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收監管函、遭券商“賣出”評級 國軒高科下修業績引連鎖反應
5月22日,國軒高科(002074.SZ)因凈利潤披露差異較大,且未及時修正,收到深交所監管函。而在此前,因為業績下修,國軒高科還遭到券商發布“賣出”評級報告。
來源:財聯社
5月22日,國軒高科(002074.SZ)因凈利潤披露差異較大,且未及時修正,收到深交所監管函。而在此前,因為業績下修,國軒高科還遭到券商發布“賣出”評級報告。 下修業績超三成 在2018年三季報中,國軒高科預計2018年全年實現的歸母凈利潤變動區間為8.5億元-9.5億元,同比增長1.43%-13.36%。 2019年2月28日,國軒高科發布2018年業績快報,預計2018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64.46億元,同比增長27.04%,實現歸母凈利潤8.52億元,同比增長1.65%。該數據為初步核算數據,已經公司內部審計部門審計,未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 對于營收增長近三成但凈利潤增幅不大的原因,國軒高科表示,營收增長主要是公司新增產能逐步釋放及動力鋰電池市場需求增長帶來銷售增長所致,凈利潤增長1.65%是因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調整和行業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動力鋰電池銷售價格下降所致。 到了4月24日,國軒高科發布了業績快報修正公告,將營業收入修正為51.14億元,同比增長5.71%,歸母凈利潤為5.8億元,同比下滑三成。而這兩項數據與修正前相比,差距分別達到16.79%和31.92%。 對于業績下修原因,國軒高科表示,由于公司對安徽安凱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國網江蘇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等公司結算時點差異,經與會計師綜合判斷,并基于謹慎性原則,公司調減相應的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此外經與會計師溝通,補充計提了壞賬準備金額,增加資產減值損失。 5月24日,上海財經大學500強企業研究中心財務與金融學教授宋文閣告訴財聯社記者,上市公司業績管理及修正問題是一個通病。上市公司按照會計準則做賬,會計師事務所按照審計準則審計、鑒證,一般情況下,對重大的財務、會計及稅務問題認識差距不會太大,會在誤差的承受范圍之內。如果差距太大,一般來說證明上市公司與會計事務所對重大的財務會計問題認知差異較大,對風險的承受能力差異較大。 對于國軒高科解釋的客戶結算時點差異問題,宋文閣認為,收入確認和結算時點沒有必然關系,收入確認是根據權責發生制,不是根據回款的現金收付制而定的,要嚴格遵守收入確認具體準則。這種收入確認上的差異表明上市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在收入確認條件上存在認識差異,上市公司應該是提前確認了收入,而會計師事務所則不認可,造成了收入的重大差異。 宋文閣提醒稱,國軒高科應合理運用收入具體準則,加強對收入確認的管理。尤其是年度終了,公司財務總監應當加強財務決算,及時溝通協調會計師事務所,對重大財務事項作出合理、合法調整,給投資者呈現一個真實的、合法的、完整的財務會計報告,否則就會被認為涉嫌做假賬。 交易所監管函、券商賣出評級 國軒高科下修業績也引起了交易所的關注。 根據深交所向國軒高科董事會、董事長兼總經理李縝、財務負責人錢海權發出的監管函顯示,國軒高科在2018年業績預告和業績快報中披露的凈利潤均不準確,與實際凈利潤差異較大,且未能及時按規定對業績預告進行正確修正,未能及時、準確地履行相關信息披露義務,李縝、錢海權對此負有重要責任。 深交所還要求國軒高科董事會充分重視上述問題,吸取教訓,及時整改,杜絕上述問題的再次發生,并及時將整改情況予以披露。 對此,5月24日,國軒高科工作人員回復記者稱,年報業績修正是出于謹慎原則,經與會計師溝通后,公司調整相應的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同時,公司補充計提了壞賬準備金額,增加資產減值損失。在后續改善措施上,公司將不斷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提升公司信息披露質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下修業績快報的同時,國軒高科還公告延遲披露2018年年報和2019年一季報,從原定的2019年4月26日推遲至4月30日。原因為2018年年度報告編制工作量較大,部分內容尚需進一步完善。 而由于2018年業績下修和延遲披露定期報告,國軒高科遭到中國銀河證券發布“賣出”評級的研報:“鑒于業績預期下修和業績報告的延遲,增強了我們對國軒高科2019-2020年盈利增長復蘇前景的謹慎看法,這將使其股價在2019年面臨壓力。” 對此,上述工作人員表示,市場存在分歧屬正常現象,但公司基本面沒有發生任何變化,2019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7.52億元,同比增長65.31%,歸母凈利潤2.01億元,同比增長25.22%,業績穩定。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