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卻擴產業績增長靠并購,精密科技股權高度分散上市如同圈錢盛宴
問題頗多,公司卻披露不充分
來源:花朵財經(ID:F-Finance)
作者?|?花朵財經研究院
近日,大連德邁仕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精密科技”)在創業板首發過會。該公司此次IPO擬發行3834萬股,募集資金3.15億元用于精密生產線擴建項目。然而,精密科技問題頗多,公司卻披露不充分。
「 1?」
資料顯示,精密科技是一家以研發、生產和銷售精密軸及精密切削件為主營業務的企業。該公司主要產品為汽車視窗系統、汽車動力系統和汽車車身及底盤系統等汽車精密零部件,同時該公司還生產部分工業精密零部件產品。
▲來源天眼查
公司主要經營模式為“以銷定產”。公司擁有獨立完整的采購、生產和銷售系統。目前公司擁有43項專利技術,其中發明專利37項,實用新型6項。
值得注意的是,從2018年起,精密科技各類設備的產能利用率就開始出現下滑。招股書數據顯示,2017—2020上半年,精密科技主要產品的產能利用率情況如下,無心磨床期內產能利用率分別為81.89%、82.62%、76.11%和73.21%;數控車床期內產能利用率依次為113.98%、96.6%、77.12%、59.02%;多軸機期內產能利用率分別為113.95%、85.23%、64.14%、58.86%。
可以看出,2019年其現有設備利用率出現較大降幅,這主要和該年度汽車行業不景氣有關。對此,精密科技也表示,公司為應對解決客戶訂單集中釋放時產能不足的情況,于2019年增加了設備產能投入。除收購金華德增加的產能外,公司還新增無心磨車3臺、數控機床27臺、多軸機4臺。
但從結果來看,其新增產能的消化還需要時間。這種情況下,精密科技繼續募資擴產,很大程度上會導致短期內產能利用率的進一步降低。
另外,此次募投項目將新增公司固定資產年折舊額2589.20萬元,較現有折舊額有較大幅度的增長,這也使得在募投項目建成投產后,有可能因折舊增加而導致公司盈利能力出現問題。
在此情況之下,公司依然堅持逆勢擴產。而這將使其每年新增高壓泵件類產品3000萬支,柱塞件類產品900萬支,齒型軸類產品2250萬支。但這逆勢大幅擴產,產能能否順利消化卻令人擔憂。
「 2?」
除此之外,該公司還存在股權轉讓頻繁且控股股東多次易主,經營穩定性堪憂等問題。
據悉,精密科技股權相對分散,控股股東德邁仕投資持股比例22.30%,本次發行后,其持股比例將下降為16.73%。
可見其控股股東持股比例較低,存在控股權不穩定的風險。事實上,公司成立以來,出現過多次控股股東易主情況,令人質疑經營穩定性。
在2001年11月,精密科技由大連大顯和大顯模具以貨幣出資共同設立,分別持有85%和15%股份。
2005年,控股股東大連大顯將持有公司45%股權轉讓給Manifold,15%股權轉讓給智偉科技,至此公司第一次實現控股股東易主,但Manifold和智偉科技僅支付了部分股權轉讓款。
2011年在第四次股權轉讓中,公司股東大顯股份、大顯模具合計將持有公司74.35%股權轉讓給中融信,至此公司此次才真正實現控股股東易主,中融信變身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在控股股東易主不到一年的時間,控股股東中融信便將其持有74.35%股權分別轉讓給許源經貿、許源經貿、李熙微,股份轉讓分別為46.6%、12%、15.75%,至此控股股東又再次易主給許源經貿。
在控股股東穩定一段時間之后,2015年公司進行了第九次股權轉讓。許源經貿將持控制46.6%股權,全部轉讓給金田貿易,控股股東再度易主。在這三次股權易主情況之下,股權轉讓價格卻是一成不變,也就是說后期控股股東并沒有獲得股權投資收益。
需要注意的是,金田貿易鑒于公司擬在新三板申請掛牌,金田貿易基于分散風險的考慮,不再作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故將股權予以轉讓,可想而知金田貿易接盤的目的就是為了套現。
「 3?」
不僅如此,該公司股東還存在違法違規問題。據招股書顯示,北京國融信達是精密科技發起人之一,也是精密科技原主要股東之一。截至2018年6月8日國融信達已退出,后又通過新三板交易系統重新買入精密科技。
但北京國融信達因仲裁糾紛一案被法院強制執行,導致國融信達持有的精密科技股份被凍結,而后又被拍賣。對此,精密科技在招股書中沒有做披露。
此外,根據公開信息顯示,精密科技在2011年-2015年間被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強制執行6次,執行標的分別為4.86萬元、6331萬元、2070萬元、2316萬元、1600萬、1600萬元。
除了被法院強行執行外,精密科技還被多次行政處罰。2019年7月精密科技因未按規定期限公示年度報告的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行政處罰一次。
在2016年,該公司又因對危險廢物揚散、流失、滲漏或者造成其他環境污染,被大連市環保局處以行政處罰一次并處罰款40000元整,可公司招股書卻顯示不存在環保方面的行政處罰。
對此,精密科技表示,公司在2019年6月對環保處罰進行了披露,該項處罰未在更新后招股書的報告期內。
此外,2017年6月,精密科技因變更會計師事務所,導致未按期披露年度報告,收到股轉系統出具的處罰決定書,隨后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自律監管措施。
「 4?」
除此之外,精密科技業績也存在諸多疑點。招股書顯示,2017—2020年1—6月,精密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3.523億元、3.881億元、4.091億元及1.87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4667.73萬元、5672.89萬元、3481.32萬元及1660萬元。精密科技在2018年和2019年營收增長率分別達10.18%和5.41%,這主要緣于其在2018年的一起收購。
2018年10月,精密科技用現金7440萬元收購了原參股公司大連金華德77.5%的股權,收購完成后金華德成為精密科技全資子公司。合并報表之后,精密科技在2018年及2019年的收入出現了大幅增長。
同時,公司收購金華德使公司2018年和2019年的毛利分別增加了554.04萬元和2232.92萬元。除了直接并表的利潤外,2018年公司原持有的金華德22.5%的股權經評估后增值,給公司帶來投資收益約1308.19萬元,約占公司2018年利潤總額的23.42%。
截至2019年年末,精密科技賬面商譽5074.41萬元,全部由收購金華德所形成,一旦未來金華德在經營中不能較好地實現收益,則商譽會有減值風險,將對精密科技的業績產生負面影響。不難看出,如果沒有收購金華德,精密科技的業績情況可能并沒有這么亮眼。
同時,報告期內,精密科技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28.67%、28.24%、25.18%和26.44%,2019年毛利率水平下降較多。
對此,精密科技坦承,如果未來公司的經營規模、產品結構、客戶資源、成本控制等方面發生較大變動,或者行業競爭加劇,可能會進一步影響該公司的毛利率。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