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沒融資,資金鏈持續吃緊,美菜網還是瞄準了IPO
中國生鮮電商市場上唯一的F2B玩家能打得過美團們嗎?
花朵財經原創??
日前,據路透社報道,中國生鮮移動電商平臺美菜網擬赴美IPO,計劃籌資5億美元。知情人士透露,該公司正在與財務顧問就潛在的IPO事宜進行合作。
作為目前生鮮電商賽道上最大的幾個玩家之一,美菜網是唯一采用F2B模式的。聲稱對標餐飲物流供應鏈行業的全球頂級公司“Sysco”,具體的經營模式是,地推讓商家下載APP,集中采購后將菜品賣給商家。
眾所周知,中國的餐飲店主長期以來習慣了在菜市場自行采購,而美菜試圖用價格競爭讓商家改變這種行為模式,而采購端的補貼也是美菜長期以來虧損的原因。美菜預計的盈利模式是,起量(或者說在生鮮電商市場沖殺出來)之后,逐步增加對商家的扣點達成盈利,但這一天目前還沒到來,且美菜的用戶大都屬于典型的價格敏感型,一旦美菜提價,這些商家還愿不愿意用美菜要打個問號。
最近一次融資停留在在2018
美菜網成立至今,已經歷經了8輪融資,這對于IPO或pre-IPO其實是正常的融資輪數,不算多也不算少。
然而花朵財經注意到,美菜網距今最近和最大的一輪融資,是2018年10月由高瓴資本和Tiger Global Management共同投資的8億美元。
也就是說,美菜上一輪融資距今已有3年。
3年沒融資,是因為它不缺錢嗎?并不是。現在回頭看高瓴和老虎環球對美菜投資的2018年10月,那是生鮮電商之戰爆發的前夜。2019—2020,生鮮電商領域的廝殺慘烈狀況是空前的,沒準也是絕后的。
而作為行業中創始較早的美菜網,在2017年的銷售額還是80億,2018年就達到了200多億,隨后又迎來了極慘烈的生鮮電商混戰,在2019年就被傳出因融資失敗導致資金鏈吃緊。
美菜網包括創始人劉傳軍在內的多名高管都否認過資金鏈吃緊,然而劉傳軍也在2019年坦承,2019年依然虧損,預計在2020年底實現盈利。
從資本青睞到競爭掉隊
那么美菜網的盈利目標實現了沒有呢?應該是沒有。2020年的疫情突如其來,繼而美團和餓了么等巨頭又在生鮮電商領域加注,行業的競爭程度有增無減,在“掃碼1塊錢買5斤番茄”這一類燒錢換流量策略下,生鮮電商成了一場燒錢游戲。
而且美菜網堅持自建物流中心和配送車輛,屬于一家重資產的公司,根據公開消息,截至2021年2月,美菜網布局了全國200多個城市,擁有150個物流中心,日處理超過500萬個包裹,2萬多輛配送車輛,員工數量達35000人。
美菜網模仿Sysco的決心看來是堅定的,但是在如今生鮮電商激烈廝殺的情勢下,越是重資產模式意味著負擔越重,虧損也就可能越大。
這可能是3年以來,美菜網再無融資的重要原因。投資人目前還沒看到美菜網的盈利前景。
當然,2019年的資本寒流也是美菜網融資難的原因。多種原因之下,隨著美團和餓了么等巨頭在生鮮電商領域的不斷加碼,這個領域迎來了大洗牌,諸多小玩家目前已經出局,資本在2019年僅產生了融資事件17次,融資總額不到12億。
不差錢的美團們趁著同行融資難拼命擴張,而美菜網的業務卻在疫情期間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此后美菜網終于在業績壓力之下展開了C端配送,但是在這個領域里每日生鮮和叮咚買菜等平臺明顯更有先發優勢,活躍用戶數遠高于美菜。
有美菜網的離職員工對外爆料稱,美菜網約40%倉配人員和60%的品控員工,或離職,或被挖走。
近期包括叮咚買菜在內,多家生鮮電商傳出了融資消息,更凸顯了美菜網被資本冷落的難堪。
2020年七月,復星集團前CFO王燦加入美菜網,當時美菜網稱,王燦的加入是該公司人才升級的戰略不斷推進的結果,與上市無關。
然而一個像王燦這種級數CFO的加入,不是為了IPO又是什么呢?一時間市面上充滿了對美菜網上市時間的猜測,直至今年2月20日,王燦忽然離職,外界又對美菜網的IPO產生了疑慮。
“前置倉才是中國生鮮電商最妥帖的解決方案,相比同行,美菜網在供應鏈方面的資產更重,但供應鏈在生鮮電商領域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問題,中國的供應鏈是極其發達的,重倉供應鏈肯定是百年大計,但也不可避免地會讓企業前期負擔更重、更加艱難,除了美菜,其它生鮮電商玩家更注重于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而這恰恰是美菜的短板所在。”行業觀察家陳道嬌稱。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