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溜果園IPO前夜:紅杉拿走1.26億利息、楊帆“80后”妻子突然辭職
時隔6年,溜溜果園再次沖擊資本市場。這一次,楊帆面臨的局面更加復雜、上市愿望更加迫切,紅杉撤退之后,公司短期資金缺口超2億。只是,D輪投資者留給溜溜果園上市的時間只有8個多月了。
作者 |王亞靜? 編輯 |蛋總? ?來源|創業最前線
“你沒事吧,你沒事吧,沒事就吃溜溜梅。”楊冪這句略帶“魔性”的廣告語,為溜溜梅打響了知名度,也成為一段“營銷神話”。
如今,這顆“溜溜梅”開始向港交所發起沖擊。4月16日,溜溜梅母公司溜溜果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溜溜果園)遞表港交所,中信證券、國元國際為聯席保薦人。
對于資本市場,溜溜果園早已心向往之。早在2019年6月,公司便向深交所遞交了招股書。不過,同年12月,溜溜果園就撤回A股上市申請。
此次遞表港交所前夕,溜溜果園背后的資本密切運作。2024年6月,紅杉行使贖回權,最終獲利上億,撤退離場。2024年12月,公司又引入了華安基金、興農基金兩位投資方,但只拿到融資款7500萬元。
一番操作之后,溜溜果園的現金流依舊十分緊張。截至2025年2月28日,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已經無法覆蓋短期銀行借款,缺口超2億元。
而這或許可以解釋,溜溜果園為何時隔6年突然再次向資本市場發起沖擊。只是,這一次,楊帆能如愿以償嗎?
?轉戰港交所,楊帆妻子突然辭職
溜溜果園的歷史可追溯至1999年。當時,楊帆創立安徽溜溜,進軍休閑食品行業。
10年后(2009年),楊帆、李慧敏夫婦共同成立了溜溜果園的前身凱旋科技。時至今日,楊帆夫婦仍然是溜溜果園的實控人。
招股書顯示,IPO前,楊帆、李慧敏夫婦透過聚潤投資、凱萊之星、凱旋之星等平臺合計控制公司87.77%股權。
圖 /?溜溜果園招股書
其實,在楊帆夫婦背后,還站著一個龐大的楊氏家族。
天眼查顯示,在凱旋之星的股東列表里,除了楊帆、李慧敏夫婦之外,還有楊帆的兩個子女楊凱、楊璇,以及楊帆的4個妹妹(楊麗、楊霞、楊梅、陶麗娟)和2個妹夫。不過,溜溜果園并未披露楊凱、楊璇與李慧敏的關系。
在凱萊之星中,李慧敏以及楊帆妹夫王豐均曾是股東。不過,天眼查資料顯示,2025年3月,李慧敏、王豐同時退出了凱萊之星。
不僅如此,在2025年1月,李慧敏突然辭任了公司執行董事一職。在李慧敏退出董事會后,溜溜果園的招股書并未披露李慧敏的簡歷。
圖 /?溜溜果園招股書
據「創業最前線」了解,楊帆出生于1969年,今年56歲,而李慧敏是位“80后”,比楊帆小13歲。
從2005年1月開始,李慧敏就出任凱旋食品經理,此后又先后擔任凱旋科技、溜溜科技、安徽溜溜有限總經理,溜溜有限董事,公司董事、行政經理等職,在公司至少工作了20年。
以此來看,溜溜果園的發展也少不了李慧敏的付出。既然如此,李慧敏為何突然在公司遞表港交所前夕辭任執行董事?辭任執行董事之后,李慧敏是否還在公司擔任其他職位?
對此,「創業最前線」試圖向溜溜果園方面進行了解,但截至發稿仍未獲回復。
在遞交港交所的招股書中,溜溜果園也沒有披露楊帆子女楊凱、楊璇的具體信息。但「創業最前線」注意到,楊凱已經是溜溜果園全資子公司福建青梅小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建青梅)的法人和執行董事,而福建青梅的監事正是溜溜果園執行董事胡燕,可見楊帆對楊凱的重視。
楊帆將家族成員“隱藏”背后,極有可能是因為楊帆對溜溜果園此次沖擊港交所極為重視,畢竟此前的A股上市路已經折戟。
2019年6月,溜溜果園遞表深交所。彼時,恰逢公司推出新品梅凍,梅凍上市即成為爆款,看似前途一片光明,但在財務報表上,公司2017年、2018年凈利潤連續下滑,過度依賴青梅類大單品的問題也被放大。
重重壓力之下,溜溜果園在2019年12月撤回上市申請,夢碎A股。
如今,溜溜果園終于將業績重新拉回增長軌道。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以下簡稱:報告期),公司實現收入11.74億元、13.22億元、16.16億元,公司擁有人應占利潤6843.2萬元、9923.1萬元、1.48億元。
圖 /?溜溜果園招股書
這樣的業績表現讓楊帆重拾信心,溜溜果園也再次開啟上市之旅。
?一年3億砸向營銷,核心產品售價下滑
“沒事就吃溜溜梅。”楊冪的這句廣告詞,讓溜溜梅成功出圈。
有了楊冪代言成功的經驗,溜溜果園十分熱衷于明星營銷。2021年,溜溜梅牽手內娛“頂流”肖戰;2023年,當紅男子組合“時代少年團”成為溜溜梅代言人。
明星代言確實為溜溜果園帶來了流量和銷量。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于2024年,溜溜果園在中國梅產品行業(按零售額計)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為7.0%。
