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新年后首單兩融糾紛!光大證券索償5237萬,2019股質業務風波不斷,索償累計逾9億
新年伊始,又有券商陷兩融業務糾紛。
來源:財聯社
新年伊始,又有券商陷兩融業務糾紛。
1月6日晚間,光大證券發布公告稱,因融資融券交易糾紛已向法院起訴石河子市瑞晨股權投資(以下簡稱“瑞晨投資”)索償5236.88萬元,目前法院已受理。
近年來,融資融券等券商融資類業務踩雷現象時有發生,多家券商因踩雷兩融業務均在2018年年報中進行了相關資產減值計提。
為了降低兩融業務風險,進而提升券商風險管理能力,增加市場活力,2019年8月,證監會指導滬深交易所修訂《融資融券交易實施細則》,包括取消最低維持擔保比例不得低于130%的統一限制,交由券商與客戶自主約定等。
市場人士表示,兩融業務“松綁”有助于提升兩融規模,維護市場活力。另外隨著兩融余額重回萬億大關,券商利息收入將整體受益,但這也對券商的風險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風控能力將成為券商兩融業務的核心競爭力。
光大股質業務索賠金額逾9億
公開資料顯示,瑞晨投資曾在光大證券開展融資融券業務。
光大證券表示,由于交易的維持擔保比例突破平倉線后,瑞晨投資未按約補充足額擔保物或償還融資融券負債,已構成違約,光大才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依法判令瑞晨投資償還融資本金、支付融資利息、違約金等,合計人民幣 5236.88余萬元(暫計算至 2019年12月2日);并請求判令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財產保全費、公證費等全部實現債權的費用。
財聯社注意到,這不是光大證券第一次因兩融業務訴訟公堂。早在2018年2月,光大證券便請求法院判令公司融資融券客戶吳某償還融資本金、利息、逾期罰息等共計約人民幣4778萬元。
此外,光大證券2018年度對于融出資金計提資產減值4194.7萬,包括融資股票業務(擔保物為上海萊士股票),計提減值準備為2403.67萬元;涉及孖展融資業務,計提減值準備為1791.03萬元。
截至2019年6月末,光大證券融資融券余額255.57億元,較2018年末增長13.57%;市場份額2.81%,較2018年末下降5.77%。公司融券余額2.82億元,市場份額3.19%。
除兩融業務外,光大證券另一信用業務——質押式證券回購業務也屢屢踩雷。
2019年5月,光大證券因質押式證券回購糾紛將石某某告上法庭,訴訟金額為4599.34萬元。
2019年7月,光大證券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依法判令鄭某某(在光大開展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償還融資本金、支付融資利息等,其配偶占某某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合計人民幣約2.35億元(暫計算至2019年6月19日)。
2019年8月,光大證券請求法院依法判令融入方張某某償還融資本金,支付融資利息、罰息、違約金、律師費等,融入方配偶馬某某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合計人民幣約5.03億元(暫計算至2019年6月30日,馬某某和張某某作為融入方與光大開展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
2019年11月,光大證券又向瑞晨投資索償1.167億元,還是因質押式證券回購糾紛。
據財聯社統計,光大證券2019年因質押式證券回購糾紛起訴索償累計達到9億元。
多家券商曾因兩融業務計提資產減值
不止光大證券,兩融業務在過年的一年時間里已成為多家券商的風險點之一。
比如,2019年,中國銀河公布的5起訴訟公告中有3起為兩融涉訴案件,索償累計達到1.81億元。
2019年2月1日,銀河證券公告稱,投資者葛某某因兩融賬戶違約,欠公司剩余本息共計5121萬元。
2月20日,銀河證券公告稱,因投資者徐某某的兩融賬戶擔保比例不足130%且未及時追加擔保物,被強制平倉后倒欠券商錢。請求法院判令徐某某支付融資本金、利息、罰息等共計6545.88萬。
4月17日晚,銀河證券再發布涉訴公告,稱兩融投資者孫某勇在銀河證券開展兩融交易時違約,且未按時補足擔保物,銀河證券將其以及擔保人告上法庭,索賠融資本金、利息、罰息等近6500萬。
西南證券同樣也深陷兩融業務糾紛。2019年1月29日,西南證券發布“關于相關訴訟進展的公告”,披露西南證券目前在處理的融資融券交易糾紛有4起,涉案金額986.21萬元。
據不完全統計,長江證券、光大證券、方正證券等3家券商因踩雷兩融業務均在2018年年報中進行了相關資產減值計提,像方正證券2018年全年計提金額4.7億元,其中融出資金轉入就達到3.37億元,占比近72%;長江證券計提融出資金減值準備2987萬元,其中包括子公司長證國際對孖展融資業務計提減值準備493萬元。
兩融業務迎政策性松綁,頭部券商明顯受益
為了降低兩融業務風險,監管層也在嘗試為券商和投資者提供一個更包容、更體現公司自主風控、更便于客戶業務辦理的監管環境。
2019年8月,證監會指導滬深交易所修訂《融資融券交易實施細則》,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取消了最低維持擔保比例不得低于130%的統一限制,改為由證券公司根據客戶資信、擔保品質量和公司風險承受能力,與客戶自主約定。
二是完善了維持擔保比例計算公式,除了現金、股票、債券外,客戶還可以證券公司認可的其他證券等資產作為補充擔保物,增強補充擔保的靈活性。
三是將兩融標的股票數量由原來的950只增加至1600只,其中滬市新增275只,深市新增375只,中小板、創業板股票市值占比大幅提升。擴大后的融資融券標的股票范圍將從19日起適用。
招商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張夏認為:中長期而言,取消最低維持擔保比例給予了證券公司更大的自主權,使其能夠針對不同客戶設定更加市場化和有針對性的擔保比例,有利于提高券商的風險管理能力和開展兩融業務的積極性,進而提高兩融規模和活力。
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何南野表示,由于大型券商資本金更為豐厚,手上現券也比較多,他們從事融資融券業務更有優勢。同時,由于最低擔保比例可以協商,這就需要券商有更強的分析判斷、定價及風險防范能力,這也使頭部券商具有更大的優勢。因此本次政策“松綁”,更利好于大型的頭部券商。
兩融余額重回萬億大關
隨著二級市場的回暖,滬深兩融余額由2019年1月初的7281億元漲至萬億大關。
截止1月3日,兩融余額為10261.66億,占A股流通市值2.10%。兩融交易額 730.43億,占A股成交額10.51%。
值得一提的是,兩融余額上一次破萬億元還是在2018年4月16日,也就是說,這中間時隔20個月。而歷史上兩融余額首次突破萬億大關是5年前的牛市初期(2014年12月19日)。
中航證券分析師胡江認為,兩融余額的大幅提升將利好券商利息收入。自2012年創新業務興起以來,券商業務開始呈現多元化,經紀業務收入比重自2015年以來隨傭金率走低而梯次下行,但興起的重資產業務如兩融業務依舊與市場行業強相關,使得券商股仍就別很強的高彈性高貝塔屬性。
不過,這也對券商的風險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風控能力將成為券商兩融業務的核心競爭力。如果券商在開展兩融業務之際,不顧自身風險管理能力,盲目擴張市場,那么最后必將“賠了夫人又折兵”。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