秘職責,并聘任李紅巖為新財務總監。
李翰韜離職前,持有杰理科技480.05萬股股份,持股比例為1.2%。
約95%收入來自深圳地區,上海國資兼任股東與第一大供應商
杰理科技是一家專注于系統級芯片(SoC)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主要面向藍牙音視頻、智能穿戴、智能物聯終端等領域,為全球市場提供高規格、高靈活性與高集成度的芯片產品。
2016年下半年以來,隨著蘋果AirPods的面世,藍牙耳機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但昂貴的價格令許多消費者望而卻步。緊隨其后,深圳華強北誕生了第一批高仿AirPods,這些高性價比的山寨耳機被統稱為“白牌耳機”。
杰理科技即為這些白牌耳機背后的芯片供貨商。
2021年-2024年上半年,杰理科技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4.61億元、22.67億元、29.31億元及14.39億元;取得凈利潤分別為5.43億元、3.36億元、6.23億元及3.8億元。
從收入地區來看,公司絕大部分收入來自于深圳地區。報告期內,在深圳地區的主營業務收入占比分別為96.80%、96.92%、95.62%及92.95%,業務區域集中度較高。
杰理科技稱,深圳地區電子產業發達,芯片需求量較大,公司深圳地區銷售占比較高具有合理性。
從收入結構來看,藍牙耳機芯片貢獻了營收的半壁江山。報告期內,公司藍牙耳機芯片銷售收入分別為10.49億元、12.46億元、16億元和6.94億元,各期占比分別為42.62%、55.00%、54.59%和?48.24%。?其次為藍牙音箱芯片,收入占比25%左右。
2021年-2024年上半年,杰理科技主要銷售產品單價均呈逐年下滑趨勢。其中,主銷的藍牙耳機芯片、藍牙音響芯片及智能物聯終端芯片的銷售單價,在三年半時間內分別下滑了6.98%、22.22%、35.77%。
不過,公司毛利率則在波動中增長,報告期各期分別為30.94%、28.35%、33.1%及37.89%。
據招股書,杰理科技的業務采用Fabless模式,公司專注于集成電路的研發、設計和銷售,芯片制造則主要委托華虹集團,封裝測試主要委托華天科技和米飛泰克完成。
2021年-2024年上半年,杰理科技向前五大供應商采購金額分別為19.36億元、13.71億元、18.17億元及11.18億元,占比分別為86.33%、89.54%、92.61%及92.48%。
其中,華虹集團不僅是公司股東之一,通過上海華虹持股0.45%,還兼任公司第一大供應商之位。報告期內,杰理科技向華虹集團的采購金額占總采購額的比例分別達60.91%、58.5%、62.94%及66.69%。
資料顯示,華虹集團是擁有先進芯片制造主流工藝技術的國有集成電路制造產業集團。旗下業務包括集成電路研發制造、電子元器件分銷、智能化系統應用等板塊。
附:杰理科技上市發行有關中介機構清單
保薦機構: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會計師事務所:容誠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律師事務所:北京國楓律師事務所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