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交易所先后發布指導,上百只基金齊"改名"
上百只基金“改名”,對投資者有何影響?
來源/資本邦
近日,各家基金公司密集發布《關于旗下深交所基金新增擴位簡稱的公告》。起因是深交所7月30日發布的一則通知:
圖片來源:深交所官網
這次“改名”涉及上百只上市基金,新增的擴位簡稱已經于8月23日正式啟用。
深交所表示:“增加擴位簡稱是為了滿足深交所基金市場發展需要,提高基金簡稱辨識度、便利投資者交易和申購贖回。”
而在2020年2月19日,上交所也曾發布《關于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基金增加擴位證券簡稱相關事項的通知》,以增強基金名稱的辨識度,方便投資者交易。
圖片來源:上交所官網
總結來看,新增的擴位簡稱主要呈現有以下特點和優勢:
1、顯示基金類別信息
①、ETF擴位簡稱應含“ETF”
②、LOF擴位簡稱應含“LOF”
③、基礎設施基金擴位簡稱應含“REIT”
2、鼓勵基金擴位簡稱中加入管理人標識信息
這樣一方面增加產品的辨識度,另外也是把產品和公司品牌掛鉤,也是在鼓勵基金公司做大ETF規模,做強ETF流動性。
3、擴位簡稱可達8個字節,展現出的產品特征更為豐富
近年來,基金新發速度迅猛,由于受到場內簡稱字段長度的限制,場內簡稱混亂背后的ETF同質化等問題,給投資者挑選基金帶來了很大困難。這次深交所的統一行動,也是在ETF競爭日趨激烈化、同質化時代的一次變革與應對。
以最近大熱的新能源車舉例,截至8月29日,全市場有高達12只相關主題ETF。但僅有兩只規模超過50億元。
再比如最具代表性的寬基滬深300,全市場有19只跟蹤滬深300指數的ETF產品,同質化較為嚴重。
此次基金改名,也是響應了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上提出的基金行業的高質量發展的五個“更加突出”的原則和四項重點工作。
深交所這次推動ETF集體擴位證券簡稱,將會進一步完善分類和差異化監管。以敬畏投資者為主導思想,各家基金公司通過不斷創新,做大ETF規模,做強ETF流動性,為未來投資者投資ETF提供更加便利的工具,為投資者創造最大價值的同時實現公司的成長壯大。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