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級“四連降”、半年預虧千萬,恒泰證券屋漏偏逢連陰雨?
過山車能坐穩嗎?
作者 | 武麗娟
來源 | 獨角金融
2021年新一輪券商分類評級發布,恒泰證券(1476.HK,上市簡稱為“恒投證券”)評級由2020年A級連降4級,滑落至C類CCC級,與國都證券齊名為評級下滑最多的上市券商。
去年3月,天風證券(601162.SH,持股29.99%)正式問鼎恒泰證券第一大股東席位,備受高度關注的這場并購,給市場留下不少想象空間。然而,恒泰證券近年來波折不斷,并非順風順水。
2021分類評級“四連降”
2020年,恒泰證券從前一年的CCC級連升4級至A類A級,與其第一大股東天風證券同級。而2021年,恒泰證券又被連降4級,猶如坐過山車,由A級恢復到CCC級。
在此次分類結果中,共26家券商升級,27家券商降級。103家券商中,AA級共15家,A級共35家,BBB級共18家,BB級共16家,B級共5家,CCC級共11家,CC級、C級和D級各1家,分別是國都證券、川財證券和網信證券。
據證監會官網信息,證券公司分類結果是以證券公司風險管理能力、持續合規狀況為基礎,結合公司業務發展狀況,對其進行的綜合性評價,主要體現證券公司治理結構、內部控制、合規管理、風險管理以及風險控制指標等與其業務活動相適應的整體狀況。
目前,恒泰證券暫未披露評級下調的具體影響因素。此次評級對其未來業務發展是否存在較大影響,以及有哪些應對措施?
獨角金融(微信公號:uni-fin)致電恒泰證券內蒙總部及北京董秘辦,并進行郵件咨詢,對方工作人員表示:“公司評級挺高的”,且其對2021年新的評級結果并不知情,其余事宜則一直沒有給予正面回復。
連收罰單,內控薄弱
前不久,葉飛爆出“市值管理”大瓜,包括恒泰證券等4家證券公司也被卷入其中。詳情請戳:《私募大佬自曝遇“殺豬盤”,中源家居到底做沒做市值管理?》
恒泰證券相關負責人曾對外回應稱,關于“恒泰證券參與中源家居市值管理”的說法不實。
不過,近一年來,因合規方面問題曾遭監管處罰,而內控薄弱等問題確實是恒泰證券屢次被罰的主因。
2020年6月24日,恒泰證券收到證監會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認定其在融資融資業務過程中存在不合規問題。
2020年8月4日,恒泰證券3名80后員工將36個賬戶借他人遭證監會處以100萬元罰款,三名相關人員被處以警告及3-10萬元罰款。
2020年12月31日,恒泰證券收到內蒙古證監局的文件,責令其增加內部合規檢查次數,并認定公司資產托管業務的內部治理不完善,內部控制有效性不足,合規風控落實不到位等問題。
近年來,券業持續加強合規內控監管。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恒泰證券曾有5次被罰的記錄。
2021年初,內蒙古證監局發布了一則行政處罰措施決定書,恒泰證券三項違規被認定內控不完善、存在缺陷遭責令改正。
2021年6月16日,廣東監管局對恒泰證券潮州城新西路證券營業部員工出具警示函,緣由是在任職期間存在替客戶辦理證券認購、交易的行為。
實際上,恒泰證券的內控問題由來已久。早在2017年8月,恒泰證券的ABS(資產證券化)產品違規,被中基協要求暫停受理ABS產品備案六個月,而此次為其在當年四個月內曝出的第三次處罰。
此次處分后,恒泰證券的業績受到明顯影響,2018年營收同比下降50.41%。
凈利潤近3年大幅波動,2021年預虧千萬
恒泰證券成立于1992年,前身為內蒙古自治區證券公司,注冊地在呼和浩特市,2002年7月更名為恒泰證券。
2015年10月,恒泰證券在港交所上市,簡稱為“恒投證券”。由于恒泰證券的前第一大股東——華資實業,是“明天系”的一員。天風證券的正式入主,被認為是恒泰證券摘掉“明天系”標簽的重要標志。
除了分類評級坐過山車,恒泰證券近年業績也大幅波動。
2020年在券商行業整體業績上升的情況下,恒泰證券卻逆勢下滑,出現營收凈利雙降局面。2020年,恒泰證券總營收36.8億,同比下滑4.32%;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4.74億元,同比下降35.98%;每股收益人民幣0.16元,同比下降36.00%。
從業務占比來看,2019年投資管理和自營交易占比最高,2020年,收入結構變化較大,其中,投資管理明顯下降,由2019年的35.16%降至0.35%,經紀及財富管理管理業務成為第二大主要增長點,收益依賴明顯。
凈利潤方面,恒泰證券近3年大幅波動,2018-2020年,年度利潤分別為-6.73億元、7.4億元、4.74億元。
其中,2018年,恒泰證券經紀、投行等傳統業務利潤貢獻率明顯下滑,自營業務出現較大幅度虧損。不過,2019年,恒泰證券成功實現扭虧為盈,2020年再次下滑明顯。2021年,業績下挫更加嚴重。
7月29日,恒泰證券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2021上半年預期取得股東應占虧損約1199萬元,去年同期取得股東應占溢利約1.39億元。對此,其董事會表示,預期虧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集團私募股權投資業務所持有標的公允價值較大幅波動的影響。
在披露業績預告之前的7月23日,恒泰證券就曾公告稱收到三起案件的一審民事判決書,法院裁定其分別賠償創金合信、鑫元基金、天弘基金本金損失(4000萬元、2000萬元、3500萬元)和收益損失。恒泰證券已向北京市金融法院提起上訴,目前正在積極進行二審訴訟的相關準備。
除了不穩定的業績,二級市場方面,恒泰證券的股價也持續低迷。截至8月2日,恒泰證券仍位于首發價格之下,報收3.05港元/股。
那么,降級是否會對恒泰證券形成業績壓力?
知名財經評論家皮海洲認為,證券公司被大范圍降級,將直面業績壓力。券商開展業務必須和其風險管理能力匹配,如果被降級,新業務或者業務擴張將受到限制,必然將影響到證券公司營業水平以及利潤。
同時,獨角金融了解到,評級還會直接影響投資者保護基金的繳納比例,評級越低繳納越多。根據監管要求,保護基金規模在200億元以上時,評級從A到D的10級證券公司,分別按照其營業收入的0.5%、0.75%、1%、1.5%、1.75%、2%、2.5%、2.75%、3%、3.5%按比例繳納保護基金。恒泰證券投保基金這一項,從去年的1%,變化為今年要按照營收的3%繳納。因此,此次被連降4級,對于上半年已經預虧千萬的恒泰證券來說,或許是雪上加霜。
登陸港交所5年之久,又變更了新的股東,這家券商還能否實現突破??歡迎留言討論!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