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思科技赴港IPO,玻璃女王周群飛給親屬開百萬年薪
受美國“對等關稅”影響,4月7日,A股市場迎來了黑色星期一。其中,果鏈公司藍思科技(300433.SZ)直奔跌停。
文|瑞財經 作者|孫肅博
根據藍思科技2024年年報,其當年來自第一大客戶的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比例達49.5%。雖然藍思科技未披露客戶具體信息,但結合過往數據,市場普遍認為其第一大客戶仍是蘋果公司。
自2021年開始,蘋果公司對藍思科技的貢獻銷售額持續超過300億元。2022年,藍思科技來自蘋果公司的銷售額占比達到了前所未有的70.96%。
對于藍思科技來說,成為果鏈公司是“快樂與痛苦并存”的。雖然依靠蘋果公司穩定住了業績,卻又因過于依賴必須忍受盈利空間被擠壓的痛楚。
因此,自2015年在創業板上市后,藍思科技就開始同時做多元業務戰略布局多元業務,以抵抗依賴蘋果的模式風險。
為進一步推進全球化戰略布局,3月31日,藍思科技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
早在3月12日,藍思科技就提前在A股公告了公司籌劃發行H股股票并在港交所上市一事。
但宣布港交所上市計劃后,藍思科技收到了市場的質疑,3月13日股價一度大跌超8%。
瑞財經《預審IPO》注意到,市場質疑的焦點主要集中在融資合理性上。藍思科技于2021年定增募資了150億元,目前尚未完全投入使用,但現下卻急于赴港再融資補血。
打工妹逆襲女富豪,致富不忘親戚
藍思科技遞表港交所半個月前,《福布斯》微信公眾號發布了《2025中國杰出商界女性100榜單》,并以榜單中的五位代表人物合體海報配圖。
在這張照片中,藍思科技掌門人周群飛榮登C位。2025年,她位列福布斯《中國杰出商界女性100榜單》第二名,僅次于立訊精密創始人、董事長王來春之后,排在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之前。
周群飛的人生堪稱一部大女主逆襲傳奇,從“天崩開局”到執掌商業帝國,她的經歷完美詮釋了什么叫“爽文照進現實”。
1970年,周群飛出生在湖南的一個小山村。她的童年生活困頓,母親早早去世,父親也因意外事故雙目失明。被迫承擔起家庭重擔的她,為了生計需要砍柴、養豬、打零工,甚至一度靠撿廢品補貼家用。
即便生活艱難,父親仍要求她背誦《增廣賢文》和《三字經》,希望知識能改變她的命運。可最終還是因為生活原因,她初二就早早輟學,離家到了廣東打工。
初到廣東,周群飛的第一份工作是看守工棚。后來,她輾轉至深圳澳亞光學工廠,成為了一名流水線工人,白天上班,晚上讀夜校學習各種技能,包括會計、電腦操作,考報關證和消防證書等。
作為工廠的“卷王”,沒過多久,周群飛覺得在工廠里學不到東西了就去辭職,但辭職沒成功,后被任命去了新的車間絲網印刷部。
1990年,工廠因經營不善瀕臨倒閉,廠長離職,投資方準備撤資。周群飛當時并沒有和其他同事一樣離開,反而主動向投資方請纓,由她接管廠子。彼時,她告訴老板,這個廠交給她,盤不活損失算她的,盤活了工資看著給。用了三年時間,周群飛將工廠做出了規模。
三年后,周群飛因不滿老板的經營理念,決定辭職單干。她帶著僅有的一點積蓄,和哥哥、嫂子、姐姐、姐夫、還有兩個堂姐妹,在一套三室一廳的“農民房”里開始創業,成立家庭作坊,繼續從事絲網印刷業務。
那套三居室里,女的睡主臥室,男的睡小臥室,客廳是印刷、成品檢驗及包裝車間,吃住和工作都在這個套間里。隨后,周群飛又擴展到手表玻璃生產業務,逐步積累了客戶和經驗。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席卷而來。周群飛抓住了這個機會,購買了幾臺研磨機、仿形機。她在寶安區另找了個小廠房,將玻璃切割、修邊、拋光、絲印、鍍膜等工藝打通,形成了手表玻璃完整的生產線。
2000年開始,周群飛通過朋友走上了生產手機視窗玻璃的道路,但始終接到的都是國內手機小訂單。
?2001年,在一場聚會上,周群飛通過朋友介紹,接到一筆TCL翻蓋手機面板設計的訂單。就是這筆訂單,周群飛將手表玻璃工藝創新應用在了手機面板上,成功取代了傳統的有機玻璃,全球第一款使用玻璃屏幕的手機就此誕生。這一舉措,讓周群飛迅速打開市場,吸引了中興、康佳等品牌的合作。
2003年9月,周群飛和丈夫鄭俊龍在深圳成立了深圳市藍思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手機防護視窗玻璃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藍思,即是英文單詞LENS的音譯,翻譯過來就是玻璃的意思。
