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一夜變天,騰訊能否“活下去”?
十月伊始,本該迎來秋高氣爽的時節,然而一場席卷全球的資本寒潮卻讓所有人始料未及。
作者:王婷
來源:遠見財訊(yuanjiancaixun)
資本寒潮突襲,全球股市遭殃 道瓊斯指數下跌831.83點,跌幅3.15%;標普500指數下跌94.66點,跌幅3.29%;納斯達克指數下跌315.97點,跌幅4.08%。 如果不說日期,可能很多人會以為這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的美國股市。然而這一幕卻真實地發生在金融危機10年之后。2018年10月10日,美股遭遇了今年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跌去了紐約三大股指今年以來近一半的漲幅。剛入秋,美國股市迎來了一場寒潮。 只用了一夜的時間,席卷美股市場的這場寒潮就覆蓋到了亞太地區。最早開盤的澳洲股指ASX 200指數盤初跌2%;日股日經225指數開盤跌2%,日本東證指數下跌3%,邁向3月以來最大跌幅;韓國KOSPI指數開盤下跌2.43%。 A股也同樣沒能幸免,在沒有任何抵抗的情況下, “熔斷底”2638點輕易失守,百股跌停,千股下跌。恒生指數則在騰訊的大跌下,同樣遭到重挫。 今天開盤,騰訊同樣沒能抵擋住全球科技股齊跌的命運,盤中一度跌超7%,股價跌破了270港元的同時,市值也僅剩2.6萬億港元。連續十天的下跌更是創出了騰訊上市以來的最差表現。 這一路的下跌可以說十分的驚心動魄,總市值蒸發的也十分可怕,截至昨天收盤,騰訊迄今為止總共蒸發了18013億港元,折合人民幣達到15902億元,這差不多相當于兩個貴州茅臺的市值。 業績下降成股價暴跌導火索 面對如此嚴峻的局面,騰訊實際上也是有過自救行動的。自騰訊9月7日開啟“買買買”模式,截至10月10日,騰訊已經連續22個交易日回購股份,長達一個多月時間,創下騰訊史上最長最堅定的回購。Wind數據顯示,騰訊合計回購255.8萬股,金額達8.07億港元,折合人民幣7.12億元。 然而這次的持續回購并沒能穩定住公司的股價,反而卻有著越回購越下跌的趨勢,而導致這一現象的最主要原因還是業績。 騰訊2018年半年報顯示,第二季度營收736.8億元,同比增長30%;凈利潤179億元,同比下降2%,環比下降23%。各項數據均低于市場預期。 今年一月份,騰訊股價達到每股475.6港元,創下其2004年上市以來的最高股價。然而僅僅兩個月之后的三月份,騰訊公布了2017年的年報。報告顯示,公司2017年全年年度盈利為人民幣664.0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4%;凈利潤率由去年同期的30%下降至28%。凈利潤率的下降讓投資者開始對騰訊的未來產生擔憂。 根據Wind資訊的統計,從今年1月份開始就有機構陸續調低騰訊的每股盈利預期。而從3月份公布財報后開始,調低每股盈利預期的機構就迅速增多,到騰訊半年報公布后,調低每股盈利預期的機構接近一半。 而從機構對騰訊的評級調整情況看,同樣是在7月份騰訊的半年報公布后,開始有機構給出了賣出評級。 從市場表現看,騰訊的下跌趨勢始于二季度。在經過一季度的過山車走勢后,騰訊的股價就開始了漫漫熊途。從三月底到今天,騰訊的累積跌幅超過40%,并且絲毫沒有減速的現象。 三季報騰訊能翻身嗎? 11月14日,騰訊將發布第三季度的財報。從今年上半年的情況看,這一份財報的成色,或許將直接決定騰訊今后的股價走勢。 然而機構們對這一份財報的預期同樣不容樂觀。瑞銀證券在昨天發表報告,對騰訊第三季度非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凈利潤下調14.1個百分點,至178.95億元人民幣,相當于按季跌9.2%。 從Wind統計的數據看,對于2018年全年和2019年全年的盈利增長,機構們分別只給出了同比15%和25%的增長預期,大幅低于2016年全年和2017年全年的凈利潤增長率。 調低目標價的不止瑞銀,Wind的統計顯示,下半年以來,調低騰訊股票目標價的機構占據了絕大多數。瑞銀昨天就將騰訊目標價從每股450港元下調至每股400港元。而德銀和時富證券更是在8月份就給出了每股396港元的最低目標價。 對于任何一家公司來說,業績往往決定了股價的走勢,騰訊也不例外。騰訊的冬天從今年上半年就開始了,如今又趕上一場席卷全球資本市場的寒潮,如今所面臨的恐怕不是一首《涼涼》就能形容的境況了。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