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萬母嬰店老板捧出海拍客一個IPO!
盯上二三線城市寶媽們的錢包,卻三年虧損超億元。
作者|劉俊群?編輯|劉欽文
給寶寶挑奶粉時,你可能不會想到:家附近母嬰店貨架上的進口奶粉、嬰兒面霜,或許是店主通過一個叫“海拍客”的平臺訂的貨——掃碼下單后,供應商直接發貨到店,省去層層中間商。
如今,這個藏在三四線城市母嬰店背后的“垂類母嬰電商平臺”,要沖刺港股上市了。近日,YangtuoTechnologyInc.(下稱“海拍客”)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沖刺上市。截至2024年底,海拍客平臺有超9.3萬名核心買家——這些母嬰店老板年內下單超24次,在下單頻率上,平均每名核心買家每月下單11次。
圖源:罐頭圖庫
能吸引店主如此高頻下單,離不開其“阿里系”創始人團隊的底氣。公司CEO(首席執行官)趙晨是天貓國際創始人之一,COO(首席運營官)徐虹曾打造淘金幣,合伙人吳濤也曾深耕阿里銷售多年。成立5年來,公司已拿下6輪融資,順為資本、復星國際、高瓴等機構紛紛入局,其中雷軍的順為資本更是連投5輪。
不過,在這份亮眼的下沉市場成績單背后,海拍客的盈利難題不容忽視。《招股書》顯示,公司三年累計虧損過億,凈負債超20億元。這場由“阿里系”團隊主導、資本加持的下沉市場爭奪戰,能否在資本市場畫上圓滿句號?
擁有9.4萬核心買家
三年虧損過億
海拍客的商業模式說穿了就是做母嬰店的“中間商”。
根據《招股書》可知,它左手握著4200家供應商——上到惠氏、美贊臣這樣的奶粉品牌商,下到區域經銷商;右手牽著29萬家線下母嬰店,這些店散布在全國3000多個縣城,是下沉市場母嬰消費的主力軍。
母嬰店老板們可以在海拍客APP上下單,供應商直接發貨到店,省去層層批發的麻煩。海拍客則靠兩件事賺錢:從供應商的銷售額里抽點傭金,或者幫他們做推廣收服務費。
這部分業務是海拍客最基礎的業務,名為數字平臺業務,不過這部分業務帶來的收入持續下滑。2022年-2024年,公司來自數字平臺業務的收入分別為3.54億元、2.96億元和2.29億元,占公司營收的比例也從39.5%下降至22.2%。
背后的原因很直觀,平臺上的核心買家——也就是一年下單超24次的母嬰店老板,從2023年的10.4萬減少到2024年的9.4萬,少了9.6%。此外,平臺總交易額也在縮水,2022年是149億,2023年120億,2024年只剩110億,兩年縮減了26%。
更關鍵的是,平臺能從交易額中抽到的傭金比例也在降。同期,海拍客平臺的傭金率分別為2.5%、2.5%以及2.3%。
圖源:罐頭圖庫
和數字平臺業務不同,自營業務成了海拍客收入的主要來源,而且還在增長。
自營業務分兩種:一種是基礎自營,就是海拍客自己從上游供貨商進貨、囤貨,再通過平臺賣給母嬰店;另一種是自有品牌,由海拍客自己研發,找代工廠貼牌生產,涵蓋兒童零食、輔食等品類。目前已經推出90多個自有品牌,像兒童輔食“喵小俠”、營養補充劑“DoctorJepson”等,SKU超過1000個。
這些自營商品的客戶,除了平臺上的母嬰店,還有在電商平臺買東西的個人消費者,以及線下的貿易合作伙伴。
同期,公司自營業務的收入分別為5.4億元、7.68億元和8.02億元,占比從60.4%增長至77.7%。
但自營業務的賺錢能力并沒有前者高。數字平臺業務的毛利率能達到90%左右,而自營業務的毛利率只有15%,這導致海拍客的整體毛利率從2022年的43.9%下滑至2024年的32.5%。
圖源:罐頭圖庫
反映到整體業績上,2022年至2024年,海拍客的收入分別為8.95億、10.67億、10.32億;但是同期,凈利潤分別為101萬、-5654萬和-7883萬,三年累計虧損1.34億元。
財務壓力也越來越大。近三年,海拍客的總負債一直維持在20億元以上,資產負債率從2022年的255%,漲到2024年的350%。
這源于海拍客在前期融資中與投資者簽訂的對賭協議:若未能達成約定條款,公司需履行股份回購義務。
