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張勇先生一封信:海底撈的“七宗罪”!
本著“愛之深,責之切”的初衷,我斗膽狂言海底撈的“七宗罪”。
尊敬的張勇先生:
?
您好!作為一個狂熱的火鍋愛好者,也曾是海底撈的忠實粉絲,本著“愛之深,責之切”的初衷,我斗膽狂言海底撈的“七宗罪”?;蛟S話有偏頗,但亦是出自肺腑,本意不是批判您與海底撈,而是對我所觀察到的一些問題諫言于您,期待您能重振火鍋第一股!
?
一宗罪:海底撈對不起投資者
作為海底撈的創始人,您篳路藍縷,帶領當初的火鍋城一路進擊,經過20多年的艱辛發展成為了行業龍頭,實屬不易。您作為具有開創性的企業家值得尊敬,海底撈的品牌也成為餐飲行業一張靚麗的名片。
?
但在二級市場上,近半年多時間,海底撈的表現實在難令投資者展顏。我們都能理解,2020年受到疫情沖擊,海底撈門店經營陷入很長一段時間的停滯,復業艱難。
?
然,公司營收仍然保持增長,凈利潤雖大降近九成,也是在投資者預料之中的??晌覀兛床欢氖?,海底撈股價大起大落,讓人摸不著頭腦。尤其近五個多月,市值自年初高點已腰斬,蒸發市值超2000億港元。
?
作為公司創始人和控股股東,您可以不在乎“賬面財富”,但市值對于海底撈這樣入選恒生指數成分股、進入《財富》中國500強榜單的公司而言,是另一個面對公眾的門臉。您在公司市值管理方面卻似乎毫不在意。
?
資本市場里從來都是買漲不買跌,海底撈股價越跌,越會引發投資者的疑慮,打擊股民的持有信心。聯系到這一段時間,輿論場諸多負面新聞襲來,公司公關失策更讓投資者捏著把冷汗,信心不斷流失。
如此下去,股市里的股民們還會不斷用腳投票海底撈的。
?
二宗罪:您欠衣食父母一個道歉
回首近段時間,海底撈一次次陷入爭議,前有漲價引發眾議,后有消費者發表“海底撈不好吃”的觀點被懟。
?
有消費者說海底撈不好吃,即便應者蕓蕓,但這說到底也只是個體感受和體驗,何況眾生口味不同本就難調,沒有任何一家飯店酒店敢稱讓顧客百分百在口味上滿意。
?
可您呢,卻把“海底撈不好吃”硬是拔到了“人性之言”的高度,言下之意就是吃海底撈的客人不能發牢騷,發牢騷就是人性丑惡作祟。作為企業家、經營者,您甚至沒有半點公關意識,逞口舌之強,以道德高點俯視您的衣食父母,活生生的讓自己成了大眾的對立面。
?
這種論調難免會讓海底撈脫粉,甚至是粉轉黑。無論是消費者說不好吃,還是價格貴,總有發聲的權力吧?您和您的團隊不去了解消費者訴求,思考口味是否還可以改良,卻只是傲嬌于海底撈不像其他企業那樣強調口味宣傳,營銷費用是零。
?
可您這話,實在讓人覺得跌份。懟了您的衣食父母不說,還摟草打兔子的貶損同業。反倒讓旁觀的我覺得您有失胸襟,好歹海底撈是千億市值的大公司,剛剛還入選了2021全球價值餐飲品牌榜。
?
人與人需要更多包容,同業之間也不應如此卷來卷去,互相傾軋。
?
三宗罪:明晃晃漲價,暗戳戳減量
去年4月份,有不少顧客提到了海底撈價格上漲的事:“人均220+,半份土豆片13元,算下來一片土豆1.5元,自助調料10塊錢一位,米飯7塊錢一碗”、“整份酥肉從2019年7月的26元漲價到44元”……
?
漲價屬實。由于疫情和成本上漲,公司調整了部分菜品價格,整體價格上漲幅度控制在6%,各城市實行差異化定價。絕對不是不能接受漲價本身,誰做生意都不容易,何況遇見疫情。
?
但問題是,價格漲了為什么量還減了?量減了也罷,東西還不一樣了?今年3月,據說海底撈偷偷將特色食品牛肉粒換成素食品,好家伙,貍貓換太子的戲碼。
?
