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地圖的四處進擊
盡管一切都還未成定數,也許面對海外強大的競爭對手以及未知的挑戰,高德會被擊退,但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
三十多天長假之后,新冠肺炎疫情呈現出可控的態勢,全國各地紛紛開始復工復產。
?
鑒于此,高德地圖迅速上線了返程直通車、入境信息在線登記、北京地鐵公交滿載查詢、救援物資貨車專用導航等多項功能。同時,聯合八大酒店集團推出覆蓋全國近300個城市的“安心住酒店”及餐飲查詢服務。高德地圖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還將陸續上線更多新功能,努力與和廣大用戶一起打贏這場戰‘疫’”。
?
可以窺見疫情之下的高德,從人們 “食、住、行”等基本需求面出發,力爭最大限度地消解大眾復工的憂慮。
?
高德地圖防疫的做法不僅博得用戶的一致好評,其在財報上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
?
根據阿里集團財報披露,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歸屬普通股東凈利潤為523.09億元,同比增加58.26%,營業收入為1614.56億元。其中,來自阿里巴巴創新及其他業務(包含高德地圖業務)營收為18.64億元(折合美元約2.68億),同比提升40%。
?
曾經以地圖導航起家的高德,早就已經不想做一個單純的工具軟件,打造“一站式出行服務平臺”是它的終極目標。
?
向地圖出擊:與百度正面剛
?
恩怨的開始,高德做地理定位服務、百度深耕搜索引擎,兩者業務大相庭徑,而讓原本八竿子打不著的兩家公司“撞到”一起的主要原因是外部環境。
?
2013年,移動互聯網大潮來襲,乘“互聯網+”的風口手機地圖行業高速發展,市場規模急劇擴大,加之其便捷、可靠的服務特性得到廣大用戶的認可,基于位置信息的地圖應用成為移動互聯網應用中不可或缺的底層支撐,也是業界布局O2O的“地基”。
?
由此,車企、互聯網巨頭、創業者紛紛涌入手機地圖市場,市場格局也很快明了。
?
EnfoDesk易觀智庫產業數據庫數據顯示,2013年第3季度里,高德地圖、百度地圖、搜狗地圖分別以31.3%(含iOS蘋果地圖6.1%)、26.6%、8.5%的比例位列中國手機地圖累計賬戶市場份額前三位。
?
激烈的市場角逐之下,高德和百度地圖脫穎而出,而后兩者又因“免費”一事開始杠上了。
?
先是,高德原定的“導航手機應用免費發布會”卻被百度搶先一步。百度率先宣布旗下導航永久免費,這一策略讓原本秉持收費模式的手機導航,一夜之間進入了免費時代,也為百度快速搶占市場創造了機會。
?
公開資料顯示,在百度導航宣布免費6天時間里,iOS用戶下載量增長超過1000%,安卓用戶下載量增長880%。
?
而后,高德很不服氣,兩家公司先后多次叫板喊話。直至高德被阿里收購,業務重心轉成專注以LBS做生態,而百度后續開始發力人工智能地圖,終極目標不同兩者的差距漸漸拉開。
?
根據國內數據平臺比達咨詢數據,在2019年第三季度中,高德地圖以33.8%的市場份額位居中國手機地圖市場第一名,其用戶認知度高達88.3%。在用戶規模方面,高德地圖的月活躍用戶數(MAU)已超過4.76億,在APP用戶規模億級玩家中排名第8。其日活躍用戶數(DAU)峰值曾一度達到了1.15億。
?
江湖變數太多,地圖行業也同樣如此。伴隨著AI、5G、區塊鏈以及自動駕駛等技術的逐步落地,未來的地圖行業仍然充滿了機會與挑戰。而對于志在“構建一站式出行服務平臺”的高德來說,地圖之戰的勝利僅是前進的墊腳石,網約車之爭的勝利也是勢在必得。
?
向出行出擊:偷襲滴滴
??????????
隨著大眾消費觀念的改變,出行模式不斷革新,加之國內汽車市場整體遇冷,蓄力已久的網約車市場迎來了大爆發。
?
據數據機構Analysys易觀《2019中國網約車市場分析報告》顯示,2015——2018年網約車市場整體交易規模保持快速增長,平均復合年增長率達50.01%,其中專快車占比最高。另有汽車互聯移動研究服務Strategy Analytics預測,全球的網約車市場規模到2023年將增長至超過2000億美元。
?
鑒于自身的技術及流量優勢,高德地圖試圖以平臺的身份切入網約車領域,快速搶占這一新市場。
?
2017年7月,高德地圖推出公共出行服務平臺“高德易行”,接入滴滴、神州專車、首汽約車、摩拜單車等,首創網約車行業的聚合模式。同時,進一步明確了做交通出行領域基礎設施的定位,以及平臺化的發展思路,陸續與眾多專業的交通出行機構建立合作。
?
