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衰聲不斷,新消費真的熄火了?
熄火了嗎?
文/ 文清? 來源/深藍財經
每年的雙十一,都會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一方面,是因為不斷刷新的GMV持續從側面反映出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雙十一也是一個觀察消費市場變遷的重要窗口。
而對于新消費品牌而言,今年的雙十一還多了一層特殊的含義。自2018年新消費概念誕生后,經歷了近兩年資本的火熱追逐后遇冷,迎來了一波唱衰高潮。雙十一作為國內最重量級的促銷狂歡,自然也成為了這些品牌的年終大考。
新消費果真熄火了?
2020年后,國內商業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表面上看有疫情和政策的多方面原因,但更實質的變化是無論是產品銷售還是品牌建立,甚至消費者的購物習慣,都發生了改變。變化之中,新消費牌獲得了高速增長,創造了一個個資本盛宴。
但由于賽道過熱,進入2021年,對新消費品牌的投資開始降溫。據自媒體“藍鯊消費”統計,2021年7-10月新消費領域投融資事件的數量分別為153、127、109、111起;10月份的投融資事件雖與上月持平,但對比7月已經下降了27%。資本降溫的同時,外界紛紛猜測,今年雙11他們是否依舊能打?
但從實際表現來看,與資本市場的降溫不同,在消費市場新消費品牌火熱依舊。根據天貓官方數據,今年有超過700個新品牌成為細分行業第一,而在去年這一數字僅為360個。并且,有超過275個新品牌連續3年雙11翻倍增長,90個新品牌保持三年行業第一;411個品牌今年銷售額破千萬,更有40個去年雙11成交額千萬級的品牌,在今年雙11成交額突破了1億元大關。消費端,00后消費者購買非遺產品的人數和金額都增長了1倍。
這一組數據說明,盡管一級市場新消費融資次數出現了下滑,但在消費市場,那些優質的新消費品牌正在突出重圍,不斷建立起自己的品牌護城河。
換言之,不少賽道已經有人占了,且在壯大,局外人再不進入,那恐怕就要來不及。
天貓官方數據顯示,自11月1日至11日0點45分,有382個品牌在天貓雙11的成交額超過1億元。其中包括新消費品牌蕉內和添可;“生意參謀”數據顯示,截止到11月11日1時,嬰童用品類目銷售額Top10的店鋪中,新消費品牌babycare排位第一。而天貓潛力新品牌熊小夕,把凈水器縮小成為桌面設備,變成“奶茶機”、“氣泡水機”等“新物種”,在今年雙11第一波期間,熊小夕銷售額同比去年實現了10倍增長。在口腔護理行業,過去一直是外資品牌當道,而新消費口腔護理品牌參半,則一舉拿下了漱口水領域的第一。
這些案例都在向外界傳遞出一個明確的信號,擁有核心價值的新消費品牌并沒有遇冷,真正遇冷的只是資本。實際上,和過去的任何一場投資熱潮一樣,當一個前景廣闊的賽道出現后,市場參與者往往泥沙俱下,其中也不乏一些跟風投機者的出現。這種情況下,在經歷市場優勝劣汰的自然選擇后,那些真正能夠創造價值的參與者,反而能夠在行業洗牌后得到更好的發展。比如前文提到的口腔護理品牌參半,在今年二月完成1000萬美元A+輪融資后,不到半年時間,今年7月又再進一步,完成了近4億元的B輪融資。
驅動新消費品牌的核心
既然真正擁有價值的新消費品牌并不會遇冷,那么這些持續崛起的新消費品牌又有哪些特點呢?
