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家客戶撐起尚鼎芯IPO,劉道國降薪后拿5600萬分紅
關稅對抗下,半導體設備進口成本激增50%,短期內必將加劇國內半導體行業的供應鏈陣痛,但長期來看,也將倒逼國產替代的加速。
文|瑞財經 作者|李姍姍
四月初,美國一紙關稅新政再次攪動全球資本市場,高調宣布啟動“對等關稅”,對全球主要經濟體再次加征高額關稅。
其中,針對我國輸美商品征收的稅率推高至125%。作為反制措施,我國迅速追加對美關稅至125%,從大豆到芯片所有美國商品無一豁免。
就半導體行業而言,據海關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進口芯片金額高達3856億美元(約2.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上升9.5%。其中,進口自美國的半導體制造設備及零部件金額約為4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19億元),占總進口的20%-22.5%。
關稅對抗下,半導體設備進口成本激增50%,短期內必將加劇國內半導體行業的供應鏈陣痛,但長期來看,也將倒逼國產替代的加速。
近日,一家國產功率半導體供應商——深圳市尚鼎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尚鼎芯”)開始在資本市場嶄露頭角,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
公司成立13年至今,未曾進行過一次融資。正因此,公司股權還牢牢掌握在創始人劉道國夫婦手中。
經營方面,在下游需求放緩、產能過剩和庫存高企的背景下,尚鼎芯也難逃價格內卷、業績波動的風險。
截至2025年2月末,公司賬上現金僅剩1003萬元,資金流動性壓力凸顯。而在此境況下,尚鼎芯實施了大額分紅,手握大部分股權的劉道國夫婦賺得盆滿缽滿。
成立13年零融資,董事長降薪60%
尚鼎芯是一家名副其實的“夫妻店”。遞表前,劉道國、吳映靈夫婦二人合計控制公司95%權益,掌握著絕對控股權。
作為尚鼎芯的掌舵人,劉道國擔任公司董事長、執行董事兼總經理職位,他在功率半導體行業已深耕多年。
2004年,自中山大學畢業的前一年,劉道國便前往珠海南科集成電子有限公司擔任銷售經理,積累工作經驗;畢業后不久,他跳槽到深圳市茂鈿科技有限公司當上了業務經理。5年的工作經驗積累讓他做好了創業的準備,2011年,31歲的劉道國快馬加鞭地注冊成立了尚鼎芯。
妻子吳映靈成了他的賢內助,尚鼎芯成立那年,吳映靈剛剛24歲,比丈夫劉道國小了7歲。2021年7月,吳映靈才取得中國國家開放大學行政管理副學士學位(遠程學習)。目前,她擔任尚鼎芯綜合管理部主管,主要負責公司的人力資源與行政管理。
夫妻控股之下,尚鼎芯成立13年以來,從未獲得過一次外部融資。公司最早的啟動資金來自劉道國、吳映靈的自有資金,二人分別出資60萬元、40萬元。
2016年8月,劉道國邀請其在珠海南科集成電子有限公司的前同事周德輝加入尚鼎芯,看中了他在半導體行業擁有的專業知識和人脈,將所持公司20%股權以1元代價轉讓給周德輝,相當于白送股份。同時,周德輝又另向公司注資80萬元。
不過,周德輝入股三年后,就因個人家庭安排搬遷至其他城市,而匆匆退出尚鼎芯。周德輝退出后,尚鼎芯曾一度由吳映靈一人全資持有,隨后公司全部股權又輾轉至劉道國手中。
2021年12月,劉道國提拔在公司已工作了6年的朱廣良,命其承擔起銷售及營銷功能重任。而為了留住人才,劉道國將其于公司的30%股權(對應150萬元注冊資本)以645萬元的代價轉讓予朱廣良。其中,5%股權為直接持有,剩余股權則通過持股平臺尚晶投資持有。
2023年11月,劉道國、朱廣良、尚晶投資實施低價增資,以1元/注冊資本的價格分別注資1105萬元、85萬元、510萬元。
次年8月,劉道國再次把妻子拉進股東行列,由尚晶投資將所持公司5%股權(對應110萬元注冊資本)以1萬元轉讓給宇拓志承,后者由吳映靈、劉道國分別持股50%。
遞表前,劉道國合計持有公司64.46%股份,吳映靈持有2.5%股份,朱廣良持有28.7%股份。
目前,尚鼎芯董事會共由七名成員組成,執行董事包括劉道國、吳映靈、朱廣良和萬斌四位。除了吳映靈以外,其他三位的年薪均有下降。
2022年-2024年,劉道國的年薪分別為371.3萬元、142.8萬元、148萬元,三年降薪約60%;朱廣良年薪分別為135.1萬元、80.3萬元、82.6萬元,降薪約40%;萬斌的年薪則由103.2萬元下降約25%至77.8萬元。另外,吳映靈的年薪分別為82.2萬元、89.4萬元、90.3萬元,超過擔任副總經理兼銷售及營銷部主管的朱廣良,以及運營部總監萬斌。
500家客戶撐起1億營收,主力業務縮水40%
高管的薪酬變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映公司業績狀況好賴的一面鏡子,而尚鼎芯近兩年的業績波動恰好印證了這一點。
2022年-2024年,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1.67億元、1.13億元、1.22億元,取得凈利潤分別為5360.9萬元、3101.7萬元、3511.2萬元。
