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來超60家企業科創板IPO“遇阻”,15企再出發半數改道創業板
截至目前,2021年以來,科創板IPO終止審核企業家數增至61家。此外,尚有五家企業科創板IPO上會遭暫緩審議,同時慧翰股份、藍箭電子、固安信通在通過科創板審核后遭終止注冊,今年以來創板IPO“遇阻”企業增至69家。
來源/資本邦 作者/墨羽
上周,三家企業終止科創板IPO審核。截至目前,2021年以來,科創板IPO終止審核企業家數增至61家。
此外,尚有五家企業科創板IPO上會遭暫緩審議,同時慧翰股份、藍箭電子、固安信通在通過科創板審核后遭終止注冊,今年以來科創板IPO“遇阻”企業增至69家。
資本邦統計發現,今年以來科創板終止審核的61家企業中,14家披露了新的上市計劃。其中7家企業選擇改道創業板;1家企業仍選擇繼續奮戰科創板;1家改道主板;5家沒有明確上市板塊,但是奔赴A股IPO。
此外,終止注冊的藍箭電子在一周后官宣再次接受上市輔導,未明確上市板塊。也就是說科創板“遇阻”再出發的企業增至15家。
69企科創板IPO遇阻
今年3月22日,2021年第20次審議會議召開,蘇州晶云藥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晶云藥物”)科創板IPO遭暫緩審議,此外,7月一個月,美埃科技、海和藥物、影石創新、華卓精科四家企業科創板IPO均暫緩審議,可謂創造單月暫緩審議家數最多的月份。
暫緩審議代表結果尚未明了,再次上會接受審核可能通過審核也可能闖關失敗。
不過排除暫緩審議和終止注冊的企業,截至8月15日,今年以來共計61家企業科創板IPO終止審核。
從終止時間來看,3月是終止高峰,單月12家企業終止審核,此外,1月和2月終止審核家數分別為10家和9家。
從保薦機構來看,61家終止審核企業背后牽涉出33家券商機構,其中京東金融和吉利汽車兩家公司各兩家保薦機構,保薦機構分開統計。
從保薦機構來看,中信證券共計保薦8家企業,海通證券保薦5家企業,中金公司、民生證券、國泰君安均保薦4家企業。
從審計機構來看,61家企業中14家企業由立信會計事務所審計,占比22.95%;天健會計師事務所和容誠會計師事務所家數分別為9家和7家,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家數也是7家。
?“折戟”原因幾何?
今年以來科創板IPO“遇阻”的69家企業中,除了五家企業處于暫緩審議狀態,待二次上會接受審核外,還有慧翰股份、藍箭電子、固安信通三家企業走到提交注冊階段,卻主動撤回注冊申請文件,科創板“折戟”。
縱觀其它61家終止審核的企業,按照原因來看,包含直接撤回申請或者經過問詢后撤回;上會前夕撤回上市申請科創板IPO終止審核;通過審核后因某種原因撤回;當然也有因科創板IPO上會審核被否而被迫終止審核。
具體看來,今年以來終止審核的61家企業中,51家企業選擇主動撤回科創板IPO終止審核;其它10家終止審核的企業則頗值得一提。
在51家主動撤回的企業中,2021年1月13日終止的上海拓璞,其因保薦人招商證券撤銷保薦,招商證券向上交所提交撤回科創板IPO申請,上交所終止對上海拓璞的科創板IPO審核。
上海拓璞不是第一次闖關科創板IPO,公司2019年6月19日首次闖關科創板獲受理,同年7月17日獲問詢,2019年12月03日,上海拓璞因發行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或者保薦人撤銷保薦根據《審核規則》第六十七條(二),上交所終止其發行上市審核。兩度闖關皆終止審核也是罕見。
除了直接撤回或者經過問詢后撤回的,其它10家終止審核原因不一的企業可以分為科創板IPO“被否”終止派,通過審核“撤回派”,還有上會前夕“退縮派”。
? ?科創板IPO被否“終止派”
資本邦統計發現,今年科創板IPO因被否而終止審核的企業有四家,包括康鵬科技、賽赫智能、珈創生物、匯川物聯。
其中,康鵬科技在今年3月17日召開的2021年第18次審議會議上被否,也成為2021年科創板IPO被否的首單企業。
資本邦注意到,本次IPO被否的康鵬科技實控人控制的同一企業因污染環境罪及公司在在審期間發生多起安全事故和環保違法事項等導致的業績下滑等被關注。
此外,新三板退市企業賽赫智能在首次撤回科創板上市申請后再度闖關科創板IPO被否而終止審核!