深圳藍思成立后,周群飛的事業蒸蒸日上。一次她在富士康講解公司的玻璃工藝時,摩托羅拉聞訊而來,成為了公司的一個重要客戶。當時摩托羅拉的V3在全球暢銷1億多部,藍思負責做V3的玻璃蓋板,這也奠定了藍思科技在手機玻璃的領先地位。
2006年底,心系家鄉的周群飛回到湖南,通過在其香港全資注冊成立的藍思科技(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稱“藍思科技香港”),成立了藍思科技的前身“藍思科技(湖南)有限公司”。
藍思科技成立次年,蘋果正為初代iPhone尋找屏幕供應商,但遇到了原合作廠商技術不達標的問題。彼時,周群飛帶領團隊日夜攻關,甚至親自參與工廠的清潔和設備調試,最終通過嚴苛認證,成為了蘋果的核心供應商之一。
2015年,藍思科技正式在創業板上市。同年,周群飛憑借500億元的身家,登頂了《胡潤女富豪榜》,成為“全球手機玻璃女王”。
在成為女首富后,周群飛曾發朋友圈寫道:“老板大都是逼上梁山的!誰又愿過顛沛流離、沒日沒夜還不一定成功的日子?”
值得一提的是,自藍思科技在A股上市以來,周群飛始終未減持過公司股份。截至此次向港交所遞表前,周群飛及其丈夫鄭俊龍直接及間接(透過藍思科技香港及長沙群欣)持有藍思科技約62.13%的權益,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周群飛自己成為女富豪的同時,也沒忘了拉親戚一把。瑞財經《預審IPO》穿透招股書發現,周群飛夫婦的三位親屬不僅是公司監事和高管,同時還持有公司股份。
藍思科技在A股上市前,周新益、陳小群、陳運華分別持有藍思科技50萬股、10萬股、10萬股,對應持股比例0.083%、0.017%、0.017%。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監事周新益,副總經理、首席技術官陳小群,副總經理陳運華分別持有藍思科技144.62萬、36.82萬、46.5萬股,對應持股比例分別為0.02%、0.007%、0.009%;
此外,2024年周新益、陳小群、陳運華均獲得了100萬的年薪。
A股上市后分紅近百億,赴港IPO募資惹爭議
瑞財經《預審IPO》注意到,周群飛和丈夫鄭俊龍近年來雖未減持過公司股份,但通過每年公司的大額分紅,賬上也獲得了不少資金。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藍思科技分別進行現金分紅9.86億元、14.82億元、19.84億元。自2015年在創業板上市后,已合計分紅了10次,金額合計94.65億元。
按周群飛、鄭俊龍的持股比例計算,兩人于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三年期間,至少分走了27億元現金。
瑞財經《預審IPO》注意到,自創業板上市后,藍思科技在頻繁分紅的同時還在進行融資。其中,2016年5月通過定向增發募集資金31.68億元,2017年12月通過發行可轉債募資48億元,2021年1月再次通過定向增發募集資金15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月進行定向增發時,藍思科技稱募集資金將用于長沙(二)園智能穿戴和觸控功能面板建設項目、長沙(二)園車載玻璃及大尺寸功能面板建設項目、長沙(二)園3D觸控功能面板和生產配套設施建設項目、工業互聯網產業應用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但上述項目無一例外目前都已被延期到了2025年12月31日。
而這也已經不是各項目第一次被延期,早在2022年12月,“長沙(二)園車載玻璃及大尺寸功能面板建設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日期就從2022年12月31日被調整至了2023年12月31日。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藍思科技還曾多次對募資資金用途進行了調整,與最初的募資計劃相比,“長沙(二)園智能穿戴和觸控功能面板建設項目”的募集資金投入金額由擬定的12.79億元增加至了22.92億元,“補充流動資金項目”募集資金投入金額由擬定的20億元增加至了46.88億元。此外,在“工業互聯網產業應用項目”中,還新增加了子項目“湘潭藍思工業互聯網產業化應用項目”,投資總額為2.66億元。
需要指出的是,藍思科技目前用于補充流動資金的募資已占募資總額的31%,超過了監管要求的30%紅線。截至2024年12月31日,藍思科技的定增募資已使用約116.29億元,尚有33.71億元未動用。
