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逆襲照進現實!62歲“閩商”靠賣輪胎干出一個IPO
創始人已套現超3億元,還把公司干到全球第三!
作者|劉俊群?編輯|劉欽文
近幾年,“大女主爽文”霸屏熒幕的同時,現實中的“大男主”也在悄然登場。他們從車間走出,從底層打拼,一路殺進資本市場,用真實人生寫出逆襲劇本。海安橡膠創始人朱暉,就是這樣一位62歲的“現實男主”。
朱暉的出身堪稱“天崩開局”:生于福建莆田仙游縣農村,16歲輟學打工,靠補輪胎賺下人生第一桶金。如今,他一手創辦的海安橡膠,不僅做到年營收23億元、凈利潤近7億,還成為全球第三家具備全系列全鋼巨胎量產能力的公司。
圖源:罐頭圖庫
如今,海安橡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安橡膠”)已站在IPO的門檻上,即將過會。這位“補胎出身”的“閩商”,能否完成從車間到資本市場的最后一躍?
靠賣輪胎年入23億元
7成收入來自境外
說起輪胎,有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小轎車的“腳”。其實不只是小汽車,礦山里拉礦石的巨型卡車、工地上的重型機械,這些“鋼鐵巨獸”也得靠輪胎才能“走路”。在工程輪胎的圈子里,一家叫海安橡膠的企業,正悄悄嶄露頭角。
這家公司主打的是“全鋼巨胎”,也就是用在超大型礦車、機械上的超硬核輪胎。海安橡膠不僅生產輪胎,還提供配套服務。
根據《招股書》可知,公司業務分為全鋼巨胎銷售業務、和礦用輪胎運營管理業務。全鋼巨胎銷售業務是海安橡膠的主要收入來源,2022年-2024年,該業務給公司帶來的收入分別為9.98億元、17.26億元和16.6億元,占營收的比例從68.51%上升至74.01%。
與此同時,另一項業務——礦用輪胎運營管理業務,就是給礦山客戶做輪胎使用監控、維護建議等服務,該業務的收入也從4.59億漲到了5.83億,占比從31.49%降至25.99%。
圖源:《招股書》
而海安橡膠賣出去的輪胎,大部分都漂洋過海到了國外。2022年-2024年,公司境外銷售收入分別約為9.5億元、16.82億元和16.65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65.19%、76.16%及74.23%,其中來自俄羅斯的就有近一半。
靠著過硬的產品和廣闊的市場,海安橡膠業績一路飆升。
2022年-2024年,公司營收從15.08億元增長到23億元,凈利潤從3.54億元漲到6.79億元。更重要的是,在全鋼巨胎領域,海安橡膠已經是全球第三,僅次于米其林和普利司通,能生產全系列規格的巨胎產品,妥妥的行業“實力派”。
能有這么亮眼的成績,離不開一群“大客戶”的支持。紫金礦業、徐工機械、鞍鋼集團這些行業巨頭,都是海安橡膠的合作伙伴。2022年-2024年,前五大客戶帶來的收入從6.55億元漲到12.92億元,占營收比例從44.95%漲到57.58%。
圖源:《招股書》
不少客戶還是“股東+客戶”的雙重身份。從2021年開始,紫金礦業(601899.SH)、徐工機械、山東能源、江西銅業這些大客戶都通過旗下基金入股了海安橡膠,其旗下基金分別持股4.3%、3.79%、4.3%和4.3%。
這些客戶一邊投資,一邊也加大了采購。比如紫金礦業,2020年-2022年,海安橡膠對紫金礦業的銷售金額從6502.59萬元增長到2.13億元;江西銅業也從1781.81萬上漲到了5545.06萬元。
圖源:《招股書》
而且,2023年,公司對紫金礦業的銷售均價為12.3萬元/條,低于非股東客戶中煤能源的13.8萬元/條,價差達11%。
這波“又當股東又當客戶”的操作,也引來了深交所的關注。對此,海安橡膠回應稱,與公司存在關聯關系的客戶、供應商股東,其入股價格與同期財務投資者一致,這屬于公允的市場行為,并不存在利益綁定和利益輸送的情況。
從農民工到“輪胎大王”
創始人已套現超3億元
在即將沖刺IPO的海安橡膠背后,是一段帶著汗水和泥土味的奮斗史。誰能想到,如今年營收超20億元的“巨胎制造商”背后掌舵人,朱暉的起點是一個農民工。
據新媒體“IPO觀察”報道稱,1963年,朱暉出生于福建莆田仙游縣的一個普通農村家庭。16歲那年,他離開課堂開始打工,干過苦力、搬過磚。
但轉折點來自一個“補胎”的啟發。20世紀80年代初,他發現老家村里的朱氏兄弟靠在工地補輪胎賺了錢,頓時心動。1984年春節,他帶著堂兄殺到廣西百色的巖灘水電站,開啟“補胎創業”。憑借手藝好、收費實在,一年下來他凈賺三萬多元,這是他的“人生第一桶金”。
圖源:罐頭圖庫
從那之后,朱暉的事業一路擴展。1996年,他聯合幾位兄弟在遼寧本溪創辦輪胎翻新廠,業務逐步覆蓋山西、江西、貴州等礦區。他不止是“干”,更是天天扎在車間里研究設備、調配膠料、改良流程,是典型的“技術型老板”。
真正的轉折發生在2005年。朱暉決定“返鄉創業”,在老家福建創立海安橡膠公司,正式向巨型輪胎制造進軍。《招股書》顯示,彼時,海安橡膠由朱暉及其兄弟朱金清、朱金林三人共同出資設立,朱暉、朱金林、朱金清三人的持股比例分別為70%、15%和15%。兩年后,他又回購兄弟股份,實現100%控制。
圖源:罐頭圖庫
而后,這位補胎出身的企業家開啟了“資本布局”之路。他在2020年-2022年間分三次轉讓股權,共計套現2.89億元。
其中,2020年,他將10%股權以1億元價格賣給金浦國調基金,3%和1%分別以3000萬元、1000萬元的價格賣給自然人林志煌和廈門建極,合計為1.4億元。
當年3月,朱暉又分別向自然人張文謹、平潭澤榮轉讓海安橡膠1%、1.05%的股權,轉讓價款分別為1000萬元、1050萬元,合計0.21億元。
4個月后,朱暉又向紅塔創新、紅創合志、明道投資、明河投資、明匯投資轉讓海安橡膠的6%、0.4%、3%、3.62%、1.43%的股權,轉讓價款分別為6000萬元、400萬元、2400萬元、2896萬元、1144萬元,合計為1.28億元。
除了股權轉讓,他還拿到了現金分紅:2021年海安橡膠分紅4184萬元,2022年再分9763萬元,按照持股比例計算,分紅中約6193.2萬元落入朱暉口袋。
兩年套現+分紅,朱暉共計變現3.51億元。
圖源:罐頭圖庫
與此同時,朱暉將公司一步步推上資本市場。2022年9月,海安橡膠啟動深交所IPO輔導,第二年6月獲得受理,至今已完成兩輪問詢。如果順利過會,朱暉將帶著“補胎起家”的夢想,叩響深交所的大門。
此次IPO海安橡膠計劃募資29.52億元,其中超8成(19.45億元)將用于擴大巨型輪胎產能,剩下的將用于生產線升級、研發中心建設和補充資金。
如今,隨著IPO的步步推進,這家從車間打拼出來的輪胎公司,正在邁入資本市場的新賽道。朱暉能否帶著海安橡膠成功上市呢?
你看好海安橡膠過會嗎?評論區聊聊吧!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