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年半,新三板“最老”企業轉戰主板!真的要走了?
新三板現下最元老級的企業也要去IPO了!
新三板現下最元老級的企業也要去IPO了!
6月5日,新三板現下最元老級企業中科軟(430002)發布公告稱,公司擬申請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股)并于境內上市,目前公司已向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報送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的輔導備案材料,正在接受輔導。
IPO,可以說是大部分新三板企業的“執念”,特別是在今年,IPO全面加速,越來越多的新三板企業排隊IPO。不過,在新三板政策紅利可期、IPO加速、減持新規出臺背景下,新三板企業一心奔去A股真的好嗎?
時隔兩年半,中科軟轉戰主板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不是中科軟第一次發布擬上市公告了。
中科軟的IPO之路可以追溯到2014年。2014年11月10日,中科軟披露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的相關議案,擬發行股票數量為不超過7067萬股,但具體發行時機、數量、對象、方式和定價尚未敲定。同年11月28日,奔赴創業板上市方案獲其股東大會通過。
與這次不同的是,此前中科軟準備在創業板上市,而這次把方向轉向了主板。
從目前新三板成功轉板情況來看,目前新三板共有17家企業成功轉板,其中去主板和中小板上市的企業均為2家,創業板為13家。(去主板上市的企業為艾艾精工和三星新材,去中小板上市的企業為久其軟件和新天藥業。)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
不過,從中科軟自身的資質來看,其完全具有上市潛力。資料顯示,中科軟是一家集行業解決方案設計、自主軟件產品研發、大型行業應用軟件開發、系統集成與服務、技術支持和培訓于一體的公司,2006年1月23日掛牌新三板。據其公告顯示,2016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9.01億元,實現凈利潤1.92億元,同比增長14.15%。
而從近十年企業業績狀況來看,我們發現中科軟近十年凈利潤均保持穩步增長。詳看下圖: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
另外,從目前新三板上萬家企業掛牌時間來看,中科軟是現下“最老”的新三板企業。
A股企業估值下降?你還去IPO嗎?
不過,綜合現下整個資本市場形勢,特別是在IPO加速,減持新規出臺的背景下,新三板企業轉板、IPO上市真的好嗎?
如果是在以前,肯定會有很多人斬釘截鐵的說,條件允許,一定會選擇IPO上市。但是,在現下新三板政策紅利可期、IPO加速、《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出臺后,這個斬釘截鐵的回答可能會有所遲疑。
2017年,新三板市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且放到與創業板并列的位置。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今年將是新三板市場進行制度改革的重要一年。
而在5月10日,2017年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上,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監事長鄧映翎也直接表示,“現在國務院黨中央也高度重視,要求證監會、要求新三板公司認真研究,拿出相應的對策,我們今年在這方面下了大功夫。接下來還有好多這個交易的改進,我們已經是基本完成了,現在就要看擇機推出。”這表示現在國務院黨中央高度重視新三板流動性,并且證監會、股轉正在想辦法解決流動性問題,而且好多這個交易的改進已經基本完成,意味著政策紅利制度出臺只是時機的問題。而據業內人士透露,大宗交易、集合競價也將擇機推出,也有業內人士表示,精選層相關制度可能會在今年年未或明年年初推出。
對此,新鼎資本董事長張馳堅定認為,2017年下半年,隨著眾多的新三板新政的推出,新三板市場一定會有一波不小的行情。
從整個資本市場來看,去年6月起,IPO全面加速,大量新三板優質企業紛紛宣布停牌,有數據顯示,平均每個月A股掛牌公司在50家左右,并有傳言稱2017年全年A股預計掛牌500家。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目前新三板共有481家企業擬IPO,正在接受上市輔導,其中70%左右的企業是在2016年6月開始陸續申請上市輔導的。目前,新三板共有94家掛牌企業處于IPO首發申報正常審核狀態。
但是,上市公司大量增多,有業內人士認為,可能會造成打新不在,A股企業估值下降。再加上近期證監會出臺的《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有業內人士認為A股未來走勢,可能撲朔迷離,A股大股東退出的周期變長,一方面堵住了A股減持的漏洞,另一方面也影響了企業投資IPO的積極性,新三板企業擬IPO企業可能會有所減緩。
那么,如果你是企業,在這個時候,你會選擇去A股還是繼續留在新三板呢?
本文為掘金三板原創,如需轉載,請在正文前署名,否則視為侵權。
掘金三板,新三板的投融資者都在這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