更可笑的是,貴司做出“引導消費者積極嘗試植物蛋白產品,同時也能夠繼續滿足喜愛牛肉粒的顧客需求”的解釋,容我借用諸葛孔明的那句名言: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
您怎么就那么心大?貴司的公關團隊咋就那么自信?
?
其實消費者明白,不管什么原因,商家一旦漲了價就很難再降價。雖然是疫情影響,階段性的成本上升很快,但政府也很快通過調配,努力穩定住了市場價格,所以很難讓人不去想,這漲價,那減量是本來就預謀已久,只是缺個合理的機會說出口。
?
當然,頂不住輿論壓力,你們也認了是“管理層的錯誤決定”,也調了價,但一封致歉信確實是難挽人心的。更何況,貴司財報數據也顯示,2020年,海底撈人均消費提高到了110元,2019年這一數值還是105.2元,漲幅為4.7%。
?
到底漲了沒漲,到底減了沒減,傻傻分不清啊。這一年多來,其實圍繞著海底撈的價格、產品和態度,質疑聲還少嗎?可您和您的高管們真的在乎這些嗎?
?
四宗罪:過度服務便是尷尬
海底撈一直以來在標榜自己的服務,但作為消費者,竊以為商家做好服務是理所應當的,但服務是附著在產品力之上的增加值,過度強調海底撈的服務似乎就有些本末倒置,甚至是營銷的嫌疑了。
?
我想,海底撈的服務是您引以為傲的,也是創業經歷給您帶來的啟示。也的確,海底撈以貼心的服務數次引起刷屏討論,在顧客等位時,會提供免費零食、飲料,甚至有美甲、擦鞋服務,店里有變臉、拉面表演,顧客生日時服務員會為其唱響生日歌,用餐時的濕毛巾、手機袋等工具一應俱全。
?
有一些開創性的服務的確讓人很開心,但有時候服務是否也應該有一個邊界感的存在呢?其實,早就在一些點評軟件上,“過于打擾,有些尷尬”、“服務不錯,口味一般”的此類評價屢見不鮮。
?
而今年輕族群的消費理念已經有所變化,吃火鍋更偏向社交場景,對于服務的理解和需求也出現了不同的變化。做服務,并非強行輸入給我們消費者的印象和標簽,而應是潤物無聲、張弛有度的。
?
當初,傳統火鍋業的同質化競爭中,您獨辟蹊徑,以超預期服務作為經營特色,成功突出重圍,搶到了行業龍頭的寶座,然而這并非難以逾越的護城河,在如今火鍋行業服務水平大幅提升,很多服務內容已是標配的情況下,海底撈的服務差異化的牌該怎么打,是時候該想想了?
?
五宗罪:盲目的擴張其實是貪
曾經,連鎖化經營,規?;瘮U張和標準化的產品與服務,是海底撈能夠迅速崛起的最重要原因。但門店數量的擴張絕對不是一個品牌持續成長的良方,甚至是飲鴆止渴之舉。
?
火鍋行業就像個江湖,海底撈就像是這個江湖里的武林盟主??墒墙耸磕膫€不覬覦“天下第一”的牌匾?也知道您雄霸火鍋江湖的壯志,但大就一定會強嗎?
?
2017至2019年,海底撈正經歷黃金期,門店數量以41%的增長率迅速擴張,與此同時,整體翻臺率達到5次/天,遠高于行業平均水準。規模擴張最終落于財務數據的增長:2019年,海底撈全年營收265.56億元,同比增長了56.5%,實現凈利潤23.47億元,同比增長42.3%。
?
但2020年未曾預料的黑天鵝事件沖擊了整個餐飲行業,一片哀鴻圖景,疫情的控制、行業的恢復誰都不敢下定論,更何況國內情況稍好,國外卻因疫情亂成了火爐上粥鍋。不得不佩服您在那個時間點上,攜資本之勇力逆市擴張,可您有沒有覺得自己抄底心切,出手太猛?
事實上,2020年海底撈餐廳總數達到1298家,全年擴張店面544家,這個數字超過2018年、2019年新開店數的總和,這直接導致營收增速放緩的同時,經營成本急劇增加。
?
然而,擴張店面真的給海底撈帶來了相應的成效了嗎?如果從餐飲行業最重要的翻臺率指標看,去年以來的擴張恐怕正在反噬海底撈!
