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億入主天邁科技,資本大佬鄺子平開啟創投資產整合“新模式”?
在并購基金愈發受到矚目的當下,市場化VC機構也開始探索參與并購市場的新路徑。近日,老牌雙幣VC機構啟明創投的創始主管合伙人鄺子平旗下的啟瀚創投計劃通過設立并購基金的方式入主天邁科技。此舉或表明鄺子平有意將天邁科技打造為產業平臺,以發揮產業協同效應。同時,這一策略或有助于鄺子平利用A股資本平臺,盤活存量資產,解決部分項目的退出難題。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1月7日,天邁科技股票復牌后股價飆升19.99%,收于每股36.37元,公司總市值也隨之攀升至24.75億元。
此前一晚,天邁科技發布公告披露,公司控股股東與蘇州工業園區啟瀚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啟瀚創投”)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
若權益變動成功落地,天邁科技的控股股東將變更為啟瀚創投設立的并購基金——啟明基金,而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也將隨之變更為啟明創投的創始主管合伙人鄺子平。
據了解,鄺子平是業內知名老牌雙幣VC機構啟明創投的合伙人。自2006年成立以來,啟明創投已管理了多只美元和人民幣基金,累計募集管理資產總額高達95億美元。其投資組合涵蓋了眾多知名企業,包括小米集團、美團、嗶哩嗶哩、知乎等。
鄺子平的此番入主或為天邁科技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同時,此次收購也是自“924”新規出臺以來,VC機構首次通過設立并購基金的方式收購上市公司的控股權,或有望激發更多市場化VC機構參與到并購市場中。
鄺子平成天邁科技新主
知名VC機構啟明創投的創始主管合伙人鄺子平首次通過設立并購基金的方式收購上市公司控股權。
1月6日,天邁科技發布公告表示,公司控股股東郭建國先生及其一致行動人郭田甜女士、海南大成瑞信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與啟瀚創投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
根據協議顯示,啟瀚創投作為普通合伙人暨執行事務合伙人擬設立的并購基金——啟明基金擬協議收購轉讓方持有的合計1775.67萬股天邁科技股份,占上市公司股份總數的26.10%。經各方協商同意,本次股份轉讓中針對標的股份的轉讓總價為人民幣4.52億元。
若本次股份轉讓實施完成后,天邁科技控股股東將由郭建國變更為啟明基金,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將由郭建國、田淑芬夫婦變更為鄺子平。
據了解,啟瀚創投背后站著的是鄺子平,而鄺子平是業內知名老牌雙幣VC機構啟明創投的創始主管合伙人。
公開資料顯示,天邁科技是一家智能公共交通領域的高科技企業,主要產品包括智能公交調度系統、遠程監控系統、智能公交收銀系統、充電運營管理系統,為城市公交運營、管理及服務提供物聯網技術的綜合解決方案。
目前,天邁科技業務范圍覆蓋全國400多個城市、700余家交通運輸企業和行業管理部門,全國省會城市、直轄市的覆蓋率達到了76%,其在智能公交相關領域的規模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多年前,啟明創投團隊就開始研究智能駕駛,并開始關注這個方向的初創企業。據CVSource投中數據統計,在汽車交通領域,啟明創投也出手了30多次。包括自動駕駛公司文遠知行、邁馳智行,新能源整車制造商深向科技、洛軻智能等公司背后都有它的身影。
以啟明創投大力支持的文遠知行為例,作為全球“通用自動駕駛第一股”,文遠知行旗下產品矩陣中自動駕駛小巴占據重要位置。不僅是全球首款前裝量產自動駕駛小巴,同時也在廣州、北京、無錫、珠海、南京、新加坡、阿布扎比等海內外近30個城市開展路測和運營。
不過,文遠知行自動駕駛小巴的銷量并不樂觀,2021年至2023年分別為38臺、90臺和19臺,三年累計銷售147臺。2024年上半年,文遠知行自動駕駛小巴的銷量僅為9臺。
此外,天邁科技當前也陷入虧損境地。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公司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726.75萬元、-851.05萬元和-5007.37萬元。今年前三季度,天邁科技歸母凈利潤為-5287.19萬元,同比下降6.58%。
在此背景下,鄺子平入主天邁科技或有利于以產業為引導,幫助上市公司做大做強。據了解,鄺子平在前不久的一次活動中,恰好談到了并購。他表示創投機構要“體面的收購兼并”,將“被收購方體面融入到新的大家庭里面”。
啟明創投的“新嘗試”
作為老牌雙幣VC,啟明創投成立于2006年,并于2010年完成第一期人民幣基金的募集,迄今為止,其人民幣基金的“募投管退”已經走過了14年時間。
目前,啟明創投已投資超580家企業,其中,很多已經成長為各自領域中最具影響力的公司。包括小米集團、美團、嗶哩嗶哩、知乎、石頭科技、甘李藥業、優必選、文遠知行等企業。