2024年,因未完成業績承諾,公司已斥資11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7800萬)回購股份;2025年壓力加碼,又需支付24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7億),兩次回購合計耗資近2.5億元。
截至2024年底,其發行的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賬面價值達24億元,全額計入金融負債后,負債凈額高達20億元。
為推進上市,海拍客在遞表前簽訂協議:承諾2025年6月支付2400萬美元回購D輪優先股,換取優先股持有人在2026年底前暫不行使贖回權。但這更像緩兵之計,若2026年底前仍未上市,恐將觸發大規模贖回危機。
然而,2022年-2024年,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持續凈流出,分別為-1.33億、-600萬、-1.12億。
為了維持運營,海拍客只能靠抵押借錢。2024年,它的計息銀行借款從2023年的220萬元,一下子漲到1.37億元。抵押物里,甚至包括CTO(首席技術官)肖建濤和他配偶的個人房子。
7成采購來自前五大供應商
產品曾被質疑是假貨
海拍客的B2B模式決定了其對供應商的高度依賴。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從前五大供應商的采購金額占比逐年攀升,分別為56.6%、62.9%和77.6%;其中對最大單一供應商的采購占比,也從22%升至38.2%。
具體來看,2024年前五大供應商中,包括昱升與美贊臣集團等公司。昱升作為2005年成立于廣東的企業,專注于紙尿褲開發、生產及銷售,為海拍客供應紙尿褲,采購占比達7.6%;而1905年創立于美國的美贊臣集團,業務覆蓋50多個國家,主要提供嬰幼兒配方奶粉,采購占比為5.6%。
圖源:罐頭圖庫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前五大客戶同時兼具供應商身份。例如昱升、廣東邦寶個人護理用品有限公司、泉州市合興衛生用品有限公司等企業,既為海拍客自營業務提供OEM服務或供應產品,又作為賣家在其數字平臺開展業務并支付傭金。
IPG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認為,公司供應商和客戶重疊,這種現象需要從公司收入、采購金額、具體資金流和單據流上進行審核確認是否屬于正常的交易。因為可能涉嫌利潤和成本調節進而導致財報失真。
對此,海拍客表示,與這些重疊主體的銷售及采購條款均為單獨磋商確定,兩者互不關聯、互不構成條件。
但公司也坦言,其在貨源供應、OEM服務、物流存儲、云服務及支付處理等多個業務環節均依賴供應商,且與主要供應商的合作多為非獨家性質。若出現供應中斷或無法及時找到合格替代供應商的情況,將直接影響訂單履行及市場需求響應能力。
圖源:罐頭圖庫
比供應鏈集中更嚴峻的是產品質量與真偽爭議。
2018年8月,韓國奶瓶品牌“Comotomo可么多么”發布聲明稱,從未授權海拍客及“南通樂兒家商貿公司”銷售其產品,亦未向該平臺供應貨品,不保證相關產品的質量及真偽,并將采取法律手段追究侵權責任。
在小紅書平臺,有用戶反饋在海拍客購買到假冒化妝品,提醒消費者“避雷”;另有用戶稱,其在該平臺購買的安耐曬防曬霜經檢測為假貨。
圖源:小紅書
黑貓投訴平臺上,多名消費者投訴購買到假冒蒙牛奶粉,涉事產品已被平臺暫停銷售。
圖源:黑貓投訴
海拍客在《招股書》中提示,盡管對第三方賣家的資質及交易設有嚴格甄選標準,但無法完全保證產品質量,亦不能消除潛在的產品缺陷或保修索賠風險。若第三方賣家存在質量管控缺失、虛假宣傳、銷售無證產品等問題,可能導致買家信心流失,進而影響平臺交易量。
對于這家“阿里系”團隊操刀的平臺而言,上市或許是新起點,真正的挑戰才開始。
在“阿里系”團隊的帶領下,你看好海拍客IPO嗎?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