?
2020年海底撈同店平均翻臺率從2018年的5次/天下降到3.5次/天,2021年4月份餐廳翻臺率不到3次/天。而國信證券曾測算,3次/天的翻臺率是海底撈單店的盈虧平衡線,跌破該數值,可以認為該店處于虧損狀態。
“別人恐懼我貪婪”,巴菲特在資本市場里的這句箴言,在實體行業里怕是砒霜,您是不是被這句話洗腦上頭了?
?
六宗罪:對不起跟著您的兄弟
在去年您決定加大海底撈門店擴張力度的時候,貴司內部的高管,您的兄弟,也不是沒有過疑慮,但這樣的疑慮也只是一種溫和的聲音,或許根本沒有入過您耳。
?
“500多家新店,意味著有500多家店經理沒有經驗,每家店100員工,有5萬新員工,這些新員工如何融入海底撈文化,對管理層是新的考驗和挑戰?!?/span>
?
是啊。門店設備這些硬件可以無窮盡的擴張,但歸根結底是要靠人,靠組織,靠系統來支撐門店的長久運營。想想,過往三四年,海底撈本身就像是個被摧肥起來的怪獸。
?
您自己也在說,海底撈從創業到目前,還沒有真正建立過完全科學的制度,比如流程化操作方面,過去海底撈的問題只是被業績給掩蓋了。
?
您將業績下滑的根本原因歸結于內部管理問題,認為兩者難以平衡,在實際經營過程中,翻臺率、拉新率及復購率總是無法調和。在海底撈師徒制與工資綁定的制度下,店長成為海底撈寶貴的財富,然而新店業績需要爬坡期,店長有無經驗是重要因素。
?
當前海底撈員工總數超過13萬人,新店數量的增長、大量新員工的加入以及老員工的流失,無疑將給海底撈帶來更大的管理難題。
?
問題認識得很清楚,那么如何解決呢?您的回答是,“我過去沒有能力解決這些問題,將來我也未必能夠真正解決這些問題?!?/span>
?
誠然,您比很多企業家都坦率,但在管理難題面前“躺平”,至少不應該是您這樣的企業家的態度。
?
七宗罪:沉迷在歷史的榮譽簿上
其實上面的諸多問題,說到底就只有一個,您和海底撈沉迷在歷史的榮譽簿上,似乎認為一切盡在掌控??墒鞘袌鲈诓粩嘧兓?,固步自封,無法迭代升級,就會被甩出歷史的列車。
?
火鍋是一個百花齊放的行業,行業集中度低,除了巴奴火鍋,還有呷哺呷哺、朝天門、德莊,以及數以百千計的各種網紅火鍋店、明星火鍋店。要知道,眼下全中國有接近33萬家火鍋店,光是2021年以來新注冊的火鍋店就有2.8萬家之多。
?
面對一線城市的逐漸飽和,我們也注意到您帶領海底撈加快下沉。2019年開始,海底撈新店在二三線擴張同比增速達到60%,超過在一線城市的增長速度。
?
但這也意味著,海底撈在對價格更敏感的下沉市場,要面臨更猛烈的價格競爭,能否在低線市場復制海底撈的成功,現在好像還難以確言。
?
火鍋品類標準化高,對廚師要求較低且工藝簡單,因此入局門檻低,競爭者眾,海底撈曾經被業界推崇借鑒管理體系也遭遇了困境,擴張規模的法寶似乎也無法靈驗,說到底是因為市場變化帶來的考驗,而海底撈沒有主動擁抱變化。
?
中國人的火鍋江湖是充滿人情世故的江湖,不是資本驅遣下的賺錢機器。今天內循環下的消費升級絕不是各種割消費者韭菜,收智商稅,而是面對多元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豐富的消費場景,不斷去探索創新能夠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
?
最后,祝愿您與海底撈的兄弟姐妹們能重振河山,將海底撈帶上新高度,也讓消費者長久銘記海底撈這個沉甸甸的品牌。
?
我非內行,只是站在行外,就觀察到的問題講出來,與您用這種形式討論。勿怪勿怪,畢竟這是一個火鍋老饕的個人看法!可能有失偏頗且鄙陋粗淺,僅為參考!
?
此致!順祝商祺。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