同時,截至2024年12月31日,藍思科技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約為109.37億元。同期,公司的短期借款約為15.61億元,應付票據約為9162.23萬元,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約為49.57億元。
從數據來看,藍思科技的現金流情況尚可。但正因如此,且前次定增募集的資金尚未完全投入使用,而現下又急于赴港再融資補血,藍思科技遭到了市場的質疑。
蘋果貢獻近半營收,毛利率下滑
“果鏈公司”一直是藍思科技揮之不去的標簽。自2007年成為蘋果玻璃蓋板核心供應商后,藍思科技與蘋果公司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但由此形成的客戶集中度過高問題也持續引發市場爭議。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藍思科技分別實現營收466.99億元、544.91億元、698.97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5.2億元、30.42億元、36.77億元。
同期,藍思科技來自第一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分別為331.36億元、315.12億元及345.66億元,分別占總收入的71.0%、57.8%和49.5%。
盡管藍思科技在歷年財報中從未明確披露其第一大客戶的身份,但通過其招股書披露的關鍵信息可以推斷——這家1976年在美國成立的跨國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涵蓋消費電子產品的設計、制造、銷售及相關服務,顯然指向蘋果公司。
東吳證券也曾在研報中指出,2015-2023年,藍思科技對第一大客戶蘋果公司銷售額從83億元增至315億元,在公司營收占比始終在50%以上。
對蘋果公司的業績依賴,使藍思科技不得不承受利潤空間持續被擠壓的代價。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藍思科技的毛利分別為85.47億元、84.92億元及101.83億元,毛利率分別為18.3%、15.6%、14.6%,毛利率整體呈下降趨勢。從具體產品來看,藍思科技智能手機與電腦類產品的毛利率從2022年的17.1%,已經下滑至2024年的13.8%。
此外,為滿足蘋果定制化需求,藍思科技等果鏈企業不得不持續擴大資本支出。截至2024年末,公司固定資產規模已達363.79億元,占資產總額的44.9%。值得注意的是,當期公司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損失1.93億元,較上年同期的5892萬元顯著增加。這種重資產運營模式存在明顯風險敞口,一旦遭遇供應鏈調整,公司可能面臨大規模的資產減值壓力。
事實上,自2015年在創業板上市后,藍思科技便開始擴展新業務以抵御依賴蘋果公司而帶來的風險。
2024年,藍思科技來自智能汽車與座艙類產品的營業收入為59.35億元,同比增長18.73%,占總收入的8.49%;來自智能頭顯與智能穿戴類產品的營業收入為34.88億元,同比增長12.39%,占總收入的4.99%;來自其他智能終端的營業收入為14.08億元,同比增長754.23%,占總收入的2.01%。
從整體情況來看,盡管智能汽車及座艙業務構成藍思科技的第二大業務板塊,但其營收貢獻率仍相對有限。且與2023年相比,該業務板塊的營收占比呈現小幅回落態勢。
在盈利能力方面,2022年至2024年間,智能汽車及座艙業務的毛利率由19.5%大幅下滑至8.7%。而這一下滑趨勢主要歸因于兩方面因素,一是海外生產基地運營成本的持續攀升,二是客戶對產品測試標準日趨嚴格所致。
值得關注的是,藍思科技正加速拓展人形機器人業務領域,相關布局已取得實質性進展。2024年1月,公司與智元機器人聯合開發的靈犀X1人形機器人產品已實現規模化量產交付。據悉,藍思科技已組建專業研發團隊,為多家機器人企業提供包括關節模組、仿生機械手、機身結構件等核心零部件及整機集成服務。
然而,行業分析顯示,當前人形機器人產業仍處于商業化探索階段,整體市場規模較小。市場需求的穩定性與商業模式成熟度均有待驗證,未來發展存在一定變數。從財務數據來看,2024年公司其他智能終端業務(含人形機器人)營收為14.08億元,占總營收比重不足2%,對整體業績貢獻仍較為有限。
附:藍思科技上市發行中介機構清單
獨家保薦人:中信證券(香港)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富而德律師事務所、廣東信達律師事務所
核數師及申報會計師:德勤?關黃陳方會計師行
行業顧問:弗若斯特沙利文(北京)咨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