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家”每日優鮮
“故事家”每日優鮮
2019年,徐正曾透露,2018年每日優鮮整體年銷售額為100億。每日優鮮2021年預計銷售額為1000億,3年內銷售額將翻10倍。
最厲害的是,徐正的合伙人,每日優鮮CFO王珺在2020年7月在接受《零售老板內參》的訪問時宣布,每日優鮮已于2019年年底實現全面盈利。
簡言之,國內第一家宣布盈利的生鮮電商公司,沒有盈利。
編不下去的菜場新劇本?
2017年,徐正曾經說過一句話:“美好生活的100件事里沒有去菜場”。
2021年,徐正又告訴我們,將傳統菜市場升級,這是一件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兼具的事情。為了讓菜市場變得更加美好,徐正準備讓用戶買好菜,還能在菜市場里吃飯、理發、美甲、玩耍……
請問這是菜市場,還是一個商超?亦或是徐正為了實現讓菜市場也成為美好生活中的一件事,賦予了菜市場太多其他的美好功能,如果在菜市場里開個托兒所,可以幫女性帶孩子,上托班,將更好,還能一改菜小不友好稱呼。
那么,每日優鮮為何要去改造菜市場?
從2021年第一季度的數據我們可以一窺端倪。在這個季度,每日優鮮的增長似乎戛然而止了。營收 15.3 億,同比、環比均下跌;履約費用占收入比上升至28.8%,毛利率跌至 12.3%,凈虧損率擴大至 39.9%。同時,每日優鮮的前置倉數量已降至631個,而2019年的每日優鮮宣布其前置倉數量為1500,顯然在過去的一年每日優鮮關停了近2/3的前置倉。
要把故事講下去,需要有新的劇情。
每日優鮮瞄上了菜場。2020 年下半年,每日優鮮啟動了智能生鮮市場業務,并在 2021 年啟動了零售云業務計劃。今年 3 月 26 日,每日優鮮宣布將不再只限于做自營生鮮電商,而是要打造成社區零售數字化平臺,幫助社區零售行業參與者實現數字化轉型。每日優鮮以(前置倉即時零售 + 智慧菜場)X 零售云為新戰略。
也就是說,消費者在每日優鮮買的鱸魚,不再是有統一品控的自營生鮮,而可能是加盟商接到訂單后,臨時去隔壁菜市場買來的。
自營到加盟到平臺,故事從to C講到 to B,“故事家”每日優鮮的這個劇本,和國內首家生鮮電商易果在宣布破產前一年突然轉型to B的劇情,似乎有點相像。
巧合的是,在每日優鮮遞交招股書的當天,有網友在線投訴在每日優先買了一盒變質藍莓吃出急性腸胃炎,但每日優鮮卻以當事人無法提供最原始的產品照片,不能證明是藍莓的問題為理由,拒絕賠付他們的醫療費,以及住院兩天產生的誤工費。
此時的徐正大概正沉浸在即將赴美上市的喜悅中,已然忘記,干生鮮電商,最難的不是供應鏈、不是大數據算法,而是怎么不要傷了一個用戶的心。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