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擲42億“收編”南岳生物,上海萊士開啟舉債式擴張
上海萊士繼續“買買買”。3月26日晚間,公司宣布以42億元現金收購南岳生物100%股權。此次收購完成后,上海萊士的漿站總數將升至53家,但公司或將新增超30億商譽,同時公司計劃貸款不超過30億元。面對血制品行業高壁壘、漿源稀缺的現狀,這場“舉債式擴張”究竟是上海萊士迅速搶占血漿資源的“跳板”,還是商譽風險的伏筆?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中國血王”上海萊士欲再拓血漿版圖。
3月26日晚間,上海萊士公告,擬以現金收購南岳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簡稱“南岳生物”)100%股權。交易對價分為基礎對價和或有對價兩部分,最高可達42.5億元。
據悉,南岳生物是湖南省唯一擁有GMP證照的血液制品生產企業,目前其旗下在運營的單采血漿站共9家,2024年采漿量達278噸。
眾多周知,血制品行業牌照壁壘高、運營難度大,上游血漿采集又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因此,近年來行業頭部公司包括天壇生物、派林生物、博雅生物等紛紛選擇通過收并購來爭奪血漿資源、實現快速擴張,上海萊士自然也不例外。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收購上海萊士擬申請不超過30億元的并購貸款,并且交易預計會給上海萊士帶來30-34億元的商譽,而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上海萊士已有50.73億元商譽懸頂。
對于上海萊士來說,要將南岳生物收入麾下,不但將新增超30億商譽,還要背上不超過30億貸款,這會是一筆劃算的買賣嗎?
舉債收購南岳生物
為了擴充血制品版圖,上海萊士選擇舉債不超過30億收購同業。
3月26日晚間,上海萊士公告,擬以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南岳生物100%的股權。本次交易的基礎對價為42億元。若2025年南岳生物的采漿量達到305噸,上海萊士還將另外付給其實控人劉令安5000萬元。
資料顯示,南岳生物是湖南省唯一擁有GMP證照的血液制品生產企業,其生產基地的設計產能達500噸,目前旗下在運營的單采血漿站共9家,2024年采漿量達278噸。
此外,南岳生物已取得3大類8種產品20種規格的血液制品產品批準文號,可銷售人白類、靜丙類、特免類、人凝血因子Ⅷ、人凝血酶原復合物等因子類產品。
公告顯示,本次交易前,劉令安、德信生物、陳玉、肖漢族、湖南興湘南岳私募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王香英、湖南興湘隆銀高新產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分別持有南岳生物46.74%、12.91%、12.35%、12.27%、11.05%、3.71%、0.98%的股權。
其中,南岳生物實控人劉令安直接持有公司46.7393%股權,并通過德信生物間接持有12.9087%股權。此外,劉令安的妻子王香英持有南岳生物3.7146%股權。
值得一提的是,劉令安同時是A股上市公司漢森制藥實控人。若此次交易順利完成,劉令安、王香英及其旗下的德信生物將合計套現約26.61億元離場。
而湖南興湘南岳私募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湖南興湘隆銀高新產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均屬湖南國資旗下,此次交易共將獲得約5.05億元的股權轉讓價款。
作為收購方,上海萊士與南岳生物同屬血液制品行業,公司擁有44家漿站及5個血液制品生產基地,產品包括了白蛋白類、免疫球蛋白類及凝血因子類三大類。在目前A股市場上的7家血液制品公司中,上海萊士的營收規模最大,市值最高。
對于收購原因,上海萊士表示,本次交易將助力公司進一步擴展漿站資源,提升公司現有采漿量與采漿規模,完善公司在湖南省的區域布局,同時,南岳生物擁有的4項在研產品管線將豐富上海萊士的產品矩陣。
此外,上海萊士還公告,此次收購公司擬申請不超過30億元的并購貸款來支付交易對價。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上海萊士無短期負債,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155.08萬元,資產負債率為6.56%,貨幣資金為37.12億元。公司雖沒有償債壓力,但現金不足以支付此次的交易對價,或許是其選擇并購貸款的原因。
