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范式赴港上市,三年虧損30億,三大“吞金獸”中研發投入只是“冰山一角”
近期,人工智能領域頗為熱鬧,“AI四小龍”紛紛向資本市場發起沖擊。
文/恒心??來源/博望財經
近期,人工智能領域頗為熱鬧,“AI四小龍”紛紛向資本市場發起沖擊。
人工智能領域龍頭北京第四范式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第四范式”)也于近日向香港聯交所遞交招股書,開啟IPO進程,高盛和中金為聯席保薦人。?
資料來源:第四范式招股說明書。
據招股說明書顯示,第四范式擬將此次IPO募集資金用于:加強基礎研究、技術能力和解決方案開發;拓展產品,建立品牌及進入新的行業領域;尋求戰略投資和收購機會,從而實施長期增長戰略,以開發解決方案及拓展及滲透所涵蓋的垂直行業;以及一般企業用途。
第四范式成立于2014年9月,是企業人工智能的行業先驅者與領導者,提供以平臺為中心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使企業實現人工智能快速規模化轉型落地,發掘數據隱含規律并全面提升企業的決策能力。?
資料來源:第四范式招股說明書。
第四范式在先進人工智能技術研究方面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并率先將這些技術應用于商業解決方案,涵蓋眾多行業,包括但不限于:金融、零售、制造、能源與電力、電信及醫療保健。據灼識咨詢報告顯示,第四范式自動機器學習算法是世界上最前沿的自動機器學習算法之一,而創始人戴文淵也都是遷移學習領域的領軍人物。?
數據來源:百度百科。
中國引領人工智能行業飛速發展,第四范式在決策類人工智能市場占據最大市場份額
所謂人工智能,是一種應用廣泛的技術,在機器的幫助下重塑人類整合信息、分析數據和獲取洞察的過程,幫助人類提高效率、優化決策判斷。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實踐,人工智能已成為一種越來越被廣泛應用的技術,并發展成一種新的基礎設施,賦能各行各業,重塑行業格局。
人工智能在整體經濟中的滲透率一直呈現增長的態勢,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面臨諸多發展瓶頸,其中原因包括數據不足、應用成本相對較高、系統安全和治理問題以及部署挑戰等因素。然而,近年來隨著數據量增長、計算及算法基礎設施進步和各行業領域部署人工智能應用意識提升,人工智能行業飛速發展。
數據量增長方面,據灼識咨詢資料顯示,2020年全球范圍內創造、獲取、復制及消耗超64ZB的數據,在過去10年間增長了近30倍,且預計在2025年將進一步增長至181ZB。要知道,龐大的數據量蘊含著重要信息,人工智能在此之中學習、訓練和發展,并能夠以更有效的方式解決問題。
計算及算法基礎設施進步方面,這里可細分為算力提升和模型訓練時間及成本降低兩個板塊。其中,算力與芯片的發展迭代密切相關,與此前芯片相比,大多數芯片公司的人工智能芯片產品在算力上均大幅提高,據灼識咨詢資料顯示,大型芯片廠商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的算力較上一代同系列產品最高可提升十倍;新的算法和框架的出現提高了人工智能訓練和在行業部署的效率,借助自動機器學習平臺(AutoML)技術,所有的開發者及業務人員都可以開發和優化機器學習模型,減少對機器學習專家的依賴。
各行業領域部署人工智能應用意識提升方面,據灼識咨詢資料顯示,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支付達到1092億美元,較2016年的284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40%,并預計于2025年提升至3258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4.4%,預計到2030年,人工智能將驅動近15%的全球GDP。
據灼識咨詢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支出達到1280億元,預計于2025年將增長至609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36.6%。
中國人工智能行業可按照應用領域分為四大類別:決策類、視覺、語音及語義和人工智能機器人。
資料來源:灼識咨詢報告。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引領全球人工智能行業發展。具體可從如下4個方面得到印證:
其一,以2020年的人工智能支出計,中國躍升為全球第二大人工智能市場,占全球人工智能支出約17%;其二,隨著人工智能需求的激增,預計2020年至2025年中國人工智能支出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36.6%,顯著超出同期全球人工智能支出的增長;其三,以2020年人工智能專利申請數量計,中國排名全球第一,并擁有全球最大之一的頂級人工智能研究員人才庫;最后,以2020年人工智能期刊發表和人工智能期刊引用數量計,中國已躍升為全球第一。
那么問題來了,第四范式在中國人工智能行業份額如何呢?
