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鳴槍,千股跌停,貿易戰背后該反思些什么?
貿易戰爭面前,唯有自力更生才是王道。
作者丨高遠山
來源丨野馬財經
貿易戰爭面前,唯有自力更生才是王道。
有人說,這幾天最慘的,是買了世界杯彩票的朋友;而更慘的,是買了世界杯又滿倉股票的朋友。
今早在地鐵上打開手機,野馬君的朋友圈里炸了,放眼望去一片“綠油油”,哀鴻遍野。有多慘?大概也就這樣(微笑臉)。
(上圖來自:東方財富)
追根溯源,北京時間6月19日凌晨,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表聲明,稱將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10%的關稅。此前美國已提出對5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隨后中國政府同樣給出對美國500億美元商品征稅的回應。
特朗普此番變本加厲,疑似表達對中國此前態度的不滿,且特朗普還在聲明中表示:“如果中國再次提高關稅,那我們就會用再追加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來回應。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關系必須要比現在公平許多。”
面對美方的傲慢態度,我國也隨即作出應對,商務部發言人稱,如果美方失去理性、出臺清單,中方將不得不采取數量型和質量型相結合的綜合措施,做出強有力反制。
中美貿易摩擦再度升級,一場前所未有的貿易戰正在到來。
其中,最受關注的無疑是大量業務在海外、特別是美國的企業。尚處在刀尖上的中興通訊自然不必多說,復牌以來已經連續四個一字跌停,上市不久的工業富聯(601138.SH)也迎來了首個收盤跌停。
當然,除了對個股的影響之外,貿易戰最重要的還是對整個市場的沖擊。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師鄂永健分析,若中美雙方對彼此加征關稅的政策落實,中國整體經濟將面臨不小的壓力。
其分析,根據此前中美雙方公布的清單,美國計劃對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術、機械等高端制造業加征關稅,未來還很有可能進一步對家電、紡織服裝、家具等中國出口較大的消費品加征關稅。2017年數據,紡織品、鞋帽和家具玩具等產品占中國對美國出口總額的23%,由于紡織、鞋帽和家具類產品可替代性較強,利潤空間不高,且大都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如果此類關稅最終征收,勢必會對大批企業帶來沖擊。
受此影響,上證指數今日暴跌3.78%,自2016年9月以來,再度跌穿3000點,千股跌停再現。
不過,逐漸壘高的貿易壁壘是一把雙刃劍,正如諸多評論員所分析的,面對美國的出爾反爾、兩面三刀,我國反制措施直指特朗普票倉。雖然大豆等農產品看似不起眼,但當初“波士頓傾茶事件”威力足以點燃整個美國,如果短時間內得不到想要的結果,同樣會十分難受。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拼的即為耐力與信心。
黑云壓城,當務之急是尋找破解之法,當然,對我們而言,更重要的還是從愈演愈烈的貿易戰中反思自己的不足與弱點。
必須承認的是,與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很多領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例如上文提及的中興通訊,因缺乏核心技術,除了巨額的賠償之外,甚至整個公司高層都要被迫清洗。
當然,正視弱點的同時也無需妄自菲薄。
一些朋友可能了解《瓦森納協定》。由于意識形態的不同與國家利益的考量,1991年蘇聯解體后不久,“中美蜜月期”也宣告結束,1996年,美國更是牽頭33個西方國家簽署了《瓦森納協定》,以軍事產品為主、軍民兩用產品為輔,對中國等國家進行高科技產品禁運,至今尚未解除。
只不過,當初的全面封鎖也更加堅定了我們自主研發的決心,二十余年的時光過去,雖然在發動機等諸多領域還有這巨大進步空間,但從99式到殲-20,從遼寧號到下餃子的055萬噸大驅,外交部也越來越可以“談笑風生”、金句頻出。
二十年的忍辱負重換來軍事領域的打破封鎖、成功突破;接下來要做的,自然是從圓珠筆尖到芯片、從基礎材料到精密儀器的全面追趕。為此,《中國制造2025》計劃橫空出世,“中國智造”的口號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喊出;BAT等資本巨頭及“董小姐”也紛紛涉足,試圖鑄造“中國芯”。
與此同時,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注意到一個頗有意思的現象,早在今年5月,美國眾議院即通過議案,禁止美國聯邦政府向海康威視等中資企業采購視頻監控設備。
按理說,這些企業應該是此次跌停潮的重點對象,不過截至收盤,大族激光下跌4.89%、大華股份收跌4.21%、海康威視收跌1.42%,且都有著較大的成交量。
如此看來,真正掌握核心技術的公司,終究會受到青睞。當然,與之對應,最令投資者心寒的,是那些只知資本騰挪、財務游戲、市場套利,卻將命脈拱手送人的企業。
貿易戰升級,千股跌停再現之際,您知道哪些值得抱團取暖的優質公司,又遭遇過怎樣的奇葩企業?歡迎在文末留言。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