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藍思科技擬赴港“撈金”,前女首富周群飛開啟資本新局
A股上市公司的赴港隊伍,再添一位大將。近日,全球消費電子隱形冠軍藍思科技正式啟動港股上市計劃,劍指全球化產能擴張與AI機器人、智能汽車等新賽道布局。作為藍思科技背后的女人,玻璃女王周群飛將借此開啟新的資本棋局。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市值近1300億的消費電子巨頭藍思科技,欲登港交所融資。
3月12日,藍思科技召開了第五屆董事會第二次會議和第五屆監事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公司發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的議案》及《關于聘請H股發行及上市審計機構的議案》等相關議案。
根據藍思科技發布的公告內容,公司擬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股票,并申請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此次募集資金將用于全球化產能布局、智能制造升級、新興領域拓展及補充營運資金。
事實上,近些年來在公司創始人周群飛的帶領下,藍思科技不斷推動全球化和多元化布局,然而不斷謀求多條增長曲線之際,藍思科技仍有著隱憂。
擬赴港“撈金”
政策暖風之下,越來越多的A股上市公司謀求赴港上市,藍思科技便是其中之一。
近日,消費電子與智能汽車領域龍頭企業藍思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正式啟動赴港上市進程,擬發行不超過總股本的7%的H股股份。不過對于赴港上市,資本市場選擇了用腳投票,今日股價跌超8%。
公開資料顯示,主營業務為智能手機與電腦、新能源汽車與智能座艙、智能頭顯與智能穿戴等智能終端的結構件、模組及整機組裝。公司主要產品有智能手機與電腦類、新能源汽車及智能座艙類、智能頭顯與智能穿戴類、其他智能終端類。
對于此次赴港上市的目的,藍思科技表示,此舉是為了進一步推進全球化戰略布局,提升國際品牌形象,增強綜合競爭力。
事實也確實如此,藍思科技對全球化布局一直頗為重視。早在2017年。藍思科技就曾買下越南勝華名下的土地租賃權、廠房所有權及廠房內機器設備投資成立越南藍思,并于2018年正式開始大批量投產,經營范圍包括電子零件的制造、加工。
2019年7月,藍思國際對越南藍思新增1.5億美元投資,并投入全新的自動化檢測設備和行業內先進的各類生產設備。據悉,藍思科技長期為蘋果產品供應玻璃觸摸屏。
2024年,藍思科技更是啟動了越南二園項目,該項目的建筑面積達31.4萬平方米,配備高度智能化產線,服務蘋果、特斯拉等高端客戶需求,其主要產品包括消費電子和智能汽車零組件,以及為下游客戶提供就近配套服務。此外,藍思科技還在墨西哥投資了汽車項目。
對于藍思科技來說,全球化布局不僅是產能轉移,更是技術生態的延伸。藍思科技依托H股募資強化“研發前移”,在北美、德國、日韓設立技術服務中心,形成24小時不間斷的全球研發協作體系。
事實上,藍思科技的國外銷售收入占比一直頗高。2022年、2023年,來自國外的銷售收入分別為382.66億元、368.07億元,占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1.94%、67.55%。
同時,藍思科技的客戶包括眾多海外巨頭,如蘋果、三星、谷歌、Meta、特斯拉、寶馬、奔馳、大眾等。藍思科技也曾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在海外設立研發生產基地、分支機構,能夠快速響應和更好地滿足客戶的研發、生產、服務等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5年初以來,已有超10家A股公司首次公告赴港上市計劃,包括三一重工、和輝光電、南華期貨、先導智能、紫光股份、晶澳科技等眾多公司。
其背后的原因或得益于中國科技資產價值重估后,國際投資者對相關資產的認可度不斷提高,此時有條件的選擇選擇港股上市,無疑能夠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
