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炭龍頭旭陽集團赴港上市:行業景氣高位募資降杠桿
“鐵飯碗”?
這一波赴港上市的內資公司,不僅有互聯網、生物科技等新經濟公司還有不少傳統和周期性行業,比如精細化工和焦炭行業。
不久前,中國旭陽集團有限公司向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聆訊資料。
聆訊資料顯示:旭陽集團成立于1995年,主要從事綜合焦炭、焦化產品和精細化工產品的生產和供應。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詢公司的報告,以2017年的數量計算,旭陽集團是全球最大的獨立焦炭生產商及供應商,是中國最大的工業萘制苯酐及焦爐煤氣制甲醇生產商,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焦化粗苯加工商及第五大高溫煤焦油加工商。
目前,集團在河北省擁有四個生產基地,配有四條焦炭及焦化產品生產線、五條醇醚類化工產品生產線和六條芳烴類化工產品生產線。
財務資料顯示,旭陽集團當前的營收和凈利潤都在迅速上升,2018年上半年的利潤已經接近2017年全年的水平。
但公開數據也顯示出另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由于供給側改革和需求端的影響,去年到今年,焦炭價格處于高位,高景氣周期的財務數據是否具有足夠的參考價值?
在解讀了一系列待上市銀行和新經濟公司的招股資料之后,今天換個口味:通過旭陽集團的聆訊資料,回望一下精細化工和焦炭行業,這個曾經在A股產生過不少大牛股的行業,是否能在港股帶來驚喜?
扭虧為盈:收入持續增長,煤炭焦化占比逐年提升
聆訊資料顯示,目前旭陽集團業務具體包括:(1)焦炭及焦化產品。焦化產品主要包括煤焦油、焦爐煤氣及粗苯、為焦炭生產的副產品,主要用作精細化工產品生產的原材料;(2)精細化工產品及相關貿易。主要包括碳材料類化工產品、醇醚類化工產品及芳烴類化工產品;(3)營運管理及技術輸出服務。根據聆訊資料繪制集團近年的業績情況如下:
自2015-2017年,集團總營收由99.93億元增至186.58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約為36.6%;2018年1-6月集團總營收100.96億元,同比增長5.17%。
歸母凈利潤方面,2015年集團虧損5.07億元,2016及2017年分別盈利3.59億元和7.5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0.81%和110.31%;2018年上半年,集團實現歸母凈利潤6.93億元,同比增長228.6%。
而在業務收入占比方面,集團表示以焦炭為最主要產品。按照業務構成所列示的第一大營收來源——“精細化工”其實也多處于焦炭產業鏈上。
聆訊資料顯示,2018上半年集團營收占比最高的是精細化工業務,占比約達43.5%。收入占比增長最快的,則是煤炭及焦化產品業務。自2015年至2017年,集團煤炭及焦化產品業務收入在總營收中的占比由37.6%持續增長至42.2%,累計增長了4.6個百分點。2018上半年,煤炭及焦化產品業務營收占比約41.9%,較上年同期增長1.7個百分點。
集團業績受下游影響明顯
雖然煤炭及焦化產品收入占比持續提升,推動了集團的營收增長,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聆訊資料,集團業績對焦煤及焦炭的市場價格變動極為敏感。焦炭是鐵和鋼的主要生產材料,因此集團作為主要的焦炭生產商,鋼鐵行業市場波動對業務的影響比較明顯。
成立以來,集團業務主要集中于國內。2015年前后,在宏觀經濟的影響下,國內鋼材市場走勢低迷,行業產能過剩,加之政府淘汰落后產能及環保政策等的影響,國內鋼鐵行業進入寒冬期。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5全年國內生鐵產量約6.9億噸,同比下降3.5%;粗鋼產量約8億噸,同比下降2.3%,自1982年來首次負增長。
下游鋼鐵行業衰落,加之煉焦行業自身的產能過剩,引起焦炭價格下跌。根據沙利文的報告,我國國內焦炭的平均價格從2011年的1700.9元/噸逐漸降至2015年591.5元/噸。在上述因素的影響下,集團2015年凈利潤大幅下滑,出現虧損。
2016年開始,由于房地產、基建、汽車等行業的投資增加,進而帶動了鋼鐵需求回升。與此同時,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焦炭新增產能的投放受到嚴格控制,焦炭市場價格因此回暖,焦化行業的利潤也出現了明顯的回升。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10月,國內焦炭(二級冶金焦)的月市場均價已達到2308.27元/噸。受此影響,旭陽集團自2016年開始業績持續增長,盈利水平提升。
焦炭的市場價格目前仍呈上行趨勢,但需注意,如果下游需求減弱,焦炭市場價格下降,可能對集團的業務、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行業產能過剩依然存在,高負債推動集團上市步伐
另外,從整個煉焦行業來看,產能過剩的問題依然存在,行業集中度偏低。
聆訊資料顯示,雖然旭陽集團是國內最大的獨立煉焦企業,但以2017年的數據來看,其國內市場份額僅約2%,且與排名第二的企業1.9%的市場份額相差不大。
按照聆訊資料集所援引的數據計算:2017年,國內前五大獨立煉焦企業的合計市場份額僅有7.1%,另外92.9%的市場則由其余眾多參與者瓜分,行業較分散,接近完全競爭市場。這種市場格局,不利于集團把控產品價格和維持高盈利的狀態。
除了行業格局和周期性之外,旭陽集團一個比較值得關注的要點在于并不算低的負債率。根據聆訊資料中的數據分析,償還債務、降低財務杠桿,或許是推動旭陽集團上市的一個重要動力。
根據財務數據計算:旭陽集團2015-2017年的資產負債率均在85%以上,處于高位。截止2018年6月30日,集團賬面流動負債凈額約67.21億,資產負債率約85.44%。而截至6月 30日,集團未動用的銀行融資約20.14億。
聆訊資料顯示,此次IPO募資的資金中很大部分將用于償還公司現有債務。此外,募集資金還將用于收購或戰略投資其他第三方焦炭及精細化工產品生產商、改善公司環保設施和措施并提升公司的自動化及資訊系統等。
本文作者:面包財經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信息分享,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投資建議。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