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一倍竟然只能倒數,25家首發公司掀起科創板狂潮!
科創板今日正式開市,創下歷史性時刻!
來源:遠見財訊(yuanjiancaixun)
1?科創板正式開市 盼星星 盼月亮 終于!我們盼來了這歷史性的時刻! 科創板開市啦! 今天的上交所,呈現著一片喜慶熱鬧景象。而這里正在迎來一個歷史性的重要時刻——科創板正式開市!首批25家科創板企業股票齊齊上市交易,這是資本市場發展的里程碑事件,是科技創新領域歷史性突破。 2?科創板首日“驚喜”不斷 在一片熱情洋溢的氣氛下, 科創板的“開門紅”, 也遠遠的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科創板新股上市的前五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停板限制是此次科創板交易制度創新的一大亮點,而安集科技今天就成功摘下了漲幅最大新股這一稱號。 安集科技今天開盤便拔得頭籌漲幅位列第一,到了10點39分,漲幅甚至一度高達520.57%,最后的收盤漲幅定格在了400.15%。結合科創板首批25家公司首日的交易情況看,平均漲幅達到了139.5%,可謂驚人! 除了單日漲幅最高,安集科技今天還同時斬獲了最高換手率和最高股價兩項“成就”。其中N安集的換手率高達86%,收盤股價則是196.01元/股。而從整體科創板25只新股的情況看,平均換手率為77%,收盤均價則為70.0592元/股。 今天要說能搶安集科技風頭的,可能就只有目前科創板體量最大的中國通號了。由于發行規模明顯高于其余24只科創板股票,今天N通號成交金額高達97.62億元,占今天科創板總成交的兩成,而科創板總體的平均成交金額則為19.4億元。 3?科創板催生百余位億萬富翁 面對漲幅如此瘋狂的科創板, 小編和一眾同事默默留下了悔恨淚, 連科創板基金都沒買一份的我, 更是難受的捶胸頓足。 當然那些參與了科創板投資者們, 如今肯定是喜于言表了。 今天,科創板的開市,比股價漲幅更激動的應該是這些公司。半日之間,科創板就已經催生出了124位億萬富翁!睿創微納的億萬富翁最多,高達23位。 在這其中華興源創的董事長陳文源的身價最高,達164.93億元,其次是杭可科技的董事長曹驥,身家為134.38億元。虹軟科技實際控制人鄧暉則位列第三,身價為102.57億元。 4?科創板創下A股五宗“最” 從提出到準備再到誕生, 科創板給我們帶了一路的驚喜, 也不斷創了A股五宗“最”! 最 市場化 根據規定,科創板同時采用市場化定價機制,突破了原有A股的市盈率限制。與此同時,就超額配售選擇權、交易機制、信息披露要求等配套設施而言,注冊制均與核準制有所區分。隨著科創板和注冊制逐步落地,改變的不僅僅是發行制度,A股市場和監管生態面臨重塑。 速度最 快 大大不同于創業板拉鋸10年才“出世”,科創板的推進速度有目共睹。從2018年11月5日宣布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到確定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正式開市與投資者見面,科創板歷時僅僅259天就“出生”,其速度令人稱奇。 打新最 密集 在科創板的快速推進中,A股投資者也體會到一個星期內22只新股打新的“神奇經歷”。7月8日~7月12日,瀾起科技等22只新股集中在5個交易日內完成網上申購。上述5個交易日新股打新數量比今年5、6兩個月首發企業家數的總數還多。 投資門檻最 高 ?由于科創板的漲跌幅比現有A股主板市場波動大,為了引導投資者理性參與,鼓勵中小投資者通過公募基金等方式參與科創板投資,在科創板提出設立之際,證監會就表示將指導上交所針對創新企業的特點,在資產、投資經驗、風險承受能力等方面加強科創板投資者適當性管理。 個人投資者辦理科創板開戶,除了需要滿足50萬資產+2年以上交易經驗外,還要進行風險承受能力測評、通過科創板知識問卷評測、閱讀并簽署風險揭示書和相關協議等。 退市制度最 嚴 資料顯示,科創板退市制度首度引入扣非凈利潤和營業收入雙重指標,以防止上市公司通過“賣房”“政府補貼”等手段提升非經常性收等方式規避當前退市標準。 ?此外,科創板退市流程也進一步精簡,取消了當前退市流程中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的階段,退市時間縮減到2年左右。對比A股其他板塊,從退市警告到終止退市一般經歷4年左右時間。同時科創板還細則明確禁止退市企業申請重新上市。 科創板開市,有人抱有期許的同時也有人會開始擔心,科創板上市是否會對主板“抽血”呢?對此上交所做出了回應。 首先,科創板上市不會對主板“抽血”。科創板市場化定價,投資者愿意給出較高價格,愿意把錢給這些企業用,這是投資者判斷結果,不存在超募概念。 與此同時, 投資科創板不能光看市盈率,要看增長率。科創企業的估值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難題,跟成熟企業不一樣,對科創企業來講要有其他的估值方法。因此投資者也需要謹慎小心。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