2023年,其營收、凈利潤同比分別大幅下滑32.34%、42.14%。到了2024年,業績雖有所回溫,但后勁不足,仍難以追平2022年。
尚鼎芯是一家無晶圓廠功率半導體供應商,專門從事定制化功率器件產品的開發及供應,產品廣泛應用于電源轉換器和電池管理系統,范圍涵蓋消費電子、工業控制、汽車電子、新能源及儲能、醫療設備等應用場景,覆蓋掃地機器人、無人機、LED照明等終端場景。
據招股書,各行各業的超過500名客戶撐起了尚鼎芯1億多的收入。2022年-2024年,公司分別自384名、389名及402名客戶錄得收入,客戶極為分散。
從銷售領域來看,尚鼎芯每年6成左右的收入來自消費電子領域。然而,消費電子市場的需求疲軟直接沖擊了公司基本盤。2022年-2024年,公司消費電子業務收入由1.12億元降至6824.1萬元,三年縮水了38.94%。
而這一趨勢與全球消費電子行業周期高度吻合。據IDC數據統計,2023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3.2%,PC市場萎縮14%,終端需求的收縮傳導至上游半導體供應鏈,導致尚鼎芯客戶訂單減少。
業務結構的單一性擴大了尚鼎芯的風險敞口。盡管公司近年來著力拓展工業控制、汽車電子、新能源等新領域,但該板塊的收入貢獻尚未形成規模效應,使得尚鼎芯難以對沖消費電子業務下滑帶來的風險,導致整體營收增長乏力。
截至2024年末,醫療設備領域收入占比為0.006%,汽車電子、新能源及儲能業務收入占比業僅有3.2%、7.1%,工業控制收入占比33.6%,上述板塊合計營收貢獻不足45%。
報告期內,MOSFET是尚鼎芯的主力產品,包括溝槽MOSFET、SGT MOSFET、超結MOSFET三大類,各期銷售MOSFET產生的收入占比在99.9%左右。2022年-2024年,公司分別售出2.71億個、2.03億個、2.51億個產品。
銷量波動的同時,公司產品售價持續下跌。溝槽MOSFET的平均售價由2022年的0.62元/件降至2024年的0.45元/件;同期,SGT MOSFET的平均售價由0.6元/件降至0.46元/件;而超結MOSFET的平均售價則由2.56元/件降至1.73元/件。三大產品單價降幅分別達27.42%、23.33%、32.42%。
另外,就銷售占比0.1%的IGBT產品而言,其平均售價由2023年的9.17元/件大幅下跌84.19%至2024年的1.45元/件。
究其原因,下游需求放緩、產能過剩和庫存高企是導致功率半導體市場價格競爭加劇主要因素。
現金吃緊、研發縮水,兩年分光七成凈利
盡管身陷價格內卷中,但尚鼎芯的毛利率并未受太大影響。2022年-2024年,公司綜合毛利率分別為55.8%、55%、56.9%,波動中實現增長。
這得益于尚鼎芯的輕資產模式。該模式下,公司采用無晶圓廠模式,專注于產品設計,而將將制造和封裝過程外包給晶圓代工廠和封裝廠。
根據益普索的資料,由于功率半導體設計處于制造產業價值鏈的核心位置,與MOSFET和IGBT制造產業價值鏈中的其他中游廠商相比,專門從事功率半導體設計(尤其是MOSFET和IGBT)的公司在過去三年中通常能獲得相對較高的平均毛利率。
2022年-2024年,尚鼎芯支付外包制造費用分別1359.7萬元、1158.1萬元、1383.8萬元,占銷售成本的比例分別為18.4%、22.8%、26.4%。
該模式下,將研發視為重心是企業命運的關鍵所在,但尚鼎芯卻反其道而行之,在研發方面的投入逐年縮水。2022年-2024年,公司研發成本分別為950.9萬元、727.1萬元、576.9萬元,近乎“腰斬”。
而與此同時,尚鼎芯卻不斷加碼營銷方面的投入。報告期內,公司銷售及分銷開支分別為1436萬元、1342.7萬元、1554萬元,分別占同期公司收益的約8.6%、11.9%及12.8%。尚鼎芯三年銷售及分銷開支總額是研發開支的近2倍。
具體來看,公司銷售及分銷開支包括員工成本、業務招待費、營銷費用、差旅費用、廣告費用等。其中,業務招待分別花費237.6萬元、222.5萬元、342.6萬元,三年合計802.7萬元。
尚鼎芯研發投入的收縮或與公司現金流吃緊脫不開關系。截至2025年2月末,公司賬上現金僅有1003.3萬元,而同期計息銀行借款為1055.1萬元,現金難以覆蓋短債。
其現金流狀況緊張的根源,一方面來自經營活動的造血能力減弱。
2022年-2024年,尚鼎芯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5113.3萬元、5077.6萬元、2482.2萬元,逐年下滑。
另一方面,與公司決策層的財務安排密切相關。
2022年、2024年,公司分派股息分別3250萬元、5130萬元,分紅金額占公司三年凈利潤的比例達到約70%。按照劉道國夫婦合計66.96%持股比例,二人可獲得約5611.25萬元。
附:尚鼎芯上市發行有關中介機構清單
保薦機構:金聯資本(企業融資)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通力律師事務所有限法律責任合伙、北京市康達(深圳)律師事務所
核數師及申報會計師:安永會計師事務所
行業顧問:益普索(中國)有限公司
合規顧問:金聯資本(企業融資)有限公司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