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資產置換“吃下”電投產融25%股權,中國人壽“躺賺”73億
無需現金支付,中國人壽憑借資產置換“拿下”電投產融25.054%股權,一舉實現72.86億元投資收益,投資回報率達91.08%。如果本次交易順利完成,中國人壽在A股和H股市場中的舉牌上市公司數量將增加到6家,其權益類資產的賬面價值也將上升至1.35萬億元。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保險行業“老大哥”中國人壽再度擴大股權版圖。
3月18日,中國人壽發布《關于舉牌電投產融股票的信息披露公告》。公告顯示,中國人壽及一致行動人將舉牌A股上市公司電投產融,預計持有該公司股份43.31億股,占權益變動后總股本的25.054%。
據了解,此次舉牌較為特殊,起因是電投產融擬通過資產置換和發行股份方式,購買國電投核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電投核能”)100%股權。中國人壽作為電投核能第二大股東,以其持有的電投核能26.76%股權作為對價認購電投產融增發的股份。因此,中國人壽無需支付資金即可獲得電投產融25.054%的股權。
這筆交易也將讓中國人壽獲得不菲的投資收益。據電投產融公布的交易草案顯示,中國人壽于2018年11月30日以80億元保險責任準備金入股電投核能,持股26.76%。而按照電投產融買入價計算,中國人壽股權價值將達152.86億元,較入股價80億元實現72.86億元的投資收益,增幅達91.08%。
從中國人壽披露的數據來看,近年來其持續加碼權益類資產配置。2023年末,中國人壽權益類金融資產規模為10987.76億元,而本次交易完成后,其權益類資產賬面余額將上升至13536.91億元,增長2549.15億元。
“被動”舉牌電投產融
近日,中國人壽發布公告,宣布參與認購電投產融的增發股份,并因此舉牌電投產融。
在權益變動前,中國人壽及其一致行動人國壽資產合計持有電投產融45.57萬股股份,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0.00814%。權益變動后,預計中國人壽及其一致行動人將合計持有電投產融43.31億股股份,占變動后公司總股本的25.054%。
此次舉牌源于電投產融的資產重組。去年10月,電投產融宣布收購電投核能100%股權。根據披露的計劃,電投產融擬以其持有的國家電投集團資本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資本控股”)100%股權,與電投核能股權進行置換。
公告顯示,資本控股直接持有百瑞信托有限責任公司50.24%股權、國家電投集團保險經紀有限公司100%股權、中電投先融期貨股份有限公司44.20%股權等資產。經評估,資本控股100%股權的評估價值為151.08億元,而擬置入的電投核能100%股權評估價值為571.23億元,兩者差額達420.15億元。
為填補這一差額,電投產融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向交易對方購買資產。
按照每股3.53元的發行價格計算,電投產融本次發行股份數量總計119.02億股,占發行后公司總股本的68.86%。其中,中國人壽作為第二大股東,持有電投核能26.76%股權。通過此次交易,中國人壽無需實際支出便獲得了電投產融25.054%的股份。
從數據來看,這筆交易將為中國人壽帶來可觀的投資收益。根據電投產融公布的交易草案,中國人壽于2018年11月30日以80億元保險責任準備金入股電投核能,持有其26.76%的股權。
按照電投產融本次發行價3.53元/股計算,中國人壽通過此次交易擬獲得的上市公司股票對應金額為152.86億元。與最初的入股價80億元相比,中國人壽實現了72.86億元的投資收益,投資回報率高達91.08%。
據了解,電投核能是國電投集團實施核電投資、建設、運營及股權管理的子公司,是繼中核集團和中廣核集團外,國內第三張核電運營牌照擁有者,也是五大發電集團中唯一擁有核電運營資質的發電商。
因此,本次重組完成后,A股市場上,電投產融將是繼中國廣核、中國核電之后第三家核電公司。
此外,并入電投核能也將提升電投產融的凈利潤水平,而作為中國人壽長期股權投資標的之一,電投產融盈利能力的提升,也將增厚中國人壽的投資收益。
據草案數據顯示,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前三季度,電投核能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9.47億元、35.63億元、27.82億元。相比之下,電投產融置出的資本控股同期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0.58億元、9.07億元、3.88億元。
一二級市場齊頭并進
近年來,中國人壽正不斷加大資本市場的布局。
從其披露的財報數據可知,2023年末,中國人壽權益類金融資產規模為10987.76億元,約占總資產的19.37%。待本次交易完成,其權益類資產賬面余額將攀升至13536.91億元,約占2024年三季度末總資產的21.96%。
二級市場上,中國人壽攜手新華保險共同設立的鴻鵠志遠(上海)私募投資基金有限公司(下稱“鴻鵠基金”),于今年年初順利完成首期500億元的投資,并且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已批準中國人壽啟動第二期項目。
