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松鼠A股上市6年后赴港IPO,“安徽大佬”打響資本突圍戰
“吃貨們”捧出一個港股IPO。
作者 | 劉俊群?編輯丨高巖?來源 | 野馬財經
對于愛吃零食的年輕人來說,分手的夜晚,是啃著麻辣味的牛肉干度過的;減肥的辛苦,在咬著軟乎乎的小面包時悄然消散……
如今,“吃貨們”有了更多選擇:14.9元/盒紫皮腰果、19.9元/盒適合孕婦吃的混合干果、19.9元買20多包手撕小面包,早飯代餐也不怕忙碌。甚至還有119元的全肉大禮包,包括牛肉干、雞翅等小零食。
這些產品均來自于“國民零食第一股”——三只松鼠,公司曾于2019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如今,準備沖刺港股。與此同時,三只松鼠(300783.SZ)還發布了2024年年報,營收達106.22億元,同比增長49.3%;歸母凈利潤4.08億元,同比增長85.51%,成功回歸“百億俱樂部”。若順利登陸港股,三只松鼠將成為國內首個“A+H”雙上市的零食品牌。
圖源:罐頭圖庫
然而,三只松鼠也曾因食品安全問題多次受到監管處罰。公司背后的“松鼠老爹”章燎源,頻繁的資本動作也引發市場的好奇:他究竟在布局什么大棋?
截至2025年4月3日收盤,三只松鼠的股價為28.69元/股,市值達115億元。
堅果占營收超50%
國內首個"A+H"零食品牌來了?
三只松鼠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在零食行業具備全品類、全渠道自有品牌的制造型零售商。
根據年報可知,三只松鼠目前的明星產品涵蓋了每日堅果、夏威夷果、開心果、巴旦木等多個億級大單品。除此之外,辣鹵禮包、鵪鶉蛋、手撕面包、鱈魚腸、沙琪瑪、去骨鳳爪等也成為了熱銷的零食。
2024年,三只松鼠在天貓雙11休閑零食榜單上占據了第一的位置。
圖源:罐頭圖庫
這背后離不開三只松鼠的創始人章燎源。
據新媒體“金融八卦女頻道”報道稱,章燎源出生于安徽績溪,中專學歷,19歲走上社會,賣過服裝、冷飲,做過電工,但都沒能成功。用他自己的話說,從18歲到26歲都不知道什么叫成功。
后來,他曾進入一家國企工作,但很快意識到這并非自己的理想職業。于是他決定辭職創業。2003年,章燎源在安徽寧國創辦了“詹氏”山核桃品牌,并在當地開設了第一家堅果炒貨店。
2012年,互聯網電商的興起為章燎源提供了新的機會,他決定將堅果生意搬到線上,于是三只松鼠應運而生。通過獨特的“呆萌小松鼠”品牌形象和精美的包裝,三只松鼠迅速吸引了大量年輕消費者,品牌逐步走向了大眾市場。
2013年,三只松鼠的銷售額突破了3億元。為拓展市場,三只松鼠在2015年開設了首家線下的體驗店,布局線下渠道。到2016年,公司銷售額突破50億元,逐步成為國內領先的互聯網零食品牌。
圖源:罐頭圖庫
通過“線上營銷+線下代工”的商業模式,三只松鼠成功于2019年上市,成為“零食第一股”。當年雙十一銷售額突破了10億,股價在不到一年內暴漲六倍,市值一度突破360億元。
這一年,章燎源以111.7億元的財富值位列2019年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榜第235名,成為“安徽新首富”。
然而,從2020年開始,三只松鼠的業績逐漸下滑。2020年到2023年,公司營收分別為97.94億、97.7億、72.93億和71.15億;股價也從最高峰90.33元/股下跌到14.3/股的歷史低點。
意識到原有的商業模式難以為繼,三只松鼠在2022年底啟動了“高端性價比”戰略,開始進行品牌和產品的調整。
圖源:罐頭圖庫
2024年,三只松鼠迎來業績的回升,營收同比增長49.3%,達到了106.22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85.5%,成功重回“百億俱樂部”。
從收入構成來看,堅果依然是三只松鼠最重要的收入來源,2024年其堅果產品的收入增長了40.8%,占總營收的50%以上。同時,烘焙類產品也表現出色,收入同比增長38.3%至15.01億元。
據市場研究和數據分析公司Euromonitor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三只松鼠在中國整體休閑食品市場中排名第5左右。而在堅果細分市場中,三只松鼠的市場占有率約6.5%,排名第2。
電商平臺帶來69.73%收入
但產品曾被投訴
如果說三只松鼠靠堅果打下江山,那么真正讓它從“一個堅果品牌”成長為“國民零食巨頭”的,是電商。
從一開始,章燎源就將三只松鼠定位為“互聯網品牌”。在淘寶賣堅果、靠客服扮演小松鼠與用戶聊天、用包裹上的“暖心話術”刷好感……那一套電商打法,曾讓三只松鼠一路狂奔。
而2024年,這種線上基因依舊強勢。
2024年,三只松鼠在第三方電商平臺的營業收入達74.07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為69.73%。其中,最亮眼的增長點來自短視頻平臺——抖音。
