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們“搶食辣條”!“辣條一哥”衛龍IPO的風險在哪?
資本大鱷們正在“享受”辣條!
文|翠鳥資本
打開衛龍美味全球控股(以下簡稱“衛龍”)的招股書,中信產業基金、高瓴、騰訊、云鋒基金、紅杉資本悉數在列。
上述大型投資機構后面,有著張磊、馬化騰、馬云等大佬的身影。
資本瘋狂追逐,但辣條生意的價值觀是否正確?市場或許并未關注到。
招股書中,衛龍稱其使命為“讓世界人人愛上中國味”。
那就讓我們來拆解拆解其味道。
辣條為何物?
衛龍主要生產辣條,有“辣條一哥”之稱。
據悉,辣條又叫大面筋、素牛筋等,它是以小麥粉或其他谷物、豆類為主要原料做成的一種食品。
衛龍招股書中指出,致力于使用大豆、面粉及海帶等大眾食材為主,秉承“以工業化思維,讓美食原點的價值最大化釋放”的產品理念,并已拓展到蔬菜制品和豆制品等品類。
按收入比例來看,衛龍主要以調味面制品為主,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產品為輔。
衛龍還披露:旗下產品95%的消費者年齡在35歲及以下,55%的消費者是25歲及以下的年輕人。
然而,辣條對消費者身體健康的影響卻一直備受爭議。
《人民日報》曾有一篇文章寫道:辣條的特點可以總結為“四高一低”,能量高、鹽高、糖高、添加劑高,但其他營養物質含量低。大量食用或者經常食用辣條容易增加患超重肥胖、高血壓等慢性病的危險。
中國質量新聞網一篇文章指出:辣條產品中的“三無產品”,這些產品的食品添加劑的來源和使用可能不符合規范,生產過程的設施簡陋,衛生條件可能不合格。當然,也不是說安全合法生產的辣條可以多吃,辣條食品的營養價值比較差,從健康飲食的角度來看,不提倡人們多吃。
央廣網亦曾報道:長時間、大劑量的食用辣條確實有導致人體肝功異常的情況發生,但并沒有完整的證據顯示吃辣條會導致肝衰竭,吃辣條導致肝衰竭的例子我們也沒有見過。
資本大鱷入局
打開衛龍向港交所提交的招股書,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資本身影。
中信產業基金、高瓴資本、騰訊、云鋒基金、紅杉資本等大型買方機構,均參與了衛龍這場IPO“盛宴”。
衛龍還有一只明星級的保薦團隊,包括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和瑞銀。
招股書中,衛龍對江湖地位更是大書特書。
衛龍依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稱,中國的按零售辣味休閑食品市場相對分散,按照零售額計算,2020年前五大參與者的市場占有率為10.7%。
雖然競爭異常激烈,但衛龍展示了份額占有數據:2020年市場份額為5.7%,位居辣味休閑食品“頭號寶座”,按零售額計算更是第二大參與者的3.8倍。
資本究竟看中什么
資本大鱷眼中,衛龍有哪些核心競爭力?
據中信證券團隊的研究,總結為三點:
注重產品創新,產品研發體系強。2019年和2020年,公司新產品的收益分別達到當年總收益的36.0%及12.7%。公司在食品技術、工業化生產工藝、包裝鎖鮮技術等領域設立獨立的研發團隊,配備技術人才進行深入的專項研究。
強大的渠道管理體系。對經銷商有嚴格的篩選與考核機制,以維持銷售渠道的競爭力與可持續性發展。同時,衛龍也積極為經銷商賦能,幫助經銷商對零售終端進行更有效的管理和服務、提高終端網點的服務質量、提升單店銷售和擴大貨架空間。
注重培養年輕客群,消費頻次高&產品粘性強。通過在消費者的青少年時期培養味覺記憶,建立衛龍品牌和消費者之間早期的情感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投資者不能孤立觀察衛龍的數據。
通過對2020年重點休閑食品公司財務數據進行比較,如下圖所示,衛龍的毛利率是明顯的短板,輸給了鹽津鋪子和甘源食品;管理費用率也并無明顯競爭優勢,高于三只松鼠和甘源食品。
再看復合年均增長率(CAGR),衛龍更遜于鹽津鋪子。觀察收入指標,衛龍弱于洽洽食品、良品鋪子以及三只松鼠。
不能忽視的風險
招股書中,衛龍自己也指出了數個基本面風險。
【臨庫存過期的風險】倘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發生改變,或出現災難性事件,或會對我們的產品銷售產生不利影響,從而或會出現庫存過期、庫存價值下跌或庫存沖銷。
也就是零售消費的需求受到消費者消費模式、口味變化、消費者收入水平以及對產品質量和安全的認知。
【依賴第三方物流】衛龍絕大多數產品均由貨車或火車運送。由于無法預見的事件,物流服務供貨商可能暫停或取消提供服務并導致我們的產品銷售或交付受到阻礙。
招股書指出,由于依賴第三方物流公司運輸,若物流服務商交貨延誤、對貨品的處理不當或其運輸成本增加等均可能會對我們的業務及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食源性疾病、傳染病影響】衛龍指出,旗下業務易受食源性疾病、傳染病及其他突發疾病的影響。媒體對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報道可能(倘大張旗鼓地宣傳)對我們的行業和我們造成負面影響。即使后來確定疾病事實上并非由我們的產品傳播,該風險仍然存在。
最后我們不禁要問:大肆入局的資本大鱷們,你們真的會讓自己的孩子吃辣條嗎?
一直都說ESG投資,圍繞辣條第一股的投資,是否真得符合綠色概念?
利潤和健康怎么選,投資者和資本的答案也許并不同。
放下辣條,我們還是好朋友。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