據灼識咨詢資料顯示,以2020年收入計,第四范式在中國以平臺為中心的決策類人工智能市場占據18.1%的市場份額,也即最大市場份額。?
資料來源:灼識咨詢報告。
?7年間獲得9輪融資,備受資本青睞
面對如此廣闊的市場前景,資本也必然不會缺席。
據企查查官網顯示,第四范式自成立以來先后獲得9輪融資,“資本寵兒”當之無愧。
其中,在2016年A輪融資中,第四范式就博得創新工場、紅杉資本的青睞;并在此后2018年融資中,更是同時拿下中、農、工、建、交通銀行五大行的投資。
資料來源:企查查官網。
股東陣營堪稱豪華。中國五大行為第四范式股東,此外還包括紅杉中國、創新工場、聯想創投、春華資本等明星機構。
股東及持股方面,據招股說明書顯示,第四范式累計對外發行內資股約為3.56億股,外資股大約0.81億股,占比分別為81.38%、18.62%,其中戴文淵個直接持股為24.25%,戴文淵透過緊密聯系人吳茗、北京新智、范式投資、范式隱元、范式出奇及范式天琴持股16.93%,累計持股達到41.18%。
?因期間費用侵蝕利潤致使其陷入“增收不增利”怪圈
據招股說明書顯示,第四范式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28億元、4.6億元、9.42億元和7.88億元,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分別同比增長259.70%、105.05%和166.9%。
當然,第四范式營業收入規模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主要系用戶群擴大和用戶支出增加。
據招股說明書顯示,第四范式用戶總數目由2018年的38個快速增加至2020年的156個,其中標桿用戶由2018年的18個增加至2020年的47個。此外,每個標桿用戶的平均收入由2018年的390萬元增加至2020年的1230萬元。截至2020年上半年,每個標桿用戶的平均收入為1030萬元,較2020年同期的730萬元大幅增長。
基于此,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標桿用戶分別貢獻了第四范式總收入的56%、58%、61%和50%,貢獻其半數營收。
資料來源:第四范式招股說明書。
在營業收入高增速的同時,第四范式毛利率也在穩步上升。
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第四范式毛利率分別為42.7%、43.5%、45.6%和44.0%,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同比分別增長0.8個百分點、2.1個百分點和4.5個百分點。
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第四范式仍處于虧損狀態。
據招股說明書顯示,2018年2021年上半年,第四范式分別產生虧損凈額3.72億元、7.18億元、7.5億元和11.87億元,合計虧損凈額高達30.27億元。
通過上述數據足可見第四范式深陷“增收不增利”怪圈。
此時大家是否會和筆者一樣心存疑惑,為何第四范式2021年上半年在營收增速高達2倍的情況下非但沒有實現利潤,反而虧損凈額已超2020年全年?
其實答案很簡單,主要系第四范式銷售及營銷開支、一般及行政開支和研發開支對利潤形成極大侵蝕所致。
據招股說明書中顯示,第四范式2018至2021年上半年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別為0.97億元、1.36億元、2.48億元和2.37億元,一般及行政開支分別為1.16億元、2.24億元、2.46億元和4.44億元,研發開支分別為1.93億元、4.16億元、5.66億元和5.78億元,三者合計占營業收入的317.49%、169.03%、112.50%和159.75%,對利潤形成極大侵蝕,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在營收高速增長以及毛利率穩定增長的情況下仍處于虧損狀態。
綜合來看,受益于數據量增長、計算及算法基礎設施進步和各行業領域部署人工智能應用意識提升,人工智能行業處于高速建設階段,市場前景廣闊,同時第四范式在決策類人工智能市場占據最大市場份額,7年間獲得9輪融資,備受資本青睞,但因期間費用侵蝕利潤致使其陷入“增收不增利”怪圈。
包括第四范式在內的人工智能領域企業跳出虧損的關鍵何在?一味歸結于研發開支或為躲避投資者質疑。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