多元化布局下的隱憂
藍思科技此次赴港上市除了其全球化布局外,或許也有著為其多元化戰略鋪路的想法。
依托垂直整合的全產業鏈優勢,藍思科技在機器人、AI眼鏡、新能源車等前沿賽道均有布局,更是和智元機器人、靈伴科技等頭部企業建立深度戰略合作關系,形成“傳統智能終端+新興科技領域”的雙輪驅動格局。
具體來看,2025年1月,公司向智元機器人批量交付人形機器人整機產品;2月,公司又與靈伴科技達成戰略合作,計劃在長沙量產Rokid AI眼鏡,預計為2025年全球AI眼鏡爆發式出貨(400萬-1200萬臺)提供核心支撐。
事實上,藍思科技早在2016年便布局智能機器人領域,藍思科技中國區總裁、董秘江南表示,目前公司已攻克關節模組、靈巧手等核心部件技術,并與頭部企業合作推動人形機器人向家庭服務、醫療養老等場景延伸。
新能源車方向,藍思科技已與30余家國內外新能源及豪華汽車品牌建立合作,形成覆蓋傳統車企與新勢力的生態網。具體來看,藍思科技是特斯拉全球一級核心供應商,提供智能控制屏、B柱等關鍵部件;與寶馬、奔馳、保時捷合作車載中控屏及儀表盤組件;切入比亞迪供應鏈供應車載電子玻璃,為蔚來、理想、小米汽車提供智能座艙屏幕及結構件。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2024年上半年,藍思科技智能汽車及智能座艙類產品的營收小幅上升至27.16億,但是其貢獻的利潤卻由2023年同期的4.97億,大幅下降至2.64億,毛利率由21.79%,下降至9.7%。
盡管藍思科技不斷加大多元化布局的力度,但目前來看,藍思科技的經營狀況依舊和蘋果高度關聯。從最近的年報數據看,2023年來自蘋果的銷售額高達315.12億,營收占比達到了57.83%,而第二、第三大客戶的營收占比分別為15.55%和3.63%。
此外,相較于2023年末,2024年上半年藍思科技的智能手機及電腦類產品的營收占比小幅上升至83.21%。
對于藍思科技來說,改善過度依賴蘋果的現狀,開啟多元化布局相當有必要。因為,為滿足蘋果定制化需求,果鏈企業需持續投入固定資產,藍思科技也不例外。
從數據來看,截至2024年上半年,藍思科技的固定資產規模達到了358.31億,占到公司總資產的48.48%,并且固定資產的規模仍呈不斷擴大的趨勢。重資產模式下,若被踢出供應鏈,藍思科技無疑將面臨巨額資產減值風險。
蘋果背后的女人
無論是藍思科技和蘋果結緣,還是當下的多元化戰略,都離不開“玻璃女王”周群飛的布局。
周群飛的故事堪稱中國商界的“逆襲神話”。1970年周群飛出生于湖南湘鄉的貧困山村,5歲喪母,父親因意外雙目失明,家庭重擔早早壓在她稚嫩的肩頭。15歲時,周群飛輟學隨親戚南下深圳打工,進入澳亞光學工廠切割手表玻璃。
彼時,即便白天需要工作16小時,但周群飛擠出晚上的休息時間在大學旁聽課程,自學會計、電腦和報關等技能。
命運的轉折始于1993年,周群飛抵押全部家當,與家人租下民房創立恒生玻璃表面廠。初期為鐘表加工玻璃,但利潤微薄。直到2003年摩托羅拉推出翻蓋手機V3時,她敏銳抓住機遇,三天三夜攻關離子交換技術,成功研發出抗摔防刮的玻璃屏幕,突破行業跌落測試標準,贏得首筆手機訂單。
2007年,周群飛更是直接“拿下”蘋果,藍思科技徹底進入發展快車道。這一年,多點觸控技術進入應用領域,蘋果希望通過應用多點觸控技術,對智能手機行業形成巨大的沖擊,甚至改寫智能手機的行業規則。然而,此前與蘋果一直有合作的日本、臺灣代工廠商都束手無策。
此時,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專利、設備和技術的藍思科技站了出來。經過多方介紹,蘋果找到了藍思科技,最終藍思科技滿足了蘋果的嚴苛標準,自此便和蘋果達成長期合作。從第一代iPhone到最新的iPhone8、iPhoneX等一系列產品,蘋果一直使用藍思科技的手機玻璃屏。
之后,藍思科技伴隨智能手機浪潮崛起,2015年上市首日市值突破300億,周群飛以500億身家登頂中國女首富。近年來,藍思科技更是在其帶領下,不斷布局新能源汽車玻璃與智能座艙,打入特斯拉、寶馬等供應鏈。
對于周群飛來說,此次赴港計劃若能順利進行,無疑有利于其下一步布局。
責任編輯丨陳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