2022年至2024年,三只松鼠抖音平臺營收額由5.51億元增至21.8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99.27%,抖音系營收貢獻額已超過天貓系、京東系。2024年,抖音系營收增長同比增長81.73%。
章燎源本人也親自下場,在抖音、視頻號更新頻繁,談創業、聊產品、曬生活,吸粉超30萬,這些視頻收獲了幾百、幾千甚至上萬的點贊。
此外,三只松鼠還與達人合作。平安證券分析師發現,2024年1-11月,三只松鼠已經與超過7萬名抖音達人合作,其中以腰部達人、小達人和尾部達人的合作居多,而且收益相當可觀。
圖源:罐頭圖庫
但隨著近幾年,平臺流量紅利逐漸見頂,代價也越來越高。
2019年至2024年,三只松鼠在廣告和平臺投放上累計燒掉了近60億元,僅2023和2024兩年就用去了20億。
一邊是線上成本高企,另一邊,線下擴張卻相對緩慢。
章燎源曾提出“萬家門店計劃”,喊出5年開店一萬家的口號。可截至2024年底,實際開設門店僅有333家,遠低于預期。
線下破局不易,產品質量風波又頻頻將品牌推上熱搜。
從吃出異物、發霉變質、客服不理人,到“脫氧劑泄露”“花生里炸出壁虎”……消費者在社交平臺和投訴網站上反復吐槽。截至目前,黑貓平臺顯示有關三只松鼠的投訴超過4200條,遠高于良品鋪子等同類品牌。
2025年315前夕,一款面包因發霉再次讓三只松鼠登上熱搜。
圖源:罐頭圖庫
盡管如此,章燎源在2024年依然拋出了一個宏大目標:到2026年,實現營收200億元。
章燎源撂下狠話:“不是可能,是100%。”
這意味著,在當前106億元的基礎上,兩年內要“翻倍再造一個三只松鼠”,年復合增長率需達38%以上。
在這個節骨眼上,公司選擇在此時赴港上市。三只松鼠在公告中表示,港股募資將重點投向全球供應鏈建設、品牌國際化、以及“高端性價比”戰略的進一步推進。
2024年公司雖首次實現海外銷售,但僅為69.68萬元,占總營收的比例為0.01%。但這也意味著,它正在試圖打開一個全新的增量空間。
圖源:罐頭圖庫
艾媒咨詢CEO張毅表示,三只松鼠選擇港股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是提升全球業務的影響力和品牌價值,為未來在海外市場爭取更多合作機會。其次,是優化資本結構,通過引入國際資本,支持公司全球化步伐。最后是募集更多資金,用于海外工廠的布局等方面。
“通過港股上市可為公司提供更多的融資渠道,也有助于公司加速擴張,收購其他企業或投資新技術和新產品,以實現其業務目標。”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表示。
對三只松鼠來說,畢竟,要實現“再造一個自己”的野心,僅靠堅果,遠遠不夠。
收購加速
兩大股東套現約40億元
除了赴港上市外,公司也在加速重塑自己的線下能力和品牌結構。
2024年,公司宣布將拿出3.6億元,大手筆收購多個零食品牌與零售網絡,試圖彎道超車。
這筆投資由三只松鼠旗下的子公司出面,擬收購湖南愛零食、天津愛折扣、安徽致養食品三家公司,對應的投資金額分別為2億、0.6億、1億,交易仍處于初步籌劃階段。
其中,投資金額最大的標的是“愛零食”——一家新型量販零食品牌,已在全國開出1800多家門店。
對此,《中國經營報》援引品牌營銷專家路勝貞觀點稱,三只松鼠收購量販零食,代表著零食行業全線進入大魚通吃、品牌爭霸的全新市場競爭階段。這場占位賽就是以兼并中小零食品牌和渠道為標志,在有限的時間內搶到更多的大量中小區域性品牌,占據下一個競爭有利地位。
章燎源也早就看清了局勢:“中國零食行業線上線下二八開,80%在線下是事實。企業要做得更大,一定要進入線下。”
章燎源曾坦言,由愛零食來整合區域品牌、夫妻老婆店,三只松鼠獲得數據,就能知道消費者需要什么,該生產什么。另外,有了規模,就有議價能力,既能盡量多砍掉中間的環節,又能根據市場需求快速反應。收購愛折扣也是出于同樣的考量。
圖源:罐頭圖庫
除了買買買,三只松鼠也在“生”品牌。
早在2020年,公司就推出了“小鹿藍藍”“鐵功基”“養了個毛孩”“喜小雀”等子品牌,分別瞄準嬰童食品、方便速食、寵物零食和國潮禮品等垂直領域。
其中,“小鹿藍藍”表現最亮眼,2024年銷售額達7.94億元,占總營收的7.5%左右,成為兒童零食賽道的強勁選手。
2024年底,公司又新推出了“圍裙阿姨”,發力預制菜;還在孵化“超大腕”“蜻蜓教練”“東方顏究生”“巧可果”“第二大腦”“金牌奶爸”等多個新品牌,覆蓋輕食、健康、咖啡、寵糧等多個新興品類。
圖源:罐頭圖庫
一邊是公司高歌猛進,另一邊,卻是資本方悄然離場。
據wind數據顯示,自2020年起,IDG資本和今日資本便開始陸續減持三只松鼠股份。到2024年底,兩家機構累計套現約40億元,其中IDG減持1853萬股,套現約28億元;今日資本減持702萬股,套現近12億元。
目前,章燎源依然是三只松鼠的實際控制人,持股40.37%。IDG和今日資本的持股比例則降至4.2%和2%。
截至目前,章燎源仍持有公司40.37%股份,為實際控制人。IDG與今日資本所持股份則分別降至4.2%和2%。
這是一種典型的“創始人留守、投資人退場”的資本切換。但無論如何,這場關于“再造自己”的戰役,已經沒有回頭路了。
你買過三只松鼠的零食嗎?哪一款最讓你欲罷不能?快來評論區聊聊吧!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