官方公開的資料顯示,截止2019年8月底,高德地圖已接入滴滴、享道出行、T3出行、峽客行、及時用車等近40家出行服務平臺。并對外推出“傳統出行數字化升級方案”,宣稱:將從連接、技術、生態三個維度對傳統出行企業提供支持,根據不同企業的特點,提供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
正如阿里巴巴合伙人、高德集團董事長俞永福所說的:2019年高德地圖的KPI是幫助傳統出行數字化升級,高德要將線下交通出行企業的司機、車輛、營運經驗和線上移動出行平臺的連接、技術、生態能力打通,取長補短、陸空協同,共建“新出行”生態。
?
得益于聚合模式的成功,高德網約車也在網約車市場占了一席之地。公開資料顯示,截止2019年6月份,高德打車業務的日訂單量已超400萬單。
?
由于,聚合模式確實能夠有效緩解高峰期打車難的問題,提高出行效率,引得業內的美團、百度地圖、哈羅出行等平臺紛紛效仿。
?
原本沒將高德網約車放眼里的網約車領域霸主滴滴,也后知后覺上線“秒走打車”經濟型車輛提供的出行服務,開始試水聚合平臺并表示未來將有更多的第三方出行平臺接入。
?
一時間,高德和滴滴爭鋒相對的氛圍濃烈,但從阿里系的關系來看兩者似乎還算“親戚”。在創業初期,滴滴網約車拿到來自阿里集團的資本扶持,而高德早就以10.45億美元“賣身”阿里集團。
?
這么看來,滴滴是阿里的“干兒子”,高德是阿里的“親兒子”,如今兩者在網約車市場相遇。阿里左右手互博,對于吃瓜群眾來說不失為一出好戲,正因如此,當高德地圖上線網約車服務之時,便瞬間引發輿論場的關注和討論。
?
不過,高德方面也頻頻表示,與眾多補貼型平臺不同,共享出行對高德而言只是一個功能,不是高德的主航道,更不會參與網約車運力和線下運營。高德做共享出行業務的初心是滿足用戶出行需求,其在阿里集團的定位就是做好交通出行的基礎設施。同時指出,高德地圖不會更名為“高德出行”,暗里的意思是不會和滴滴“搶食”。
?
當然,高德推行的聚合模式也并非完美無缺。
?
由于聚合打車模式是通過接入第三方網約車平臺來提供服務的,重在為第三方平臺進行引流,自然其領域的標準化程度還并不高,且各網約車平臺的服務質量參差不齊。所以,高德與網約車平臺公司之間權利義務的劃分、網約車服務質量的保證,以及怎么做到為用戶進行智能匹配等等一系列問題都是高德需要面臨的一大考驗。
?
就安全問題來說,老生常談的打車出行安全問題仍未徹底根治。
?
此前的多次遇害事件讓滴滴腹背受敵,不僅被迫下線順風車業務也身陷輿論漩渦之中。可見,最大限度保障用戶權益和安全,對于推行聚合模式的高德們來說也極為重要。
?
向生活服務進擊:劍指美團
?
前文有提到,2014年高德“賣身”阿里集團。其實,在資本的世界里,企業吞并現象并不是稀奇的事情,也可以預見,被吞并企業的下一步,便是與母公司打通業務進行聯動。
?
猶如阿里集團在高德收購公告中宣稱的:“將推進高德與阿里巴巴生態體系的全面融合,推出業務與運營模式的創新產品”一樣,背靠巨頭的高德雖然失去的主控權,但新業務一茬接著一茬快速發展。
?
2019年9月6日,高德地圖和口碑餓了么推出全新合作。用戶在高德地圖中搜索餐飲、親子等門店的具體位置,使用“探索附近”功能搜索美食,可實現一鍵直達由口碑餓了么提供的門店頁面,并享受“排號”、“預定”、“外賣”、“預定自提”等多種服務。
?
緊接著,高德與支付寶小程序打通,在其App首頁新增了“小程序”主入口,為用戶推薦出行相關的服務,諸如充電、加油和汽車養護類等小程序。
?
同時,在天貓精靈2019春季新品發布會上,高德地圖又聯合天貓精靈發布了實現車輛智能化服務升級解決方案的天貓精靈高德版智能車盒,可提供AR實景導航、車家互聯、全語音交互、全網海量內容消費等車載服務。
?
除此之外,基于阿里云的大數據平臺,高德針對景區“閑時很閑,忙時很忙”的管理需求及大數據管理成本高的痛點打造了“智慧景區開放平臺”,該平臺面向全國近3500家5A及4A景區免費開放,并推出高德景區隨身聽,為受眾提供沉浸式的旅行體驗。
?
以上種種聯合為高德生態建設的進階所埋下了伏筆。
?
2019年8月6日,高德地圖發布了全新的v10.0版本,產品全面升級并推出新的品牌Slogan:“行,用高德”,此舉意味著高德地圖正式從地圖導航工具進階為國民級一站式出行平臺。
?
現如今,打開高德地圖,其內容已經涵蓋了地圖信息服務、駕車導航、共享出行、智慧公交、智慧景區、騎行、步行、長途出行等移動出行服務。
?
恰如高德集團總裁劉振飛對于高德地圖未來的發展所描述的那樣,首先未來五年高德將把出行做透,提供更多共享出行服務;第二是智慧交通、交通治理;第三是信息生態,把地圖業務做好。
?
