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龍CEO和CFO接連請辭,劉氏家族收權能否破局?
衛龍CEO和CFO接連請辭,劉氏家族收權能否破局?
四個月內,衛龍CEO和CFO接連辭職。
7月9日,衛龍宣布,彭宏志先生因個人職業發展安排,已辭任本公司執行董事、首席財務官,自2025年8月31日結束后生效。執行董事余風先生將自彭宏志先生正式辭任后擔任首席財務官及授權代表,自2025年9月1日起生效。衛龍強調,上述事項不會影響公司相關工作的正常運作。
圖片來源:衛龍公告
據媒體報道,彭宏志2010年就加入了衛龍,距今已有15年,是衛龍的老將。財報顯示,彭宏志2024年薪金為196.3萬元,酌情花紅為564.1萬元,加上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開支、退休金計劃供款等合計1821.5萬元。
圖片來源:衛龍財報
衛龍2024年財報介紹,余風于休閑食品行業擁有超14年的經驗。自2011年10月加入衛龍至2023年5月,在集團內擔任過多個職位,歷任助理設計師、研發工程師、研發經理、電商中心總經理、媒體中心負責人;于2023 年8月被董事會任命為市場中心副總裁,自2023年11 月起,同時兼任人力資源中心負責人;自2024年3月起,被任命為衛龍高級副總裁。
發布公告次日,衛龍股價開盤下跌,當日收盤價為12.62港元/股,下跌近13%。7月11日開盤后有所回升,但隨后再次下跌,截至收盤,報12.62港元/股,總市值為306.81億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7月7日,彭宏志曾減持23.66萬股,套現超300萬港元。再加上,其離職的時機頗為微妙,正值公司發布中報前夕,這使得彭宏志離職一事引發了外界的諸多猜測。
有觀點認為,CFO此時離職,或是中報數據不太理想,或是存在一些爭議,也不排除家族企業之間權利更替的可能。
今年3月,衛龍宣布時任CEO孫亦農因個人事務及其他業務安排,辭任公司執行董事及首席執行官職務,由副董事長兼執行董事劉福平接任首席執行官一職。
圖片來源:衛龍公告
CEO和CFO接連換人之后,衛龍的核心管理層基本都是自己人了。據悉,衛龍董事長劉衛平與副董事長劉福平是親兄弟,二人是衛龍的創始人;執行董事劉忠思、余風分別是二人的堂弟和表弟。彭宏志則是劉忠思的表兄,孫亦農辭任前,只有他一人與劉氏家族無親屬關系。
5月8日,衛龍發布《配售現有股份及根據一般授權補足認購新股》,公告表示,交易完成后,劉衛平及劉福平兄弟兩人控制公司78.33%股權,彭宏志持股為0.25%,劉忠思持股為0.28%,余風持股為0.22%。
從這個角度來看,有業內人士認為,接連的人事變動,反映出衛龍對家族控制權的重視。這背后或許是衛龍希望能借助創始家族的經驗和資源,應對市場競爭和業務轉型方面的焦慮。
財報顯示,2020年以來,衛龍的收入和年內利潤總體都在增長。2024年,其收入突破60億元,年內利潤突破10億元。但具體來看,衛龍確實面臨一些挑戰。
調味面制品作為衛龍的核心產品,曾在公司總收入中占據重要地位,2023年,其來自調味面制品的收入在總收入中的占比為52.3%。但2024年,這一數據下滑到了42.6%。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蔬菜制品的收入在總收入中的占比從2023年的43.5%增長到了53.8%。與此同時,2024年,蔬菜制品的收入同比增長59.1%至33.71億元,而調味面制品同比增長幅度僅為4.6%。
圖片來源:衛龍財報
衛龍的蔬菜制品中,魔芋爽無疑是明星產品。一主流電商平臺的衛龍食品旗艦店中,銷量最高的就是魔芋爽產品。不過,魔芋制品憑借低卡、健康、口感獨特等優勢備受消費者追捧的同時,也吸引了眾多玩家入局,鹽津鋪子、良品鋪子、百草味等不少零食品牌也在賣魔芋產品。魔芋制品在零食行業的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各品牌都在全力以赴爭奪市場份額。
另外,衛龍的魔芋爽產品還曾陷入重量風波。2024年5月,抖音網友“燕子哥”的一條視頻把衛龍的產品質量問題推上了“熱搜”。據該網友發布的視頻,其購買的衛龍魔芋爽麻辣素毛肚,標注凈含量為15克,實際帶包裝袋稱重卻只有8.9克。
此事在網上引發熱議,網友在視頻評論區紛紛表示,“15克本來就少你還給我少5克”、“我對衛龍心連心,衛龍對我動腦筋”......
隨后,衛龍一天內道歉兩次,表示問題正在解決,歡迎消費者監督,同時邀請當事用戶擔任品牌質量監管大使,未來也將加強持續優化生產管理體系。
圖片來源:罐頭圖庫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這還是衛龍的質量內控體系出現了一些紕漏;這些紕漏其實跟老板的經營理念、高管的重視度、以及在整個生產的過程中品控的疏忽,有非常大的關系?!?/span>
盡管衛龍的魔芋爽產品當前銷量亮眼,但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與激烈的競爭態勢下,未來想要續寫輝煌,持續保持領先優勢并實現業績的進一步突破,仍需衛龍在產品創新、供應鏈管理、市場拓展等多方面持續發力,精準應對各類挑戰。
必須提到的是,創始家族重掌核心職位雖然能確保公司的戰略方向和文化傳承,但也將引發外界對公司治理結構和透明度的擔憂。
衛龍短期內CEO和CFO接連換人,反映出公司在業務發展上面臨的壓力。未來,衛龍能否在創始家族的帶領下,有效應對市場競爭,實現業務轉型與突破,仍有待時間的檢驗。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