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工業三闖港交所:重點客戶存留率下滑,資產負債率仍偏高
近期,“京東系”的京東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東工業)港股IPO獲受理,美銀證券、高盛、海通國際為聯席保薦機構。天眼查顯示,北京京東工業品貿易有限公司、北京京東數智工業科技有限公司為其國內運營主體。
來源|港灣商業觀察? ?作者|施子夫
近期,“京東系”的京東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東工業)港股IPO獲受理,美銀證券、高盛、海通國際為聯席保薦機構。天眼查顯示,北京京東工業品貿易有限公司、北京京東數智工業科技有限公司為其國內運營主體。
此前,京東旗下已有五家上市公司,分別為京東集團(JD.US;09618.HK)、京東健康(06619.HK)、京東物流(02618.HK)、達達集團(DADA.Nasdaq)和德邦物流(603066.SH)。若京東工業此次上市成功,將成為京東旗下第六家上市公司。不過京東工業的IPO之路也并非一帆風順。2023年3月、2024年9月,公司先后兩次遞表港交所,均因資料失效而告終。此次也為京東工業兩年時間內第三次遞表。
業績持續向好,重點客戶存留率下滑
京東工業成立于2017年7月,是京東集團旗下專注于工業供應鏈技術與服務業務的子集團,自成立以來,京東工業布局專注于MRO采購服務的供應鏈技術與服務業務,幫助客戶實現保供、降本、增效及合規。
根據灼識咨詢的數據顯示,按2024年的交易額計,京東工業為中國工業供應鏈技術與服務市場最大的服務提供商,市場份額達到4.1%。
京東工業的收入主要來自商品銷售及提供服務,業績的增長主要受吸引新客戶并帶動現有客戶的額外支出所推動。
京東工業銷售的工業品包括MRO產品(維修、維護和運營)及BOM(物料清單)產品。從2022年-2024年(以下簡稱,報告期內),公司自商品銷售產生的收益分別為129.35億元、161.2億元和191.7億元,占當期收入的91.5%、93.0%和94.0%。
商品收入以外,京東工業另有一部分收入來自交易平臺、廣告以及技術及其他服務。報告期內,京東工業來自交易平臺的收益分別為6.44億元、5.57億元和4.1億元,占當期收入的4.6%、3.2%和2.0%;來自廣告及其他服務的收益分別為5.55億元、6.59億元和8.18億元,占當期收入的3.9%、3.8%和4.0%。
相較于服務收入,商品收入的毛利率較低。而由于期內商品收入貢獻不斷增長,由此也導致京東工業整體毛利率出現滑坡。報告期內,公司毛利率分別為18.0%、16.1%及16.2%。
整體財務表現上,2024年京東工業營收規模突破200億元,同時公司也于期內也扭虧為盈。報告期內,京東工業實現收入分別為141.35億元、173.36億元和203.98億元,年內凈利潤分別為-12.69億元、479.9萬元和7.61億元,年度經調整利潤分別為7.59億元、8.94億元和10.67億元,凈利潤率分別為-9.8%、0、3.7%,經調整凈利潤率分別為5.4%、5.2%和5.2%。
不過,公司仍有部分經營數據波動,未來業績表現是否穩定尚有待觀察。報告期內,京東工業的交易平臺交易額分別為77億元、81億元和69億元,每個重點企業客戶的平均交易額分別為140萬元、120萬元、120萬元,重點企業客戶交易額存留率分別為139.3%、114.9%和105.7%。
京東工業表示,交易平臺交易額于2022年至2023年有所增長,主要是由成功吸引新客戶及推動現有客戶的額外支出所驅動。交易平臺交易額于2024年有所下降,主要是因為重點企業客戶越來越傾向于直接向公司采購商品,而不是通過交易平臺進行采購。于往績記錄期間,公司通過提高現有重點企業客戶的整體粘性及持續吸引新重點企業客戶來戰略性聚焦重點企業客戶群的擴展,使得重點企業客戶數量大幅增加。由于往績記錄期間吸引新重點企業客戶并擴大重點企業客戶群,每個重點企業客戶的平均交易額因而出現波動。
此外,于往績記錄期間,中小企業總數顯著增加。然而,相比其他中小企業的數量變化,頭部中小企業(每家企業的年交易額至少為人民幣1,000元)的數量變化于往績記錄期間保持相對穩定,歸屬于頭部中小企業的交易額增長大致與歸屬于中小企業的總交易額增長一致,該等頭部中小企業合計占公司歸屬于中小企業的交易額的絕大部分,且為該交易額的主要增長驅動力。
京東工業的客戶公司為在交易平臺上銷售商品的第三方商家、廣告主以及以重點企業為主的客戶。報告期內,五大客戶產生的收入分別占公司總收入的8.1%、10.5%及12.1%,客戶較為分散。
海豚智庫創始人李成東向《港灣商業觀察》表示:利潤的增長肯定是有規模效應的。通過規模效應,降低了采購價格實現了盈利。另一方面,前兩年一筆期權的費用計提同樣也為京東工業的凈利潤增加不少。
資產負債率不斷下降,仍超過90%
有關于2022年錄得虧損的原因,京東工業在招股書中解釋稱,主要歸因于若干非現金項目,包括股份支付開支及可轉換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
報告期各期末,京東工業已確認可轉換優先股的公允價值凈虧損分別為19.16億元、5.3億元和4760萬元,可轉換優先股的賬面價值分別為56.22億元、75.04億元和76.64億元。
公司方面指出,面臨與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損益的非流動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相關的風險。截至報告期各期末,京東工業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損益的非流動金融資產分別為7.91億元、7.13億元和5.54億元,主要與公司對若干被投資公司的股權投資有關。
報告期內,京東工業確認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虧損分別為4610萬元、7840萬元和1.59億元。
其他經營風險問題,報告期各期末,京東工業的存貨分別為6.07億元、5.11億元和8.97億元,歸屬于持續經營業務的存貨周轉天數分別為17.9天、13.8天及14.8天;貿易應付款項分別為23.9億元、37.92億元和51.1億元,合同負債分別為3.54億元、2.29億元和2.38億元。
報告期各期末,京東工業的資產總額分別為83.07億元、120.82億元、146.57億元,負債總額分別為90.56億元、124.24億元和141.7億元,經計算,各年度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109.02%、102.84%和96.67%。看得出來,雖然公司資產負債率目前依然偏高,但也處于持續下降趨勢。
截至報告期各期末,京東工業的經營活動所得現金凈額分別為19.75億元、13.79億元和12.96億元,年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分別為1234.4萬元、54.89億元和83.72億元。
當然除自身的財務表現,京東工業背靠京東系,要闖關上市,自身獨立性也是一大看點。
報告期各期末,京東工業自京東集團平臺所得收入(包括服務收入及來自京東五金城所得收入)分別為67億元、75億元及81億元,占本集團同期收入的47.1%、43.4%及39.7%。
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京東集團通過其全資子公司間接持有京東工業約占已發行股本總額的78.84%。
此次IPO,京東工業計劃募資主要用于進一步增強公司的工業供應鏈能力;未來48-60個月用于跨地域的業務擴張;潛在戰略投資或收購;一般公司用途及營運資金需要。(港灣財經出品)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