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鴻鵠基金持有伊利股份1.1938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88%;同時,鴻鵠基金在三季度新晉為陜西煤業的第十大流通股股東,持有7016.23萬股,占流通A股比例為0.72%。
此外,中國人壽不僅位列多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還多次舉牌上市公司。除電投產融外,中國人壽還持有萬達信息20.34%股權、遠洋集團26.35%股權、京能電力10.92%股權、中國聯通10.03%股權以及港股公司康健國際醫療26.35%股權。若本次交易順利收官,中國人壽在A股和H股市場舉牌的公司將達6家。
除了在二級市場“撒錢”外,中國人壽還在一級市場頻頻出手。
去年12月23日,中國人壽作為受托人,運用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及三方機構委托資金參與“鞍鋼集團增資引戰項目”,該項目落地總規模約105億元。據悉,此項目資金主要投向鞍鋼集團的核心子公司本溪鋼鐵和攀鋼礦業。中國人壽稱,百億資金注入鞍鋼集團,有利于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助力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
同月,中國人壽控股子公司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國壽資產”)發起設立“中國人壽-北京科創股權投資計劃”,規模50億元,以S份額方式投資北京市科技創新基金。此前,國壽資產曾發行“中國人壽-滬發1號股權投資計劃”,投資118億元,通過S份額方式投資上海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
業績依賴投資收益
受資本市場“走牛”影響,持續加倉權益資產的中國人壽凈利潤出現大幅提升。
根據中國人壽發布的業績預告,在中國企業會計準則下,2024年度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在1023.68億元至1126.05億元之間,相比2023年同期增加了約511.84億元到614.21億元,同比增長大約100%至120%。
對于利潤增長的原因,中國人壽解釋為公司不斷優化權益投資結構。2024年股票市場在低位震蕩后迅速反彈,使得公司的總投資收益同比大幅上升。具體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個季度,中國人壽實現總投資收益達到2614.19億元,同比增長了152.4%。
然而,隨著保險公司開始采用新的行業會計準則,更多的金融資產將被歸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這導致了利潤表的不確定性增加。因此,對于那些在股票市場上配置比例較高的保險公司而言,未來市場仍存在不小的回調風險。
從長期來看,中國人壽的凈利潤較為依賴投資收益的表現。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期間,中國人壽的投資收益分別為2418.14億元、2177.75億元、1906.27億元,增長率分別為16.51%、-9.94%、-12.47%。同期內,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09.21億元、320.82億元、211.10億元,增長率分別為1.32%、-37.00%、-34.20%。
此外,中國人壽在權益投資上也出現過“失誤”。例如,2023年末,公司總投資收益從上一年的1877.51億元降至1419.68億元,降幅達到了24.38%,總投資收益率也下降了126個基點至2.68%。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投資資產買賣價差收益”的大幅虧損,2023年該數值為-74.78億元,而2022年則是盈利275.18億元。
同時,投資端的快速擴張加速了資本金的消耗。數據表明,由于實施償二代二期,中國人壽2022年一季度末,綜合償付能力下降了14.81個百分點,核心償付能力則下降了77.31個百分點。
進入2024年后,中國人壽償付能力繼續走低。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該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11.64%,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54.58%,相較于2023年底,中國人壽的綜合償付能力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降低了6.9個百分點和3.61個百分點。
在此背景下,如何平衡收益與風險,始終是這位保險行業“老大哥”需要面對的核心問題。
責任編輯丨陳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