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音樂與抖音達成合作,頭騰大戰這是要徹底握手言和了嗎?
在中國互聯網市場上有兩場大戰可謂是影響了中國互聯網發展至深,一個是大名鼎鼎的“3Q大戰”,一個就是“頭騰大戰”,可以說兩場大戰都對中國互聯網產業影響深遠,而最近騰訊和抖音達成了合作讓人吃驚不已,大家都想問頭騰大戰這是要結束了?
作者:江瀚視野觀察?
來源:江瀚視野觀察(jianghanview)
在中國互聯網市場上有兩場大戰可謂是影響了中國互聯網發展至深,一個是大名鼎鼎的“3Q大戰”,一個就是“頭騰大戰”,可以說兩場大戰都對中國互聯網產業影響深遠,而最近騰訊和抖音達成了合作讓人吃驚不已,大家都想問頭騰大戰這是要結束了? 一、騰訊音樂和抖音合作了? 根據36氪近期的報道,36氪從多個信源處獨家獲悉,抖音與騰訊音樂已于2019年年末達成音樂轉授權合作。36氪查詢抖音平臺發現,目前騰訊旗下的酷狗音樂、酷我音樂以及QQ音樂都已經入駐抖音,后者的入駐時間相對較晚,其在抖音上發布第一條狀態的日期是2019年11月4日。有知情人士告訴36氪,騰訊音樂與抖音已經正式開始了官方的聯動。除此之外,騰訊音樂的版權歌曲也會轉授權給到抖音。 可以說,這次騰訊音樂和抖音的合作,是在頭騰大戰之后兩方一次難得的合作,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讓人非常詫異的做法,甚至會給人帶來了騰訊與頭條是要握手言和的疑問了? 至少有一點是明確的,與騰訊音樂達成合作后,抖音的歌曲使用將變得更加正規化和合法化。對于騰訊音樂來說,也多了一個重要的歌曲分發渠道和打歌入口。正如36氪的報道,雙方的合作將圍繞推廣優質歌曲、扶持音樂人等方面展開,騰訊提供內容、抖音給到流量資源。 在此之前,抖音雖推火了不少爆款神曲,但也因對音樂版權缺少重視而陷入與騰訊音樂的糾葛中,《起風了》等最初在抖音上爆火的歌曲曾因為版權問題而告別抖音。有音樂人告訴36氪,音樂人雖然與騰訊音樂等流媒體音樂平臺簽訂了獨家授權協議,也會上傳至抖音,這算是一種行業的“潛規則”,平臺有時也會采取“默許”上傳的態度,但音樂人卻不能與抖音簽訂任何授權協議。為了爭取到抖音的資源,唱片公司也在改變與流媒體音樂平臺的授權方式,比如爭取“保留歌曲片段的使用權”。如今,這一局面將有所改變。 大家都在問騰訊和抖音這次是要暫時停火了?還是要化干戈為玉帛了?這到底是想要做什么? 二、頭騰大戰是要徹底終結了嗎? 其實,我們縱觀頭騰大戰的整個始末就會知道,頭條和騰訊之間的爭奪其實就是真正的注意力之爭,在整個爭奪之中,最核心的原因就是以今日頭條、抖音為代表的字節跳動體系在這些年的爭奪當中逐漸把原先屬于騰訊系的注意力給搶奪走了,這種搶奪國民總時間的爭奪,才是雙方真正矛盾的焦點。 從這個角度出發,其實騰訊系和頭條系的爭奪在本質矛盾上是難以真正調和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國民總時間是一個非常有限的稀缺資源,一般上班族每人每天可供休閑的時間只有4個小時,根據CNNIC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中國網民人均周上網時長為 27.6 小時,較 2017 年底提高 0.6 個小時。其中,即時通信類 APP 用戶使用時間最長,占比為 15.6%;網絡視頻、網絡音樂、短視頻、網絡音頻和網絡文學類應用使用時長占比分列二到六位,依次為 12.8%、8.6%、8.2%、7.9% 和 7.8%。 這27.6個小時在短時間內是難以出現大規模變化的,這也就意味著網民們在短視頻、網絡視頻上所花費的時間越長,那么在社交通訊上所花費的時間就會越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微信其實從來都沒有公布過自己用戶的在線時長,但是有一個趨勢是毋庸置疑的,這就是這些年來,頭條、抖音為代表的新聞資訊、短視頻所占據的用戶時間其實是越來越多的,這就是為什么騰訊和頭條會結下那么大的梁子。 那么,這次頭條和騰訊的合作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雖然,雙方都沒有就此真正發表具體的評論,但是有些邏輯我們可以梳理出來: 首先,雙方打得再厲害有些合作還是要談的。對于頭條來說,無論自己和騰訊的深層矛盾到底有多深,但是實際上騰訊作為中國互聯網產業老大哥的地位在短時間內是無法撼動的,特別是是像騰訊音樂在音樂版權領域的絕對市場支配地位、微信在社交領域的絕對頭把交椅都是不可改變的事實,這個時候如果要下定決心和騰訊死磕那么必然會對自己的業務有不好的影響,那么雖然雙方有一定的矛盾,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進行合作這基本上是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 其次,競合博弈也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在經濟學上有一種專門的邏輯叫做競合博弈,這個邏輯就是,兩個企業雖然有一定程度的競爭,但是這種競爭只是不同層面或者業務方面的競爭,而在競爭的同時也同樣可以合作,競合博弈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當前互聯網的真正現狀,頭條和騰訊之間雖然競爭非常激烈,比如說在短視頻領域抖音和微視,在新聞資訊領域今日頭條和企鵝號(騰訊新聞、騰訊看點),但是雙方在其他領域還是可以開展合作的。 第三,騰訊其實也并非是鐵板一塊。從之前的很多案例我們都能夠看到,在騰訊內部雖然騰訊是一個巨無霸的存在,但是騰訊的內部也不是完全的鐵板一塊,騰訊在很多時候不同的業務條線之間也有著屬于自己的訴求和利益,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要不是那種你死我活的爭端,是可以存在一部分業務在和對方激烈競爭,另一部分業務卻還在和對方進行合作的情況,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也是騰訊內部自身賽馬機制所產生的正常邏輯。 所以,我們不用過度解讀騰訊和抖音的合作,只能說雙方都有各自的利益訴求,在這樣的情況下坐下來談其實才是最好的解決思路。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