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房價連漲61月:“千人搖”鋪天蓋地,剛需客陪跑5次才“上車”
如今的西安樓市“千人搖”鋪天蓋地、“萬人搖”不斷增加,在這個房價連續61個月上漲的城市,無數購房者奔走在搖號買房的路上,陪跑6、7次成為常態。
來源:時代財經APP
作者-謝斯臨
編輯-張常旺
本文為《時代財經》與騰訊房產聯合出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搖號已經搖到麻木了?!辈虖娪行o奈地向時代財經說道。
27歲的他剛剛成家立業,想要在西安買下自己的小窩,在這里定居。他準備出五六十萬元的一筆首付款,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在西安買房會是如此不易,這個漫長過程變成了一場博運氣的“游戲”。
耗時5個月,在看過數不清的樓盤,經歷6次搖號后,他才終于有機會進入旭輝國宸府的選房區。這個位于浐灞生態區,均價近1.89元/平方米、僅有131套房源的項目,一共吸引了1665個家庭參與搖號,中簽率僅有7.8%。
這一次蔡強運氣很好,搖號結果排在前二十位,擁有充足的選擇空間跟自由。但此前的5次搖號,他距離這個機會都很遠,每次結果出來,基本都排在數百名之后。
此前運氣最好的一次,蔡強幸運地進入了融創時代奧城的候補區,那是他第三次參與新房搖號,也是他自覺最有機會的一次,但沒想到在選房區門口等了一下午,卻依然沒有遞補上。
“一次次落空的現實,逐漸澆滅了心中的小火苗。真的讓人懷疑難道是我不配買房嗎?”
像蔡強這樣的買房故事如今正在西安樓市里不斷上演。從2020年7月紫薇東進成為西安史上第一個“萬人搖號”的樓盤開始,西安樓市一度進入高熱狀態,“打新”氛圍濃厚。即便在年底的調控下曾短暫降溫,卻很快又在春節后再度翻熱。
如今的西安樓市“千人搖”鋪天蓋地、“萬人搖”不斷增加,在這個房價連續61個月上漲的城市,無數購房者奔走在搖號買房的路上,陪跑6、7次成為常態。
8次“萬人搖”
西安樓市剛剛迎來歷史上的第八個萬人搖項目。
根據西安商品房誠意登記系統數據顯示,截至6月2日下午六點,中海曲江大城項目20#、21#、22#、26#4棟245套房源,吸引了12722個家庭進行意向登記,其中剛需家庭3443個,普通家庭9289個。
這已是中海曲江大城第二次成為“萬人搖號”的樓盤。半個月之前,項目3#、7#、14#3棟102套房源入市時,也曾吸引11846個家庭意向登記并核驗通過。登記之所以火爆,除卻與區位、開發商品牌相關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項目限價背后的套利空間。
2月19日,與中海曲江大城一街之隔的一宗宅地出讓,吸引了萬科、中海、華潤、招商等15家房企激烈競價,最終被西安曲江上和置業有限公司以“總地價21.5億元+無償移交基礎教育設施建設面積16.8萬平方米”的代價競得該地塊,溢價率141.43%,綜合樓面價高達25342元/平方米,成為西安新的“單價地王”。
地價的攀升令市場產生“房價即將上漲”的預期。貝殼數據顯示,中海曲江大城目前共有18套二手房在售,均價31566元/平方米,比上月上漲32.07%。周邊項目金地中心風華掛牌價同樣超過三萬。相較之下,新房兩萬元左右的價格背后是巨大的套利空間,搖到即賺到。
事實上,紫薇東進、山水美樹等項目能引發萬人搖號的原因也不外乎如此。西安樓市資深專家沈瑋指出,限價政策越緊,新盤和周邊二手房倒掛越嚴重,不可避免的將吸引大批人參與搖號。這時原先保護剛需、穩定市場的限價政策,因為明顯的市場紅利就逐漸變成了市場的投機行為。
調控效果打折扣
在這8個萬人搖項目之外,西安剛需面臨的更現實的處境是鋪天蓋地的千人搖。在西安主城區之內的所有項目幾乎開盤必搖號;而二手房不僅稅費高,還時常遭遇價格跳漲、業主不誠心賣等一系列問題,購房者的選擇并不多。
因此哪怕是完全避開8個熱度極高的萬人搖項目的蔡強,依然面臨買不到房的困境。他參與搖號的融創宸悅和鳴、時代奧城、望江府、當代境、旭輝國宸府等項目,中簽率普遍不足10%。
這樣概率在整個西安樓市是一個普遍現象。據自媒體沈視樓市統計,2020年西安市主城六區、長安區、臨潼區以及灃東新城商品住房意向平臺信息,共登記78713套房源。但今年全市上線房源數量銳減,截至5月末,全市僅上線21743套房源??稍谶@兩萬多套房源背后,核驗通過家庭竟高達187342組,中簽率僅有11%。
有業內人士分析到,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西安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備案審批權限從市級下放到區縣、各開發區,西安的價格公示暫停了2個月,對近期市場新增供應產生較大的影響。
同時,更為核心的因素是,市場上有大量已經亮相的純新盤項目,如今一直在與限價政策周旋,遲遲無法獲批入市銷售。供應量的短缺,決定了大家只能在有限的籃子里挑雞蛋。在購房成本增長的情況下,買房人只能扎堆涌向倒掛以及性價比高的新房搖號,爭得頭破血流。
這也讓西安去年年底出臺的“11.30樓市新政”并未起到意想之中的作用。市場短暫降溫后,在春節后很快又再度翻熱。樓市秩序并未隨著調控的升級變得井然有序,沈瑋認為,不去加大供應量,不對等的供需關系會讓調控效果大打折扣。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