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易科技IPO利潤翻番,王珊卻留不住戰投
6月初,王珊一身西裝,意氣風發地現身上海靜安區常德路688號。
文|瑞財經 作者|孫肅博
當天,意大利設計家具品牌Kartell的上海旗艦店在此正式啟幕。這家店鋪,由Kartell與國內數字零售綜合運營服務商極易科技共同打造。
從2015年成立至今,10年來,極易科技合作的全球知名品牌達到了近百個,包括沃爾瑪、博世、西門子、雅詩蘭黛集團、寶潔、聯合利華、拜耳、暉致等。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24年,極易科技的跨境進口電商運營GMV達到74億元,在國內電商運營服務商中排名第一。
Kartell上海旗艦店開業一周后,極易科技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邁出了公司資本化的重要一步。
從招股書來看,2024年,極易科技的營收增速有所放緩,僅同比增長了3.3%,但凈利潤卻大幅增長了100.3%。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的前夕,極易科技遭遇了股東變動,六家投資機構集體清倉退出,同時老朋友京東也減持了所持的部分股份。
創始人兩次改行,創業后獲京東相助
王珊的人生軌跡,總是充滿出人意料的轉折。
河南人,學傳播出身,在西安交大完成了研究生學業,畢業后南下蘇州,在中海地產做總經理助理。那是王珊的第一份工作,歷時9個月。
2009年4月,王珊跳槽到母校西安交大與利物浦大學合作辦學的西交利物浦大學任品牌及市場辦公室主任,負責品牌建設及推廣,終于算是學以致用。
在學校的這段工作,王珊堅持了三年。這三年里,我國電子商務發展迅速。商務部數據顯示,全國網絡零售交易額從2009年的2630億元猛增至2012年的1.31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71%。一直不安于現狀的王珊,似乎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
2012年9月,新學期開學,王珊離開了西交利物浦大學。此后沒人知道他去做了什么,直到2015年的年底,極易科技被正式成立。與王珊共同創業的,是他的忘年交吉融,曾任電子工業部二十八研究所的工程師。
據傳,王珊和吉融是在蘇州園區相關領導介紹之下相識,一見如故,對電商服務的未來發展方向不謀而合。
極易科技成立后,曾經歷了一次“生死存亡”的挑戰。當時極易科技在某電商平臺做了一個童裝自有品牌,但是因為供應鏈、流量適配、團隊經驗等方面的種種問題,公司的現金流完全耗盡,團隊規模從80多人一直砍到只剩十余人。
“有大半年的時間,公司給剩下的員工每月只能發2500塊錢工資,其余部分只能打欠條。”回憶起極易科技的發展過程,王珊仍感慨不已。
在極易科技處于最低谷的時候,是京東向極易科技伸出了橄欖枝,極易科技也當機立斷將業務重心押注在京東全球購和京東跨境進口業務上。“我記得,當初京東的伙伴們經常跟我們一起擠在狹小的辦公室里,沒日沒夜地加班,常常一抬頭發現外面已經天亮了”,王珊曾如是說。
正是此次業務轉型,幫助極易科技度過了最大的危機,也為極易科技后來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土壤和動力。
2018年1月,京東集團-SW(9618.HK)旗下江蘇京東邦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稱“京東邦能”)以2500萬元的價格認繳了極易科技1,666,667元新增注冊資本,持股25%,成為了極易科技第一個伯樂。據了解,這也是京東集團首次參投服務商企業。
近年來,作為常年蟬聯代表京東服務商最高評級的“京卓越服務商”,極易科技享受了流量傾斜與數據接口權限。據悉,其曾作為三家核心編纂團隊之一,承擔京東首版《數坊·生意洞察白皮書》的部分編寫工作。
創始人控股33.45%,套現4790萬元
繼囊獲京東的戰投之后,極易科技陸續進行了A+輪、A++輪融資、B輪、C輪及上市前pre-輪共計五輪融資,融資金額合計約4.4億元。
瑞財經《預審IPO》穿透股權后發現,各投資者背后的資本包括清源投資、寶捷會創新基金、翼樸資本、元禾原點、文華海匯、建銀國際基金、東方富海、華宸資本、西安交通大學教育基金會、康力電梯(002367)、淮北產業基金、招商局資本、蘇州文化基金、致道數字、香塘集團、南京文投、萬銀資產管理、賽富投資基金、武商集團、沃博聯、嗶哩嗶哩等。
通過不斷引進戰投,王珊的持股比例也逐漸在被稀釋。遞表前,其作為公司控股股東,可直接及間接通過青島易華、僱員激勵平臺(蘇州尚來、易賣有為、極易大展)、南京極晟合計控制公司權益比例約為33.45%。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投資者并不是直接對極易科技進行的投資,而是受讓了王珊轉讓的股份,而王珊也以此套現了約4,790萬元。
具體來看,2020年6月,王珊以350萬元的價格向元禾原點轉讓0.43%股權;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期間,又以75萬元、2365萬元分別向極易科技員工激勵平臺易賣有為、極易大展合計轉讓8.5%股權,以1000萬元的價格分別向蘇州高策、上海淼霖轉讓0.77%、0.77%股權。