但這也讓溜溜果園的營銷費用一路走高。2022年至2024年,其銷售及經銷開支分別為2.83億元、3.09億元、3.10億元,是當期凈利潤的2倍以上。倘若長期保持如此高的營銷投入,只會加重對公司利潤的侵蝕。
圖 /?溜溜果園招股書
盡管有了明星效應加持,溜溜果園仍面臨不小挑戰。目前,良品鋪子、三只松鼠、來伊份等零食巨頭不斷切入梅類產品賽道,推出了梅干、脆梅等產品,而江小白旗下的“梅見”系列果酒更是受到市場追捧。
此前,楊凱負責的福建青梅經營范圍包括果酒、果品飲料,但在2024年5月,福建青梅將經營范圍變更為農產品采購及初加工。那么,公司是否還有進軍梅子系列果酒的計劃?對此,「創業最前線」試圖向溜溜果園方面了解,但截至發稿仍未獲回復。
可知的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溜溜果園的核心產品已經承壓。
目前,溜溜果園推出三大主要產品類別,分別是梅干零食、西梅產品及梅凍。除此之外,還有梅茶茶湯、梅精軟糖等梅產品。
招股書顯示,公司兩大核心產品梅干零食和梅凍售價連續走低。報告期內,梅干零食每千克平均售價分別為39.4元、38.7元、35.2元,逐年下降;梅凍的每千克平均售價也從27.2元降至25.8元,再下滑到18.6元,下滑幅度更為明顯。
圖 /?溜溜果園招股書
不僅如此,于報告期內,溜溜果園的梅干零食、西梅產品毛利率全部下滑,而梅凍的毛利率雖在2023年有所上升,但2024年又下滑至47.8%。
圖 /?溜溜果園招股書
另外,在打造了梅凍這一現象級大單品之后,溜溜果園依舊十分依賴梅干零食。2022年至2024年,梅干零食每年貢獻60%以上的收入。
圖 /?溜溜果園招股書
核心產品承壓之時,溜溜果園本應借助領先優勢,繼續擴大產品線,但其在研發上的投入卻寥寥。
招股書顯示,于2024年末,溜溜果園只有26名研發專業人員。2022年至2024年,其研發開支分別為2367.7萬元、3361.2萬元、1894.8萬元,不到銷售及經銷開支的1/9。
圖 /?溜溜果園招股書
溜溜果園或許應該明白,在零食市場的大混戰中,隨著明星效應逐漸消退,消費者對現有產品的新鮮感降低,若沒有新的爆品推出,市場份額很可能會被競爭對手蠶食。
?紅杉獲利上億撤退,短期資金缺口超2億
相比于消費者,資本更早從溜溜果園“溜走”。
2019年12月22日,B輪投資者李青將所持371.52萬股股份(占公司股權的5%)轉讓予深圳君榮,套現約1.19億元。此時,距離公司在12月8日撤回A股上市申請,只過去了2周時間。
圖 /?溜溜果園招股書
其實,比李青更早進入溜溜果園的資本是紅杉。2015年6月,北京紅杉參與了溜溜果園的A輪融資,耗資1.35億元認購了1058.82萬元注冊資本,前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伙人WANG CEN(王岑)一度出任溜溜果園的董事。
圖 /?溜溜果園招股書
時隔9年,紅杉突然選擇撤退。2024年6月,紅杉行使贖回權,要求溜溜果園透過減資方式購回其持有的1058.8萬股普通股。于是,2024年11月,公司向北京紅杉支付1.35億元,購回北京紅杉所持股份。
圖 /?溜溜果園招股書
贖回紅杉所持股份1個月后,溜溜果園又快速引入兩位投資者。2024年12月,華安基金、興農基金兩位D輪投資方以33.04元/股的價格入股,但溜溜果園合計僅拿到了7500萬元的融資款。
圖 /?溜溜果園招股書
此后,紅杉才順利拿走了上億利息。2025年1月,溜溜果園向北京紅杉支付完1.26億元利息。
而溜溜果園支付的這筆利息,從D輪投資方處獲得的融資款顯然不夠,而溜溜果園也疑似動用了銀行貸款。招股書顯示,2025年1月,公司獲得新的未動用銀行融資1.1億元。截至2025年2月28日,公司未動用銀行融資僅剩3900萬元。
圖 /?溜溜果園招股書
這一系列操作,讓溜溜果園本就緊張的現金流雪上加霜。
截至2025年2月28日,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5104萬元,而短期銀行借款高達3.10億元,即便加上已抵押銀行存款5582萬元,公司仍存在超2億元的短期資金缺口。
圖 /?溜溜果園招股書
報告期內,現金流緊張的溜溜果園沒有派付股息,但楊帆還是通過轉讓股權賺得一筆。2020年8月,楊帆向C輪投資者長沙諾享瑾鴻轉讓1.2%股權,套現2880萬元。
圖 /?溜溜果園招股書
只是,資本一向逐利。突擊入股溜溜果園的D輪投資方要求十分明確:倘若未在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合資格首次公開發售(IPO),可選擇要求公司贖回其投資,而贖回價格是投資本金疊加每年6%的利息。
一邊是極度緊張的現金流、一邊是催促企業上市的資本,溜溜果園此次上市的愿望只會更加迫切。
圖 /?溜溜果園招股書
如今,留給溜溜果園的時間已經不多。2025年4月即將過去,留給溜溜果園沖刺上市的時間只有8個多月了。
*注:文中題圖來自溜溜果園官網。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