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億元去向不明,“360概念股”天業股份如何被掏空?
?利用一些并不復雜的手段對財務數據進行調節,藉此取得大量借款,而后通過應收、拆借、擔保各種途徑將資金轉移。最終財務變臉、上市公司深陷泥潭之時,數十億的資金已然不知所蹤,只剩下眾多難以抽身的投資者。事后來看如此手法并不高明,只是,為何屢屢會有公司得逞?
籠罩著“360概念股”光環的天業股份(600807.SH),一度受到眾多投資者的追捧,然而一年不到的時間,卻陷入了ST帶帽,并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境地。
巨額借款侵蝕利潤
天業股份的主營業務為房地產、礦業及金融,一直以來,經營狀況似乎還算不錯。
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20.98億元,同比增長72.96%,實現歸屬凈利潤1.35億元,同比增長17.56%,甚至在2017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依舊取得了0.94億元的歸屬凈利潤。除此之外,2016年,其還參與了奇虎360的私有化,持股比例近1%(重組完成后)。
基于如此背景,近年來天業股份大量舉債,其2016年末融資總額42.53億元,同比劇增167.65%;2017年這一數字再度增長20%至51.11億元,達到營業收入的兩倍有余。
按照常理,一家公司進行借款,目的無非投入到經營或者并購兩種擴張途徑中去,但很顯然,天業股份還有著其它想法。
根據2017年報,天業股份其他應收款余額26.46億元。高級會計師劉文斌向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解釋,其他應收款是由與公司主營業務無關的往來款項形成,常見的有賠款、罰款、為職工墊付的費用等,一般情況下數額不應該很高。然而,天業股份該項目中卻有著大量的資金拆借與往來款項。
劉文斌進一步分析,押金、保證金,代繳代扣這些項目沒有什么異常。資金拆借顧名思義就是借款,“往來款”的范圍則要寬泛、模糊地多,但無疑都是對正常經營資金的占用。
上文提及,天業股份2017年末融資余額51.11億元,眾所周知借錢要給利息,為此公司2017年背負了6.57億元的財務費用,對比18.36億元的營業收入,占比超過三分之一。
以此計算,26.46億元的資金成本至少在3億元級別,然而野馬財經注意到,2017年天業股份其他業務收入不過1億元。換句話說,支付了大量利息借來的錢被轉移了出去,資金成本則留給了上市公司,侵蝕著利潤。2017年,公司業績變臉,巨虧2.27億元。
更加重要的是,這些巨額資金到底流入了誰的腰包也是筆糊涂賬。
52億元去向不明
2018年4月26日,針對天業股份的年報,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一份《非標審計意見專項說明》,表示無法證實公司共計52.36億元資金的去向,公司也因此被ST帶帽。
這其中13.95億元為對非金融機構及個人的借款,應該算在前文所述的“其他應收賬款”名下;29.53億元為商業保理資金,算在“應收賬款”名下。
值得注意的是,應收賬款是由主營業務產生,這部分資金無法證實去向意味著這部分主營業務的真實性無法保證。進一步分析,天業股份2017年應收賬款余額33.34億元,同比增長近3倍,也就是說無法證明去向的29.53億元,幾乎都是2017年“突擊”增長而來。
一個同樣需要注意的數字是,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天業股份現金及等價物余額尚有11.97億元,2017年底,只剩下了0.77億元。短短3個月,10億級資金消失。
在借來的51.11億元中的絕大多數離開了上市公司,流向了未知人士的手中后,天業股份還有11.67億對外擔保去向不明,上市公司最后的價值——信譽也被充分利用。
被賤賣的“三六零股份”
很多投資者向野馬財經表示,他們當初選擇天業股份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環繞在其頭頂的“三六零概念股”光環。
2016年4月27日,天業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出資69950萬元參與成立天盈匯鑫,股份占比99.93%,而后以之旗下中恒星光為LP入股寧波摯信,直接投資奇信通達0.39%股份并擁有其控股股東奇信志成1.18%的股權。
重組完成后,寧波摯信、奇信志成占三六零(601360.SH)股份比例分別為0.37%與48.74%,以此計算,天業股份間接持有三六零約0.95%的股份。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17年報中,竟然出現了該筆股權已經被轉讓的消息,但在上交所網站卻沒有任何公告披露。甚至連具體轉讓價格都沒有明確給出。
上圖截自2017年報
野馬財經注意到,天業股份將間接持有的三六零股份算在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欄目下,以此變動及上圖所述“三項股權共計增加公司2.46億元利潤”計算,出售價格不超過10億元…
要知道,即便以如今2486億元的總市值計算,價值尚有23.6億元。而若以2017年12月28日市值計算,則高達31億元。
對于這一交易的價格到底是多少,又為何會達成,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試圖聯系天業股份,不過截至發稿尚未取得回復。
優質資產突然轉讓,業績大幅變臉,巨額資金不知所蹤,年報被無法出具意見,股票帶帽,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公司前途未卜……更令投資者糟心的是,如此境地之下,天業股份拋出了一份股權激勵終止公告。
2016年公司曾經推出一項股權激勵計劃,但很多股票目前尚處禁售期,而且以公司目前狀況復牌后會有幾個跌停尚未可知,在如此情形下,天業股份宣布終止該計劃,并斥資8.84億元對這些股份進行回購,當然,擁有這些股票的15人皆為公司總經理、副總經理及其它高管、骨干……
至于其他的投資者,或許只能寄希望于接盤俠趕快出現,以及更加漫長的證券索賠。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臧小麗律師對野馬財經表示,一旦監管部門對*ST天業的立案調查程序結束,并且作出相應的行政處罰,受損投資者即可依法主張索賠。
至于索賠的對象,除了上市公司主體之外,如果證監會認為實際控制人,或者其它控股股東有責任,可以將之列為共同被告,要求承擔共同賠償責任。
復盤天業股份近年發展的過程,制造利好,大舉借債,大量資金去向不明,最終業績變臉,被ST帶帽,立案調查,其過程可謂與不久前的龍力生物(002604.SZ)如出一轍。
為何如此并不算高明的手法卻能屢屢奏效。一位私募機構人士向野馬財經表示,這其中既有公司對現有信披制度的充分利用,也有包括第三方分析機構、投資者自身對于基本面的忽視,當然,或許還有一些更加特殊的原因也未可知。
天業股份實際控制人為曾昭秦,其父親曾廣福為全國第一代勞模。莘縣政府網站顯示,早在2012年曾廣福紀念館開館儀式上,曾昭秦還曾與原山東省國資委主任曾昭啟一同出席。
如今,六年的時間過去了,天業股份竟已成為這般景象,其中最核心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歡迎在文末留下您的觀點。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