80億商譽壓頂
除了舉債不超過30億貸款之外,上海萊士或還將新增超30億商譽。
公告顯示,2023年及2024年1至9月,南岳生物的營收分別為6.57億元、4.47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9634.93萬元、7218.48萬元。截至2024年9月30日,南岳生物的資產總額為13.73億元,凈資產為8.39億元。
本次交易采用了上市公司比較法進行估值,南岳生物的的估值結論為41.10億元至45.19億元。以此粗略計算,上海萊士此次收購南岳生物的評估增值約32.71億元至36.8億元,增值率約389.87%至438.62%。
在高增值率下,經上海萊士初步測算,此次收購將產生30-34億元的商譽。
實際上,上海萊士此前就是靠著收購逐步壯大血液制品業務。2014年之后,上海萊士先后收購了邦和藥業、同路生物、英國BPL、浙江海康、基立福子公司GDS、廣西冠峰等公司的股權,公司實現了迅速擴張,2015年市值一度超過千億。
但伴隨著不斷并購,上海萊士的商譽也在不斷增加,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賬上商譽仍有50.73億元。此次收購完成后,公司商譽或將超過80億元。上海萊士也在公告中表示,如南岳生物未來經營狀況未達預期,則存在商譽減值風險,可能對公司未來的盈利水平產生不利影響。
此外,上海萊士還曾因“炒股”出圈,2018年,由于重倉的萬豐奧威和興源環境大跌,公司炒股出現近20億元的虧損,導致業績巨虧超過15億元,也是2008年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不過,上海萊士已經宣布“金盆洗手”回歸主業。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上海萊士已經被海爾集團收入麾下。去年6月,海爾集團以125億元收購了基立福所持上海萊士20%股權,并合計獲得上海萊士26.58%的表決權從而入主了公司。目前海爾集團旗下的海盈康(青島)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海盈康”)是上海萊士的控股股東。
今年3月,海盈康還拋出了一份增持計劃,計劃拿出2.5-5億元資金增持上海萊士股份。截至3月12日,其已斥資1.6億元,增持了2328.44萬股股份。
海爾入主后,也表示將支持上海萊士推進“拓漿”和“脫漿”齊步走戰略,此次收購南岳生物,正是呼應看公司的“拓漿”戰略。
血制品行業頻現大魚吃小魚
實際上,現有的血液制品生產企業一直是各大資本眼中的“香餑餑”。
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國上游血漿采集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血制品賽道仍有較大的市場空間。以我國市占率最高的血制品白蛋白為例,根據國元證券研報,從簽發量及簽發批次占比推算,目前進口白蛋白仍占據國內白蛋白市場近2/3份額,國內原料血漿供應能力距離滿足市場需求仍存在較大缺口。
根據QYResearch數據統計,預計到2027年中國血制品市場規模將達到88.71億美元,2022-2027年復合增長率12.1%。
更為重要的是,2001年5月起,我國不再批準新的血液制品生產企業,對生產企業實行總量控制,目前國內正常經營的血液制品生產企業不足30家,且少數企業擁有多張生產牌照,行業的壁壘較高,生產企業牌照資源非常稀缺。
與此同時,國家規定單采血漿站只能由血液制品企業設立,實行“一對一”的供漿關系,在一個采漿區域內只能設置一個單采血漿站,血漿站數量難以在短期內快速增長。
因此,漿站資源成為了血制品行業的核心競爭力,目前各大血液制品企業都在搶鋪單采漿站,收購也可以說是目前快速提升漿站數量的唯一方法。
僅2024年,血液制品賽道就發生了數起收購。例如,7月,博雅生物以18.2億元人民幣收購綠十字(香港)100%股權;9月,天壇生物通過其控股子公司成都蓉生藥業有限責任公司,以1.85億美元的總金額收購了CSL亞太全資子公司武漢中原瑞德生物制品有限責任公司100%的股權。
派林生物則在2021年收購了哈爾濱派斯菲科生物制藥有限公司100%的股權,獲得了后者旗下的10余個漿站。
與此同時,各路資本想要進入血液制品行業也只能通過收購,除了海爾,華潤醫藥在2021年斥資48億入主了博雅生物,派林生物、衛光生物則已經分別被陜西國資、深圳國資“收編”。
對于上海萊士而言,此次收購南岳生物若能在漿站管理效率提升、產品研發協同上兌現承諾,或可打開新的增長空間;反之,商譽減值與債務壓力或將吞噬公司利潤。
而“中國血王”能否借此次并購實現快速擴張,仍需時間驗證。
責任編輯丨陳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