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喝的每一杯奶茶都發光:二季度GDP增速7.9%,內需貢獻率達80.9%
上半年國民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穩中加固,穩中向好。
來源:時代周報
7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上半年國民經濟“成績單”: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以下簡稱GDP)5321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2.7%,比一季度回落5.6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5.3%,兩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18.3%,兩年平均增長5.0%;二季度增長7.9%,兩年平均增長5.5%。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在7月15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上半年國民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穩中加固,穩中向好。
經濟增長與人們的收入水平息息相關。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12.6%,增幅較高,主要是受去年上半年低基數影響;扣除價格因素,兩年平均實際增長5.2%,略低于同期經濟增速(5.3%),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劉愛華認為,目前中國經濟整體上內生動力在持續增強,市場主體活力不斷增強,下一階段收入增長仍然會得到比較好的支撐,從而對消費形成有力的支撐。?
經濟內生動力增強
Wind數據顯示,最近一個月,17家市場研究機構對今年二季度中國GDP增速的平均預測值為8.5%,其中最大值為12%,最小值為7.6%。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二季度GDP(7.9%)看,略低于市場預期。
近兩年GDP增速情況(圖片來源:國家統計局官網)
“今年上半年經濟持續穩定恢復,供需循環暢通,基本面為下半年經濟運行打下了比較好的基礎。”劉愛華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具體來看,劉愛華認為,今年上半年,經濟的內生動力逐漸增強,主要表現在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0.9%,比一季度上升了4.9個百分點。其中市場銷售穩步回升,今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兩年平均增長4.4%,比一季度加快了0.2個百分點。
投資也在持續穩定恢復,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兩年平均增長4.4%,比一季度加快1.5個百分點,“說明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在逐步增強”。
同時,市場主體信心不斷增強。6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9%,已經連續16個月位于景氣區間。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位于比較高的景氣區間,反映了市場主體對未來經濟增長的信心、對未來增長活力的信心持續改善。
從外需來看,全球經濟目前延續了復蘇態勢,為外需的增長奠定了基礎。6月份全球綜合PMI是56.6%,保持在15年以來的高位。據WTO最新的預計,2021年全球貨物貿易量有望增長8%,反映了全球貿易復蘇步伐在加快,有利于外需保持比較快的增長。
不過,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經濟復蘇的不同步、不均衡,結構分化、冷暖不均的格局仍將延續,經濟增長還面臨很多挑戰和不確定性。
王軍分析,供給端的主要矛盾是供給約束和成本上升,需求端的主要矛盾是杠桿高企和消費疲弱,兩方面均限制了下半年的經濟增長。他預計下半年GDP實際增速的同比和環比都將逐季走弱,全年在8.5%—9%。
經營凈收入增長最快
經濟增長會影響人們的收入水平。按收入來源不同,居民可支配收入可分為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10104元,增長12.1%,兩年平均增長7.2%,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57.3%。劉愛華分析,隨著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帶動工資性收入較快增長。
上半年居民收入情況(圖片來源:國家統計局官網)
轉移凈收入,指的是國家、單位、社會團體對住戶的各種經常性轉移支付和住戶之間的經常性收入轉移,包括養老金或退休金、社會救濟和補助、政策性生活補貼等。?
“隨著各地持續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提高了養老金標準,加強困難群體基本生活保障,及時做好社會救濟和臨時救助,人均轉移性凈收入增長了9%,兩年平均增長了8.6%。”劉愛華說道。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今年4月,人社部、財政部印發文件明確從2021年1月1日起上漲養老金,總體調整水平為2020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4.5%。這是國家自2005年以來連續第17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
此外,今年上半年,經營凈收入的增長最快。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人均經營凈收入2752元,增長17.5%,兩年平均增長了5.6%。
劉愛華認為,經營凈收入的增長,主要與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好轉,經營活動逐步恢復有關。“實現這個增長,可以說既有經濟恢復的因素,帶動了就業增加,進而帶動收入增加,同時也有政策支持的因素,各個地方都加大了民生保障力度,同時也有各個經濟主體自身的努力。”
值班:怡
更多資訊請關注公眾號:時代周報(Timeweekly)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