可是,圍繞衣食住行建造生態的平臺還有美團這個對手。
?
美團在與大眾點評合并之后,便將其定位聚焦于“Food+Platform”,旨在以“吃”為核心,橫向打造超級服務平臺。目前,除了餐飲外賣業務之外,其“觸角”已經伸向酒店旅游以及網約車等領域,這與高德聚合打車以及智慧景區業務的重合度十分之高。
?
根據美團官方發布的財報披露,在2019年第三季度里,美團實現連續兩季度盈利,其中,酒旅和包含網約車在內的新業務累計實現營收有110億元。其平臺交易用戶總數達到了4.35億,日均用戶數近6000萬。
?
反觀高德,盡管未公開具體的營收數字,可是從阿里創新業務單季度18.64億元的成績來看,其盈利能力還甚是薄弱。能夠窺見,攻勢兇猛的美團相比高德更具備建造生態平臺的有利條件。
?
此外,從阿里的戰略層面來看,旗下的餓了么與美團激戰正酣,但餓了么勢單力薄,此時將高德定位“出行+平臺”,對其出行業務進行延伸,顯然也是為了抑制美團高增長的勢頭。只不過,目前高德倚靠阿里集團暫時處于行業高位,但是面對坐擁日活用戶近6000萬的美團這個對手,高德依然不能大意。
?
向海外進擊:挑戰谷歌
?
科技企業都懷揣著一個征伐全球的夢想,高德同樣懷抱“出海夢”。當旗下軟件高德地圖在國內坐穩出行“一哥”的位置之后,出征海外市場的計劃順勢被提上日程。
?
2020年1月8日,高德與海外地圖領域頭部公司之一HERE地圖官宣合作。
?
后者將為高德提供中國以外地區的地圖數據及交通信息,以滿足中國用戶的全球路徑規劃引導、定位及出行等服務需求。高德方面表示,將在年內上線此項功能,首批覆蓋亞洲多個國家。
?
不可置否,高德盯上的海外數字地圖市場著實是塊令人垂涎欲滴的“大蛋糕”。
?
全球知名市場研究公司透明度市場研究(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公司報告披露,在2018—2026年間,全球數字地圖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6.2%。預測到2026年末,該數值將增至306億美元。
?
另有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出境旅游發展年度報告2019》顯示,我國已經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國的地位,出境游市場規模持續增長,2019年上半年出境旅游人數為8129萬人次同比增長14%,預計2020年中國出境游客將達到2.44億人次。
?
高德出海的野心很明顯。正如高德副總裁、AMAP平臺事業部總經理韋東所說:“面對用戶日益增長的海外出行需求,高德與HERE地圖聯手,為用戶帶來精準實時的海外出行服務體驗,也為行業合作伙伴及阿里生態體系的全球化進程提供助力,在更廣闊的范圍內讓廣大用戶出行更美好。”
?
然而,面對高手云集的海外市場,高德還是姍姍來遲了。
?
放眼海外,經過多年的發展,海外地圖市場馬太效應和規模優勢凸顯,目前全球數字地圖市場以蘋果和谷歌兩大公司為主,尤以谷歌地圖占霸主地位。
?
據公開資料披露,谷歌地圖擁有超過10億的全球月活用戶,其用戶數量與高德的4億國內月活數量并不在一個級別之上,更是難以談及比較一事。同時,谷歌地圖在準確性、易用性等方面積攢了良好的口碑,成為知乎、攜程、去哪兒、馬蜂窩等旅游攻略或達人分享中重點推薦地圖APP。
?
由此可見,
?
與谷歌地圖相比,超高的知名度以及高粘性的用戶群體,這對于高德而言都是不易逾越的。
?
另一邊,高德地圖的“老冤家”百度地圖也早在2014年開始了全球化的探索。百度地圖率先從中國港澳臺地區入手,提供地理定位服務。緊接著上線了AR步行導航、離線導航以及境外打車等各項境外服務功能,并對外宣稱將在2020年實現50%用戶來自海外的目標。
?
官方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10月份,百度地圖全球POI的覆蓋率已經超過98%,位置服務近乎涵蓋了全球所有國家和地區。此外,該應用在出境游人群當中的滲透率高達50%,即為每兩個出境游的國人就有一個使用百度地圖,已然成為國內唯一提供全球服務的出境游首選產品。
?
種種跡象都表明著,無論是海外對手的谷歌蘋果,還是國內“冤家”百度,相比之下的高德若拓展海外市場都顯得勢孤力寡。
寫在最后:
?
高德公司誕生于2002年,可以算是數字地圖賽道上的中國老牌“選手”,深知“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
在這18年的時間里,高德面對瞬息萬變的互聯科技領域不斷做出調整去適應和創新。出行工具到一站式出行服務平臺,高德接連推出諸如網約車、公交實時查詢、景區語音等等功能,實質也是圍繞著“出行”這一主線,堅持著做好出行服務的初心。
?
盡管一切都還未成定數,也許面對海外強大的競爭對手以及未知的挑戰,高德會被擊退,但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