需要指出的是,在為引入戰投的同時,王珊、吉融還授予了投資者部分特別權利,其中包括領售權、優先購買權、優先認購權、共同出售權、反稀釋權、贖回權、董事提名權及知情權。
雖然各方的相關對賭協議已于極易科技遞表上市申請當日中止,但若極易科技的上市申請被拒絕或在遞交上市申請后18個月內未上市或極易科技撤回上市申請,所有的特別權利將自動恢復。
遞表前老朋友減持,6位戰投臨陣撤退
根據招股書,極易科技的最后一輪融資發生于此次遞表前一個月,沃博聯旗下的沃博聯廣藥基金以對價4000萬元認繳了極易科技733,639股未上市股份,占認購完成后極易科技約2.17%股權。此次融資完成后,極易科技的估值約為18.4億元。
而除了直接認繳,沃博聯廣藥基金還合計以1500萬元受讓了極易科技其他股東轉讓的38.09萬股股份。
令人意外的是,向沃博聯廣藥基金轉讓股份的股東,還包括極易科技老朋友的——京東集團。彼時,京東邦能還將其持有的部分極易科技股份轉讓予了蘇州文化基金。
從最初入股時的25%,到遞表前持股9.49%,京東邦能從唯一戰投變成了第五大股東。
瑞財經《預審IPO》穿透招股書發現,在極易科技遞表前減持的股東,除了京東集團外,還包括文華海匯旗下的道合融海、中億投資者旗下的中億明源、上海謙京、湯臣倍健(300146.SZ)參投的廈門為來卓識、翼樸一號、檸盟投資旗下的珠海崇星、康力電梯參投的君卓數字。
其中,中億明源、上海謙京、廈門為來卓識、珠海崇星、翼樸一號及君卓數字轉讓完成后,均不再為極易科技的股東。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康力電梯參投的君卓數字于極易科技遞表前退出了持股,但其參投的另一基金君卓股權于極易科技遞表前仍持股1.38%。
毛利率連降,遞表前凈利激增
隨著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有網購習慣的消費者數量不斷增加,開發在線渠道已成為品牌的重要業務方向之一。
對于進入電商行業的品牌及希望在電商市場有進一步業務增長的品牌,與專業服務商合作可有效實現其在線業務的快速擴張,提高銷售業績。而這一需求則為電商運營服務商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也帶動了極易科技的業績。
招股書顯示,極易科技的GMV從2022年的82億元增長35.1%至2023年的111億元,并進一步增長35.3%至2024年的150億元。
據了解,GMV即商品交易總額。對于電商運營商來說,這一數值幾乎是衡量平臺或商家業務規模和健康狀況的首要關鍵指標。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按2024年GMV計,極易科技在中國數字零售綜合運營服務商中排名第二,在國內電商運營服務商中排名第五。
營收方面,2022年-2024年,極易科技的分別實現收入11.17億元、13.56億元及14億元。可以看到,2023年極易科技的營收同比增長了21.32%,但2024年該增速則放緩至3.3%。
盈利方面,2022年至2024年,極易科技的毛利率分別為17.4%、15.4%及14.4%,呈現下滑趨勢。
此外,極易科技的毛利從2022年的1.94億元增長了7.5%至2023年的2.09億元,2024年則微降3%至2.02億元;凈利潤從2022年的3758.3萬元下降33.8%至2023年的2487萬元,2024年又大幅增長100.3%至4982.2萬元。
瑞財經《預審IPO》注意到,極易科技對電商平臺存在較強的依賴性。于往績記錄期間,其大部分收入來自品牌至消費者的解決方案的在線渠道經銷模式,即向電商平臺銷售產品或通過在電商平臺上運營的在線商店向消費者銷售產品。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極易科技通過電商平臺銷售產品的收入分別占總收入的88.5%、71.8%及60.2%。
在線渠道經銷模式下,極易科技產品銷售收入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來自電商平臺的采購量的增加。極易科技還在電商平臺上開展各種經銷及推廣活動,并向其購買廣告服務,以增加產品在其經營的網店中的曝光率。在此背景下,控制銷售成本的能力對極易科技的經營業績至關重要。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極易科技的銷售開支分別為7149.7萬元、8355.6萬元、6810.1萬元。其中,各期的銷售運營費用(包括電商平臺傭金、線上營銷推廣費用及第三方支付渠道服務費)分別為1329.8萬元、842.1萬元、970.4萬元。據極易科技預計,為支持公司的業務擴張計劃,其銷售支出將隨著持續擴張業務而增長。
需要指出的是,截至2025年4月30日,極易科技的銀行及現金結余僅有約1.8億元,但同期的即期銀行借款卻高達6.04億元。也就是說,截至2025年4月30日,其尚存4.24億元的短債缺口。
附:極易科技上市發行中介機構清單
獨家保薦人:中信證券(香港)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佳利(香港)律師事務所、環球律師事務所
核數師兼申報會計師:羅申美會計師事務所
行業顧問:弗若斯特沙利文(北京)咨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