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薪青年”:要理財 不要“精致窮”
?股價低迷
撰文?|?慕克
出品|大摩財經(ID:damofinance)
2月2日晚,阿里巴巴(BABA.N/9988.HK)發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2021財年第三季度)財報。在這份“凈利潤同比增長27%,營收同比增長37%”的靚麗財報發出后,資本市場卻用腳投票。當天美股收盤,阿里股價下跌3.85%。
周二,港股市場也做出了一致回應,港股阿里巴巴盤中一度下跌5%,尾盤受螞蟻傳聞影響意外拉升,全天收漲0.38%。
財報顯示,阿里巴巴在報告期內:
營業收入2210.8億元,相比去年同期1614.56億元,同比增長37%;
調整后凈利潤592.1億元,相比去年同期464.93億元,同比增長27%;
歸母凈利潤794億元,同比增長52.44%,其中螞蟻貢獻了7.3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47.54億元);
調整后每ADS收益22.03元人民幣;
月活躍移動用戶(MAU)9.02億,年度活躍消費者達(ACC)7.79億,單季凈增2200萬,創8個季度以來的新高。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12個月,淘寶特價版的年度活躍消費者(ACC)超過1億;2020年12月,淘寶特價版的月活躍用戶(MAU)也突破1億。
四季度阿里總收入2211億元,同比增速36.9%;凈利潤794億元,同比增速52.44%。但從利潤率增速來看,可以看到公司成長放緩。
阿里的經營利潤率(25%下降至22%)、經調整EBITDA(35%下降到31%)和EBITA利潤率(31%下降至28%)同比均有3至4個百分點的下降。
?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的收入和利潤的增長,很大程度上來自去年阿里收購的高鑫零售。去年10月,阿里斥資36億美元,增持高鑫零售(6808.HK)股權至77%,將后者并表。
??????
剔除合并高鑫零售的影響,阿里在報告期內的收入同比增長27%,低于去年二、三季度33.78%和30.28%的收入增速。
阿里的業務分為四大塊:核心商業、阿里云、大文娛、創新業務。從收入增速來看,只有以零售為主體的核心商業同比增速達38.2%,高于第三季度的29.3%。其他三大板塊的收入增速全部低于三季度。
核心商業業務中,包含餓了么的本地生活服務出現收入增速大幅下滑,由三季度的29.3%降至10.1%。對此,市場十分擔憂阿里能否抵御老對手美團的競爭。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一直在投資的物流板塊終于實現盈虧平衡。得益于快速發展的跨境及全球零售商業業務,菜鳥網絡四季度收入113.6億元,同比增長51%,實現了正向的經營現金流。
阿里云是本季財報的亮點之一。相比2019年同期3.56億元的虧損,該業務首次實現了EBIT轉正,盈利2400萬元。對標亞馬遜,市場對云計算業務未來成為阿里的第二引擎有所期待。
更積極的一面是,阿里重新回到了用戶增長的路上。截至2020年底,阿里的年度活躍用戶(AAC)為7.79億,比9月底新增2200萬,手機月活用戶(MAU)9.02億,首次跨過9億大關,比9月底新增2100萬。
?
去年三季度,阿里物流和云計算增速都曾創下歷史新低,環比只增加了1500萬和700萬,市場一度質疑阿里的用戶增長是否已經觸及天花板。
阿里把本季用戶增長歸因于淘寶特價版,并聲稱下沉市場的策略還是能帶來增量的。但也有投資者對此不買賬,認為淘寶特價版帶來的新增用戶的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不高,對利潤貢獻將十分有限。
阿里作為電商市場的頭號玩家,本季財報看起來像是大象奔跑,但其核心業務增速已經明顯放緩。作為阿里的新老對手,京東(JD.O/9618HK)和拼多多(PDD.O)昨日美股分別大漲4.55%和4.62%,今日港股京東也已收漲告終。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