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仁榮重開資本新局,1500億韋爾股份欲赴港“撈金”
A股上市公司的赴港熱潮持續翻涌,作為半導體巨頭的韋爾股份也成為赴港“大軍”中的一員。而在掌舵人虞仁榮借此開啟新的資本棋局背后,韋爾股份早已通過近些年的收并購,在半導體行業“打下”了一片大大的“疆土”。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市值超1500億的半導體巨頭計劃登陸港交所。
5月23日晚間,韋爾股份發布公告稱,根據公司總體發展戰略及運營需要,公司擬發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并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對此,韋爾股份表示,此舉旨在加快公司的國際化戰略及海外業務發展,增強公司的境外融資能力,進一步提高公司的綜合競爭力。
事實上,為了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綜合競爭力,謀求日后的發展,韋爾股份選擇打出“赴港上市+更名”的組合拳。就在不久前,公司為了準確反映公司未來戰略發展方向,選擇改名為“豪威集團”,而改名背后則映射出韋爾股份實控人虞仁榮嫻熟的資本運作手段。
半導體巨頭擬赴港上市
政策暖風下,從2024年四季度開始,不少半導體A股上市公司尋求“A+H”兩地上市,韋爾股份便是其中之一。
近日,千億半導體巨頭韋爾股份披露了其赴港上市計劃。根據公告內容,韋爾股份審議通過《關于公司發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的議案》《關于公司發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方案的議案》等相關議案。
關于募資用途,韋爾股份表示,將發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募集資金在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后用于以下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及產品開發、全球化市場與業務拓展、目標產業戰略投資及并購、補充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公開資料顯示,韋爾股份的主營業務是芯片設計業務。公司的主要產品是圖像傳感器解決方案、LCD-TDDI、OLEDDDIC、TED(TconEmbeddedDriver)、模擬IC、分立器件。
對于此次上市目的,韋爾股份表示是為了加快公司的國際化戰略及海外業務發展,增強公司的境外融資能力,進一步提高公司的綜合競爭力。
韋爾股份對于海外市場的重視,或許能夠從其財報中找到答案。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韋爾股份實現營業收入257.31億元,同比增長22.41%;歸母凈利潤為33.23億元,同比猛增498.11%。其中,公司境外營業收入為209.62億元,占總營收的81.47%。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2024年韋爾股份境外收入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超過八成,但根據韋爾股份在年報中的表述,這主要受客戶收貨公司所在地影響。
具體來看,境內外收入的劃分主要是根據客戶收貨公司所在地,因此境內外收入受到下游客戶選用的收貨公司所在地影響。公司境外地區收入主要是由韋爾香港、香港華清和新加坡豪威等境外公司實現的,香港作為傳統的國際電子產品集散地,較多的客戶有在境外交貨的需求。
同時,韋爾股份客戶的海外業務也深刻影響其營收構成。以小米為例,小米公司2024年年報,去年小米集團境外收入為1533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達41.9%。
韋爾股份的資本版圖
謀劃赴港上市之余,韋爾股份還計劃通過改名完成戰略上的“轉身”。
5月19日晚間,公司發布公告擬將公司名稱從“上海韋爾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豪威集成電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證券簡稱從“韋爾股份”變更為“豪威集團”。
韋爾股份解釋稱,此次更名是為了更加全面地體現公司的產業布局和實際情況,進一步發揮公司品牌效應及品牌優勢,提升市場影響力,同時增加投資者對公司業務情況的理解和投資判斷。
