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二手生意的愛回收要上市 一年收入50億 三年虧損14億
沒想到,一門“不起眼”的二手生意也能撐起一個IPO,“不予置評”好多年,愛回收還是用一紙招股書坐實了上市傳言。
來源:黑池財經
5月29日凌晨,愛回收母公司萬物新生集團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IPO招股書,擬于紐交所上市,股票代碼為RERE,若上市成功,有望成為“中概股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 )”概念第一股。
?
事實上,在此次遞交招股書之前,愛回收曾多次傳出上市的消息,早在2016年,愛回收就曾表示已將在A股上市納入規劃和日程,2018年,又有消息稱愛回收將把上市地點改為中國香港或美國納斯達克,不過上述計劃無一成真,而2020年的品牌升級和今年初邀請原云集CFO加盟也被解讀為正在加速推進IPO進程。
?
不同于一般的互聯網獨角獸估值突破10億美元后便謀求上市,陳雪峰曾放出豪言稱,只有估值到40億到50億美元時才會謀求登陸資本市場,并直言公司“絕不會流血上市”,然而,事實卻是愛回收至今未能實現盈利。
三年虧損近14億元
愛回收是國內二手電商賽道上的元老級存在,10年前便通過“愛回收網”打造了3C產品回收的C2B模式,招股書顯示,萬物新生集團旗下擁有愛回收、拍機堂、拍拍等二手3C產品回收、交易和零售平臺,以及面向海外的二手交易平臺AHS Device。
?
招股書顯示,過去12個月(截止2021年3月31日),全平臺成交的二手商品超過2610萬臺(不含京東備件庫業務),以消費電子產品為主,同比增長了46.6%,同期實現的GMV總量為228億元,同比增長66.1%,2021年第一季度GMV為62億元,同比增長106.7%。
?
龐大的交易量為愛回收帶來了強勁的收入增長,2018至2020年,愛回收的全年收入分別為32.61億元、39.32億元和48.58億元,2021年Q1營收15.14億元,同比增長118.8%。
?
?
不過,盡管其創始人陳雪峰曾多次強調“不會流血上市”,但盈利卻是愛回收近年來直面的難題之一,招股書顯示,2018年到2020年,公司凈虧損分別為2.1億元、7.0億元、4.7億元,換言之,在過去的三年里,愛回收累計虧損了近14億元。
?
而長期虧損可能和愛回收采取的重資產模式有關,這到底有多燒錢?陳雪峰曾簡單算過一筆賬:一家簡易門店的一次性硬件投入為7萬元,一個門店每月的運營成本約3萬元,而據萬物新生招股書,截至2021年3月31日,該公司共擁有755家門店和超過1500個自助服務站,即便只算門店的運營成本,一年也需要超過2.7億元人民幣。
?
這也是愛回收不斷融資的原因,企查查顯示,萬物新生集團至少進行了8輪累計超11億美元融資,身后浮現了包括五源資本、天圖投資、景林投資、達晨財智、凱輝基金、前海母基金、老虎環球基金、啟承資本、國泰君安、清新資本、京東等十余家VC/PE機構和巨頭企業的身影,值得注意的是,快手也于2021年加入到了萬物新生集團的投資人陣營中。
?
?
有業內人士直言,愛回收選擇此時上市,“最首要的目的還是融資,以獲得繼續開展業務的資金”,而值得注意的是,愛回收的整體毛利率正在不斷改善,有望在未來實現正向盈利。
?
招股書顯示,2018年到2020年,平臺收費率從0.5%上升至4.1%,帶動公司整體毛利率從14.1%提升至25.7%,與此同時,公司的履約費用率從2019年的16.7%減少至2020年的13.7%,帶動公司履約毛利率從2.5%提升至12.0%。
?
?
模式尚待優化 競爭對手實力強勁
實際上,曾直言不會“流血上市”的愛回收如今“流血”也要赴美IPO,不僅僅是對資金的需求,更是投資人耐心的耗盡和競爭對手的快速崛起,盡管其一直宣稱自己是國內最大的二手3C電子產品交易平臺,但回首望去,一個個實力強勁的對手也正在拔地而起。
?
從企業成長規律看,已經融到E+輪,按照行業慣性認知,其實到了該上市的節點,一方面,上市會是一個獲得資金支持的有力途徑,可以緩解燒錢的困境,從互聯網行業來看,撐到F輪的企業并不多,愛回收過去遲遲不上市,或與其模式尚有待優化有關。
?
從模式來看,愛回收以C2B起家,面向的B端商家——而要把回收來的二手手機直接賣給用戶,原本需要一個龐大的C端流量做支撐,但不同于轉轉與閑魚這種綜合性、有巨大線上流量優勢的二手電商玩家,主打線下門店的愛回收缺的就是強大的線上流量入口。
?
這也是為何愛回收要與京東旗下二手交易平臺“拍拍”合并,試圖借力拍拍試水B2C,但是效果有限,而根據比達的數據顯示,在2020年3月,二手電商APP月活躍用戶數中,閑魚與轉轉分別是8234萬人與2093萬人,愛回收僅為25.6萬,不及閑魚和轉轉的零頭。
?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關于愛回收的投訴量已達到1000多條,多圍繞售賣假貨、惡意壓價、私自拆機和霸王條款等問題,對此,有業內人士直言,盡管這是二手交易行業的通病,但在行業規范還沒有完善和消費者習慣還未成熟的當下,勢必會影響愛回收的上市進程以及今后的股價表現。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