觀察可以發現,新消費品牌的崛起,往往呈現出以點帶面,通過爆款帶動行業升級的態勢。比如元氣森林通過推出代糖飲料,掀起了飲料界的無糖熱潮。完美日子因為出色的產品獨特的營銷模式,掀起了國貨美妝種草的熱潮。喜茶和奈雪的茶掀起了現做茶飲的熱潮。這些品牌,通過自身的升級,進而推動了行業的發展。同時,這些新消費品牌的升級并非主動升級,而是在消費需求的推動下才進行了升級。而一旦升級意識被喚醒,消費者需求提升的意識也同樣呈現出不可逆的狀態。
新品牌此起彼伏,創業者前赴后繼,但這一機遇當中也面臨著挑戰。天貓品牌孵化中心總經理仲生發現,部分新品牌依舊潛在存在著兩大風險,1、盲目燒錢拉新,獲客成本極高;2、復購率低,但用戶召回成本極高。一方面,新渠道和新平臺的紅利也正不斷消退。
一個頗為紅火的段子曾廣為流傳:如果你想要做個新品牌,只需要去小紅書投放5000篇筆記,去知乎投2000個回答,再搞定李佳琦/薇婭/羅永浩的直播間,就能做起來了。事實上,幾乎所有新消費品牌就是這么做的。但只要是紅利,就意味著有終結的那一刻,隨著時間推移,這套玩法已經逐漸失靈。
那么對于新消費品牌而言,真正驅動新消費品牌的核心該是什么呢?答案或許是——品牌。
可以發現,這一輪新消費品牌的崛起幾乎國貨崛起同步。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擁有無與倫比的工業基礎,全世界很多優質產品都是中國制造。一旦開始重視品牌塑造了,誕生一批深受市場歡迎的新消費品牌也是再自然不過了。
關于品牌建設的重要性,有一個經典的案例,那就是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之間口味盲測。參與盲測的消費者普遍覺得百事可樂比可口可樂更好喝,更有趣的是,如果盲測之前告訴測試者喝的是可口可樂,那么喜歡可口可樂的比例為49%,如果不告訴,那么喜歡可口可樂的人只有29%。但可口可樂的銷量在過去百年里始終遠遠超過百事。
簡單說就是,比可口可樂口感更好的可樂可能有很多,但他們并不能因此撼動可口可樂的地位。對于消費品而言,品牌的價值可見一斑,然而現實是,大部分新消費品牌打造品牌的能力都極其的薄弱。
催化新消費品牌的誕生
隨著網上購物在人們生活中的比例日益提高,電商平臺也就成了品牌崛起的重要渠道。而天貓作為國內最大的品牌電商平臺,成為新消費品牌升級的主要推力自然責無旁貸。
去年9月,天貓提出“新品牌計劃”,將在3年內讓1000個新品牌,實現年銷售額過億元的小目標;100個新品牌實現年銷售額突破10億元。一批新品牌快速崛起,實現換道超車逆襲神話。
2020年的雙11,天貓首次為新品牌開放專屬“賽道”,助力360個新品牌登頂細分類目的Top 1。在今年天貓618,這個數字增加到了459個,而在剛剛結束的雙十一數字則增加到了700個。
本月初,深藍財經在對廣東一些新晉潮玩品牌走訪時發現,這些品牌均不約而同的將天貓作為打造品牌的主戰場,并且通過這一方式獲得了驚人增長。ToyCity是立足于東莞的新晉潮玩品牌,去年雙11他們剛開淘寶店,銷售額只有8000塊,今年升級為天貓店之后,雙11將最能打的新品“勞拉五代”和“angleboy”等新品都在天貓首發,銷售目標直指4000萬元。
而另一家潮玩品牌Come4arts今年5月才在天貓上線,據創始人介紹今年8月其品牌就上升為潮玩類目第8名。“目前是多平臺布局,但重點還是天貓。因為我們覺得,天貓對新品牌是一個更好的孵化平臺,也是效能最好的一個端口。”
“所有的消費品牌都值得通過新品研發重做一遍,這一定律在2021繼續適用。”這話毫不過時。
而為了更好的扶持新品牌,天貓的賦能還來到了供給側,很早就成立了天貓新品創新中心。運用一系列的數字工具,幫助品牌研發新品。如今,通過數據洞察、研發共創和精準試銷等方式,天貓上的新品成功率達到了60%,遠超傳統零售新品研發的5%成功率。更多的新品,也讓天貓誕生了更多的品牌。元氣森林、三頓半、鐘薛高等等新消費品牌脫穎而出,迅速崛起。
在今年天貓雙11媒體開放分享活動中,阿里集團副總裁吹雪透露,天貓未來將發力幫助新消費品牌,如何定義下一代產品?如何更有效觸達新用戶?如何做好品牌的長期經營?
而這些問題恰好是新消費品牌的困惑所在。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