從業績層面來看,或許不難理解韋爾股份為何選擇更名了。據悉,韋爾股份在2019年完成了對全球前三大圖像傳感器芯片設計公司豪威科技的收購,逐步構建了圖像傳感器解決方案、顯示解決方案和模擬解決方案三大業務體系。2024年公司半導體設計業務中,公司圖像傳感器解決方案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91.90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74.76%。
事實上,除了收購豪威科技外,在虞仁榮的帶領下,韋爾股份近些年頗愛投資。
早在2017年,韋爾股份便以6000萬元參與設立青島海絲民和半導體基金企業(有限合伙)。而其參與設立合伙企業的目的也只是想借助基金的優勢進行并購等工作,以進行資源整合。
2020年,韋爾股份第二次參與設立合伙企業,其以LP的身份認繳2億元參與投資青島聚源芯星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投資領域依舊聚集在集成電路產業鏈上。同年,其旗下子公司浙江韋爾股權投資有限公司出資250萬元參與投資上海韋豪創芯。
2021年開始,韋爾股份借助韋豪創芯快速布局超越視覺、汽車半導體、可穿戴設備、電源及信號鏈、集成電路制造裝備及材料等賽道。天眼查顯示,韋豪創芯成立至今,直接投資事件為26件,間接對外投資更是高達535件。
同時,韋爾股份自身的投資動作也并未放緩。2022年6月25日,韋爾股份發布公告,其與公司全資企業紹興韋豪參與投資上海道禾產新私募投資基金合伙企業、寧波甬欣韋豪三期半導體產業投資合伙企業,后兩者分別由海道禾長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寧波韋豪通商管理咨詢合伙企業發起設立,募資規模分別為10.02億元、10億元。
其中,上海道禾產新私募基金中,韋爾股份以LP的身份認繳出資5億元,出資比例為49.9%;同時紹興韋豪以GP的身份出資100萬元拿下0.1%的份額。而在寧波甬欣韋豪三期半導體產業投資合伙企業中,紹興韋豪作為LP認繳出資1.98億元,出資比例為19.8%。2024年末,韋爾股份又通過紹興韋豪出資6.93億元設立35億元規模的泛半導體產業基金。
長袖善舞的芯片首富
韋爾股份在資本運作上的得心應手,或許深受實控人虞仁榮的影響。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虞仁榮以5000萬元出資額獲得青島學而民和投資中心(有限合伙)約10%的股份。
而在被稱為投資大年的2020年,虞仁榮再次踏足股權投資領域。當年,平潭馮源繪芯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的持有人中,出現了虞仁榮,其認繳出資額約為2.16億。
翌年,虞仁榮先后出資8000萬元、9000萬元認購平潭馮源聚芯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平潭光信馮源同芯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各約12.7%、30%的股份。
2023年5月份,虞仁榮又聯手廣立微、北京君正等公司共同發起設立合肥馮源仁芯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
若從虞仁榮的發家史看,或許能一窺其為何偏愛投資、并購等資本運作。1985年,虞仁榮以鎮海狀元的身份考入清華大學無線電系的EE85班。畢業后,虞仁榮是國企浪潮集團中的工程師,后毅然跳槽一家電子元器件分銷公司任職銷售經理。
1995年前后,市場經濟迅速席卷全國,不少端著“鐵飯碗”的人毅然下海,有了足夠的貨源和客戶的虞仁榮便是其中一員,1998年他創辦了北京華清昌科貿有限公司,主營貿易代理。
此后,頗具前瞻性的虞仁榮意識到國產替代的重要性,因此在2007年創辦了韋爾股份的前身韋爾半導體。2017年7月,韋爾股份在上交所掛牌上市,虞仁榮持有公司股份2.79億股。但是由于半導體研發耗資大、歷時長,為了能更快的在半導體領域有所作為,虞仁榮選擇以買買買的方式來迅速實現公司的下一步發展。
在其上市未滿一個月,韋爾股份就公告停牌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其目標是CMOS影像解決方案提供商北京豪威。不過,2017年年底該項計劃折戟。時隔一年,韋爾股份成功以135億股份支付對價加上16.87億現金,合計約152億元成功將北京豪威等公司收入囊中。這場“蛇吞象”式的并購,也讓韋爾股份成為該領域的世界級選手。
嘗到甜頭后,韋爾股份樂此不疲的進行各項并購動作。2020年4月份,其出資1.3億元收購Synaptics Incorporated亞洲地區芯片液晶觸控與顯示驅動集成芯片業務(TDDI業務);2021年又入股深圳吉迪思,切入智能顯示主控芯片賽道;2022年,韋爾股份又收購了收購思睿博半導體(珠海)有限公司。
此次,在虞仁榮的帶領下,韋爾股份“劍指”港交所,無疑令公司未來的發展更具看頭。
責任編輯丨陳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