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意欲何為?豐巢收費、挑戰美團,背負200億債券四面出擊
在快遞江湖,順豐是當仁不讓的王者。但隨著財大氣粗的阿里成為“通達系”盟主,順豐的地位頻頻遭遇挑戰。即便如此,順豐控股的豐巢仍頂著巨大爭議,開啟了收費模式。同時,“豐食”的推出,也標志著順豐正式向美團、餓了么發起挑戰。背負200億債券的快遞老大,為什么頻頻出擊?
在快遞江湖,順豐是當仁不讓的王者。但隨著財大氣粗的阿里成為“通達系”盟主,順豐的地位頻頻遭遇挑戰。
即便如此,順豐控股的豐巢仍頂著巨大爭議,開啟了收費模式。同時,“豐食”的推出,也標志著順豐正式向美團、餓了么發起挑戰。
背負200億債券的快遞老大,為什么頻頻出擊?
?
作者?| 王洪臣 雷晨
來源?|?債市觀察
近日,“快遞柜一哥”豐巢的智能自提柜由免費轉向超時收費,引發了輿論廣泛關注。而豐巢的控股股東,同時也是國內快遞業老大的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順豐”)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日前,順豐同城正式上線“豐食”小程序,標志著順豐正式跨界殺入外賣市場,向美團、餓了么發起挑戰,再次引爆輿論。
01 惠譽、穆迪接連預警,市值已跌三成
頻頻搞出大動靜的背后,是順豐并不理想的業績表現。
?
據2020年一季度財報顯示,順豐一季度凈利潤9.07億元,同比下降28.16%。而相比2017年上市之初的3000億市值,目前已只有2000億元,跌去超過三成。
?
陷入收費風波的豐巢智能柜,則一直處于虧損狀態。
?
今年一季度未經審計營業收入3.34億元,虧損2.45億元;2019年營收16.14億元,虧損7.81億元。近期剛剛并入豐巢的中郵智遞,今年一季度虧損1.59億元,2019年虧損5.17億元。
?
同樣在第一季度,世界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惠譽向順豐發出了警報。
?
2月4日,惠譽確認順豐“A-”長期發行人違約評級(IDR)和高級無抵押評級,評級展望為“負面”。
報告中,惠譽肯定了順豐作為中國領先快遞服務公司的強勁業務表現,認為向多元化物流服務(例如重貨和冷鏈運輸業務)的擴張令順豐在新業務板塊未來可期。
?
但惠譽仍然對順豐給出了負面評級展望。
?
至于原因,惠譽認為順豐在2018年增加資本支出以及于2019年2月份收購德國郵政在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的供應鏈業務?;葑u預計,順豐需獲得大量非債務融資才能有效去杠桿。
據小債了解,2018年10月,順豐與德國郵政達成戰略合作,將整合對方在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地區的供應鏈業務,交易對價為55億元現金。
?
此次交易后不久,外界就出現了“順豐負債達300億,資產負債率提高至46%,高于通達系同行”的報道,對順豐的資金鏈提出質疑。
?
2月11日,穆迪授予順豐的全資子公司SF Holding Investment Limited擬發行美元票據“A3”高級無抵押評級,評級展望也為“負面”,主要由于順豐為該票據提供擔保。
?
當時,順豐曾回應稱其負債率與全球著名直營快遞企業相比仍屬較低水平。公司擬在境內外發行不超160億債券只是申請額度,不意味全部發行,新發債券會有部分置換已有債務。
02 存續201億債券,王衛玩轉可轉債
目前,順豐存續一只境內債券“順豐轉債”,發行時間為2019年11月18日,總共發行5800萬張,發行總額58億元,將于2025年到期。
?
值得一提的是,順豐轉債發行不到一個月,順豐的控股股東明德控股曾以105元/張的價格,清倉了曾幾乎頂格申購的3500萬張順豐轉債,浮盈1.75億元。明德控股由順豐總裁王衛個人持股99.9%。
?
小債注意到,2020年4月24日起,順豐轉債的轉股價格由40.41元/股調整為40.14元/股。截至5月12日收盤,報130.7元/張,轉股溢價率12.24%,全天成交金額5451萬元。
?
除了順豐轉債,順豐還存續兩只美元債,總余額1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5億元),票面利率均低于5%,將于3-10年內到期。
?
此外,順豐的全資子公司深圳順豐泰森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還存續10只總規模58億元的債券,其中25億元將于一年內到期,33億元將于1~3年內到期,票面利率在1.7%-4.6%之間。
?
整體來看,順豐及其全資子公司共存續約人民幣201億元債券,其中一年內到期的債券為25億元。
?
那么,順豐目前的償債能力如何?
?
資產負債方面,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一季末,順豐總資產954.75億元,總負債516.5億元,資產負債率54.1%。其中,流動負債312.02億元,占總債務比60.41%。
?
在流動負債中,包括短期借款59.74億元,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119.52億元,其他應付款項49.91億元,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18.88億元,其他流動負債15.12億元。另外,順豐同期賬面貨幣資金為69.92億元。
03 多元化轉型路在何方?
據小債了解,此次“豐巢收費風波”與“豐食”殺入外賣市場背后,是順豐多年來為多元化發展而頻頻出手的忙碌身影。
?
在“豐食”之前的2016年,順豐就曾與百度外賣開展合作,擔負北上廣深杭等城市一部分百度外賣物流直營城市的配送工作。此外,順豐還與麥當勞、漢堡王、德克士等餐飲品牌有過合作。
?
可見,此次順豐向美團、餓了么“發難”并非頭腦發熱。而順豐的多元化之路,更是由來已久。
?
早在2010年,順豐就開始進軍電商領域。公司先后創辦了順豐優選、豐E足食、嘿客等電商平臺,嘗鮮海淘、無人貨架、O2O等新業務。但這些電商項目都沒有達到順豐想要的結果。
?
2015年9月,順豐將順豐電商、順豐商業等以人民幣1元的價格,轉讓給了順豐控股集團商貿有限公司,宣告了電商業務的失敗。
?
2016年5月,回歸主業的順豐正式宣布借殼上市。2017年2月,順豐登陸A股,首日市值達到2310億元,3月1日更是創下72.48元/股的歷史最高價,市值超過3000億,
?
彼時王衛身家飆升至1500億元,險些問鼎當時的大陸首富,風光一時。
?
但是,上市之后順豐所擁有的優勢,一直面臨著競爭對手“四通一達”的步步緊逼。
?
數據顯示,2018年順豐業務量增速為26.77%,而其它幾家快遞公司,如韻達增速為48%,百世45.1%,中通37.1%,圓通31.61%,申通31.13%,均高于順豐。
?
此外,順豐2018年財報顯示,公司全年營收909億,同比增長27.6%,歸屬凈利潤增長卻為-4.57%,在非經常性損益相差無幾之下,增收不增利的狀況,被外界認為這是順豐十年來最差業績。
?
同時,順豐的股東們開始頻頻套現減持。2018年至2019年11月,嘉強順風等大股東合計減持達65次之多,而重要股東中鮮見增持。
?
面對危機,順豐及時進行調整,形成了快遞、快運、冷鏈、供應鏈、同城配以及國際業務等一體化的物流版圖。
?
2019年,順豐實現營業總收入1121.93億元,同比增長23.37%;歸母凈利潤57.97億元,同比增長27.23%。其中新業務板塊收入達到286億元,占整體營收比由2018年的18.9%上升至25.6%。
?
似乎,2019年的順豐已扭轉局面,但2020年一季度的利潤下滑及負面評級,又將它拉回了現實。頻頻動作的背后,順豐路在何方?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