與此同時,啟明創投的投資規模也迅速擴大。2023年,啟明創投的第七期人民幣基金總規模高達65億元,一度創下國內一級市場人民幣基金募集金額新高。截至當前,啟明創投旗下共管理11只美元基金、7只人民幣基金,管理資本總量達9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逾690億元。
雖然資金“彈藥”充足,但啟明創投的投資節奏還是相對謹慎。據企查查數據顯示,2024年啟明創投的對外投資事件共有42起,而2023年則為46起,2022年則為61起,2021年則為74起。
事實上,啟明創投減少投資只是創投行業的一個縮影。據清科研究中心今年8月發布的《2024年上半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投資方面,今年上半年案例數共3033起,同比下滑37.6%。
除了投資節奏放緩外,啟明創投等VC機構的退出渠道也承受一定壓力。
當前,IPO融資收緊是2024年的主基調。數據顯示,全年僅新增受理77家IPO,較2023年全年受理696家數量減少了近90%。其中,上交所和深交所2024年全年受理IPO家數均為個位數,分別為8家、3家。
此外,據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退出數量同比下降63.5%。共發生746筆退出案例,同比下降63.5%。
與此同時,投資標的出現一些風險也影響了啟明創投的退出。
2019年,啟明創投一路扶持的啟明醫療在港上市。2023年5月8日,啟明醫療發布一則公告,提到在2021年6月到2023年1月,高管訾振軍、曾敏先后24次從公司獲得低息、無擔保貸款,總額高達12億元。因管理層未經授權借貸資金一事,啟明醫療從2023年11月23日開始停牌至今。
在此背景下,啟明創投將目光瞄向并購。據鄺子平表示“2023年11月,啟明創投就已經加強了對收購兼并端的資源配置。我們當時的想法是,第一,通過收購兼并,能夠讓我們的投資企業更快實現退出,給我們的LP帶來現金回報。”
去年年初,國產醫療器械龍頭邁瑞醫療計劃使用66.5億元自有資金收購科創板上市醫療器械公司惠泰醫療的控制權,而被收購股權部分來自啟明創投。
據了解,啟明創投通過蘇州工業園區啟華三期投資中心(有限合伙)、蘇州工業園區啟明融科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蘇州啟明融盈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及QM33 LIMITED,持有惠泰醫療8.09%的股份。
根據公告,本次收購將按照每股471.12元的價格完成,據此計算,啟明創投退出金額將達到約15.75億元。以持股2.32%的蘇州工業園區啟華三期投資中心(有限合伙)為例,其投資成本僅為6884.90萬元,而收益達4.51億元。
并購基金站上“C位”
今年以來,整個資本市場對并購基金的關注度顯著提升。
為了有效疏通“募投管退”各環節的障礙,9月24日晚間,證監會發布了《關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市場改革的意見》。該意見不僅明確表態支持跨界并購及允許并購未盈利資產,還提出了提高監管包容性和交易效率的措施。
自“并購六條”政策出臺后,國資設立并購基金的步伐顯著加快。例如,湖南高新創投集團發起的湖南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已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完成備案;同時,北京亦莊與康橋資本合作設立的康橋醫療健康并購投資基金也正式成立,總規模高達30億元。
在此期間,不少國資背景的企業成功獲得了上市公司的控股權。例如,池州國資旗下的池州投科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正在籌劃收購寶利國際的控股權,而合肥國資旗下的合肥市創新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則已收購文一科技的控股權。
據證券時報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央企和地方國企的平均并購金額分別達到268.26億元和136.7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29%和170%,遠超過去十年的均值。
除了國資的積極參與,眾多上市公司也紛紛設立或計劃設立產業并購基金。統計數據顯示,僅9月以來,就有19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擬參與設立新的產業并購基金。此外,大批A股上市公司已經踏上了并購重組的道路。例如,光智科技計劃收購先導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權,雙成藥業則擬收購寧波奧拉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份。
據Choice數據顯示,2024年已有超過200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并購重組計劃,其中僅9月以來,發布重組計劃的公司數量就超過了120家。
與之相比,近年來,市場化VC機構控股上市公司的案例仍較為罕見。若本次啟明基金順利控股天邁科技,無疑將為市場化VC機構的并購基金領域開辟一條全新的路徑,有望激發更多市場化VC機構參與并購市場。
責任編輯 | 陳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