科創板上市委員會審議認為:賽赫智能存在重大償債風險和重大擔保風險,對發行人持續經營構成重大不利影響,不符合《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試行)》第十二條第(三)款的規定;同時,發行人有關研發投入核算的信息披露不符合《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二十八條的規定。
同樣因被否科創板IPO終止審核的還有珈創生物。
今年4月29日晚間,武漢珈創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IPO上會審核未獲通過。
會上,珈創生物持續經營能力、創新能力、是否存在將非研發費用納入研發費用等相關問題被關注。
除了上述三家企業,匯川物聯頗受關注,因其2021年1月21日上會遭暫緩審議,同年3月18日上會未獲通過,科創板IPO終止審核。
據了解,匯川物聯是一家通過自主研發的軟、硬件技術,專業為行業質量安全生產遠程視頻智能監管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物聯網科技企業。
匯川物聯的物聯網定位問題一直被市場所關注。首次上會,科創板上市委要求匯川物聯代表說明公司業務實質與物聯網定位是否相符,公司名稱使用物聯網字樣是否會對投資人造成誤導。
? ?通過審核“撤回派”
除了IPO被否終止審核的企業,還有吉利汽車、微眾信科、尚沃醫療三家企業在通過審核后選擇撤回,科創板IPO終止審核。
據了解,吉利汽車的科創板IPO申請于9月1日受理,9月6日獲上交所問詢,公司僅回復一輪問詢后即迎來上會(2020年9月28日)并成功通過上會審核。
盡管首輪問詢后即上會通過審核,2021年6月25日,公司和保薦人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等申請撤回申請文件。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六十七條的有關規定,上交所決定終止對該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的審核。
科創板IPO審核通過后撤回的還有微眾信科。
微眾信科在2020年12月7日科創板IPO審核獲通過。2021年4月15日,公司保薦人中信證券提交撤回申請文件,上交所決定終止對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的審核。
不過,微眾信科科創板IPO之路“折戟”并不是沒有征兆,其今年2月因實控人違法行為科創板IPO處于“中止”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據上交所披露,2021年2月1日,微眾信科因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涉嫌貪污、賄賂、侵占財產、挪用財產或者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犯罪,或者涉嫌欺詐發行、重大信息披露違法或其他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態安全、生產安全、公眾健康等領域的重大違法行為,被立案調查或者被司法機關立案偵查,尚未結案。
根據《審核規則》第六十四條(一)的規定,上交所中止其發行上市審核。
同樣境遇的還有尚沃醫療,尚沃醫療的科創板IPO申請于2020年4月24日獲上交所受理,5月21日獲問詢,同年9月29日,尚沃醫療的科創板IPO申請成功過會。2021年2月26日,公司選擇撤回申請,IPO終止審核。
據此前報道,2021年1月27日,上交所曾因在IPO申請過程中存在的信息披露不規范情形,對尚沃醫療及其保薦代表人予以監管警示。
? 上市前夕“退縮派”
中科英泰、森泰股份、鴻銘股份三家企業則在上會前夕選擇撤回,上交所終止對公司的科創板審核。不過,三家企業均選擇在終止審核不久后再輔導繼續闖關IPO。
? ?失敗后走向何方?
來來往往,過往不一。
無論是一次就成功闖關的企業,還是二次闖關成功的企業,企業最終目標都是奔向資本市場獲取融資實現自身發展壯大。對于那些成功IPO的企業自然是喜大普奔,那么對于那些科創板IPO闖關失利的企業來說,未來又將何去何從呢?
資本邦統計發現,今年以來科創板終止審核的企業61家企業中,14家企業披露新的上市計劃。同時終止注冊的三家企業中,藍箭電子在一周后官宣再次接受上市輔導,未明確上市板塊。
從上述14家披露新上市計劃的企業來看,7家企業選擇改道創業板,占半數;1家企業仍選擇繼續奮戰科創板;1家改道主板;5家沒有明確上市板塊,但是奔赴A股IPO。
一家新三板退市公司開創環保,2020年11月10日官宣科創板上市,同年12月7日獲問詢,不過,經過近三個月時間沒有任何回復選擇撤回,2021年3月2日科創板IPO終止審核。
經過三個月,2021年6月,開創環保再次宣布接受上市輔導,仍將目的鎖定在科創板板塊。并稱,預計申請輔導驗收時間為2021年10月、預計向上海證券交易所申報發行材料的時間為2021年10月。
此外,2021年4月6日終止科創板IPO審核的寧波環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5月14日披露招股說明書,宣布由上交所科創板改道上交所主板IPO。
鴻銘股份因上會前夕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東莞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撤銷保薦,上市委取消審議公司的發行上市申請,2021年1月19日公司的科創板IPO終止審核,公司在2021年3月1日辦理輔導備案登記,同年6月25日披露招股書,宣布改戰創業板。
除鴻銘股份外,今年以來科創板“失利”改道創業板IPO的還有中科晶上、森泰股份、聯動科技、快可電子、中遠通、冠龍股份六家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在披露新上市計劃的的14家公司中,鴻銘股份、森泰股份、中科英泰均是在上會前夕選擇撤回,森泰股份與鴻銘股份一樣將新上市計劃改為創業板,中科英泰未明確上市板塊,目前正處于A股IPO輔導階段。
未來或許有更多的“科創板IPO失利”企業再輔導重新出發,哪個板塊將接納更多的科創板IPO失利企業?我們拭目以待。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